胆囊息肉能自己好吗?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任何病症都需要及时治疗,拖下去并不是解决办法,胆囊息肉不可能什么都不做而自愈。

对于胆囊息肉,绝大部分医院不做保胆取息术,而是直接做胆囊切除术,主要是对胆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对保胆取息肉的手术未被广泛认同。不严重的可以喝徳辅的力啖舒茶,清理胆囊毒素。

还有以下风险:1、遗漏恶性病变:即使术中做了快速切片,仍有一定的误诊率。2、息肉遗漏:多发息肉易遗漏。3、胆囊内出血:一旦发生,止血较难,往往要中转行胆囊切除术。4、胆囊穿孔及胆漏。

如你愿意承担以上风险、且有强力的保胆意识,又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行保胆取息肉:

①经B超或其他影像检查,确诊为胆囊息肉直径大于5mm者或胆囊多发息肉者;②胆囊功能良好;③术中证实胆囊管通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5
你好,不能,胆囊息肉,是胆囊本身的病变。一般以固醇样息肉为主,大概占80%以上。还有15%左右是炎性息肉,5%左右是真性息肉。固醇样息肉,如果随着时间延长,有可能形成结石。炎性息肉和真性息肉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真性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如果是真性息肉,要考虑手术治疗。炎性息肉也是一样。所以胆囊息肉是不会自愈的,要考虑做手术进行治疗。吃药只能缓解症状,没有什么特别的临床治疗效果。胆囊息肉>0.5㎝,为手术指征,>1㎝为绝对手术指征。胆囊息肉需要病理检查以后才能够确诊,术前是检查不出来的。
第2个回答  2022-04-15
你好.能
胆囊息肉是不能自愈的,胆囊息肉是胆囊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胆囊息肉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胆囊内细菌的感染相关。胆囊息肉较小时无明显不适的症状,伴随着息肉的增大会逐渐出现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尤以进食油腻性食物后明显,并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引起急性胆囊炎时还可出现右上腹的绞痛,并伴有恶心、呕吐、黄疸、发热等表现。
胆囊息肉直径较小时为良性的可能性较大,仅需定期的随访和复查即可,时间在半年左右。如胆囊息肉的直径>0.9cm以上,则其有恶变的可能,应行手术治疗,手术可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达到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的特点。
第3个回答  2019-11-21
胆囊息肉属于常见的发生于胆囊壁的一种良性疾病,不会自行消失。如果确诊为胆囊息肉,应该定期的随访和观察,日常调理使用利旦束搽,温和安全,滋养胆囊。胆囊息肉也称作胆囊的隆起性病变,发生原因和胆囊炎症反复的慢性刺激相关,也会合并胆囊结石。而单发胆囊息肉,如果基底部增宽,病变大于1cm有恶变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的选择手术治疗将胆囊切除。另外是多发胆囊息肉,如果并发了反复发作的胆囊炎,严重的影响到病人日常的生活以及工作,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选择手术。另外在平时也应该注意生活规律,不能暴饮暴食,以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2
胆囊息肉是胆囊中的黏膜赘生物,胆囊息肉一旦形成无法自愈,如果复查时息肉消失了,很可能是诊断有问题,或检查时由于息肉太小或体位关系漏诊。B超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其诊断准确度与检查医生的经验和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而言,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比如小于10mm以下又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若息肉直径小,但是伴有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腹胀、嗳气等,可以用药物保守治疗。如果出现明显的胆绞痛,尤其是伴有胆结石,应该尽快进行胆囊切除,可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理。对于息肉直径大于10cm又具有恶变倾向的患者,也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胆囊切除后便丧失了正常的胆囊储存、浓缩、排胆和分泌等功能,但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