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里的人真的变形成功了吗?

如题所述

第一次知道变形记,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发萌芽月报看到的,我到现在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个变形记内容。那时候的变形记还不是现在的变形记这样,剧本痕迹特别明显,那个时候变形记是国家支持鼓励的正能量的节目。那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大山深处的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和城市里缺失母爱的问题少年交换生活和身份,去体验对方的生活环境,来达到节目的教育意义,本意是非常正能量的,让山里孩子看看外面是多么美好,激励他好好努力学习,过上更好的生活,也让城市里的孩子改变自己的恶习,成为一个好孩子。

才开始互换生活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很不适应对方的生活环境。山里的孩子才开始来到繁华美丽的大都市感到很新奇却也有面对未知事物的惶恐,这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过去整日陪伴他的都是昏黄的油灯和泥泞的山路,城市里闪烁的霓虹灯和宽阔的柏油马路是他从来不敢想的,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天堂一样的地方。所幸互换身份的城市爸妈对他很好,把对自己孩子的亏欠的爱都加倍的给了山里的孩子,让山里的孩子感受到了优质的生活和温暖的家庭氛围,最后越来越适应,慢慢融入了城市的生活。城市的问题少年才开始去到山里时,很不适应山里的生活,他知道互换生活去山里可能会很苦,但是到了山里的父母家,还是大大的吃了一惊,他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肮脏简陋的地方。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差异让城市问题少年变得更加暴躁,变本加厉的惹是生非,一言不顺意便摔砸东西,对别人大吼大叫,像是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恶意。但是淳朴的山里父母则是一心一意的对他好,把他当自己的孩子看待,自家不舍得吃的那几只下蛋的鸡,给少年炖了吃,就算少年犯了错,也没有不管不顾只是一昧的责骂,而是耐心的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动他,最后问题少年,在山里父母的身上感受到了自己久违缺失的父爱母爱,心里也慢慢放下了对父母的怨恨,学会了理解父母。

最后节目时间期限到了,两位少年又换回了身份,回到了各自的生活。问题少年回到城市和父母和好如初,也变得冷静善良,不再那么冲动。山里的父母,为了迎接自己孩子的回来,给他做了一桌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的好菜,然而,山里的孩子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开心的去吃饭,而是拿出来在城市带回来的纸巾檫了檫平时从来不注意的凳子,然后才坐下。看着父母用心做的一桌菜却没有任何高兴的表现,而是埋怨的说怎么看着那么脏,你看看这筷子,这碗太脏了,你这样我怎么吃啊。山里孩子从回到家就一直在埋怨,埋怨山里生活条件是多差,父母没本事,怨自己倒霉没生在一个城市家庭。变形的目的本来不是鼓励山里的孩子要更加努力学习吗,怎么现在变成了整天怨天由人不知道努力的人了呢?所以我觉得变形记总的来说还是不成功的,它虽然改好了一个孩子,可它却也毁了另一个孩子,我认为这种节目就不应该存在,虽然它的本意是好的,可是它也毁了很多东西。贫富的差距对比,让农村的孩子感到自卑,让孩子埋怨父母,埋怨社会,埋怨老天不公平。同时也让城市里的孩子滋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让自己觉得高人一等,瞧不起那些贫穷的家庭。贫富的差距对比也暴露了社会体制的不完善,没有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7
这种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一直是有待考察的,之前就有很多综艺节目和真人秀被爆出有剧本,剪辑的太过之类的,很难说《变形记》是不是真的。
但是我觉得吧,那些城市变形记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那么坏的。
我之前看了一本漫画,叫《头条都是他》,因为男主角是个艺人,他的性格比较直,说白了就是没什么脑子。每次上综艺节目都搞得比较糟,有天他问自己的粉丝,他适合参加什么综艺节目,粉丝说《变形记》,然后他去了。他还没到,农村里的“父亲”给他做了饭菜,节目导演说什么鸡蛋多了,肉多了,要去掉。后来主角到了,因为太饿了全吃完了,但是后期剪出来的是他一直没来,“父亲”等了他好久。然后要拍他偷吃零食,因为他自己的早吃完了,节目组就往他包里放,他本来也没什么心机,就吃了,节目就剪成是他在偷吃。他去辩解,被p成在破口大骂。
虽然这只是一部漫画,不一定都是真的,但也不见得全是凭空捏造。也有网友发贴说,第三季第三期的城市主人公明明前一秒坐的好好的,后一秒不知道从哪来了一只烟,还打上马赛克,过一会马赛克去了,手上也没烟,还有一幕手上拿了烟,但一直不吸,没打马赛克了,如果吸烟是需要打马赛克的话,怎么就一会有一会没有的。
《变形记》带红了不少小鲜肉,杨桐和李宏毅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要说变好吧,这个没法证实,毕竟他们又不是身边的人,当了网红的那几个也根本不能说明什么。但要是让人在农村待个十天半月的就能变好,那还要少年管教所干什么,直接扔农村里就好了。像变形记里的整容界扛把子韩安冉,没上《变形记》的时候好好的,没见的她去整容,节目录完回来就不停的整容了,说要活到老整到老。也不是说整容就是不好,就是坏,但她要真的变好了,还那么执着于相貌,整个不停的干嘛。
《变形记》不过是一档节目,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要说参加了都能变好的话是不可能的,真的能从农村里出来就懂事了,变好了的,原来也不会坏到哪去,要是真坏的,在农村里待一年也没用。
第2个回答  2017-06-07

  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难成功的,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参加这个节目的孩子也有初中那个年龄阶段了,就算我觉得在交换期间有所感触,但是我觉得在交换回来之后,毕竟还没有到很懂事的地步,还是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当然可能也会有成功的案例吧,但我敢肯定是少数部分。

 电视节目我感觉就是电视节目,收视率我觉得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我不知道什么节目放出一个节目会不考虑他的收视率。《变形记》是2006年湖南卫视播出的一档节目,到现在还在更新。我也看过很多期,第一次看是老师课堂上放给我们看的,那时候我初中,我还是比较相信的,但是后来我发现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尤其是变形记的韩安冉,她后来变成了一个网红,我觉得就像这个例子,很多人参加这个节目我觉得就是想上个电视,想火,可能有个明星梦吧。

  我还听说过有一期节目,城里的一个主人公同意了他的爸爸参加这个节目,然后他爸爸开着好几辆豪车送这位主人公去交换地,我觉得这可能是来自剧本吧,毕竟每个节目都有剧本。这个节目的想法还是好的,如果没有拍出来,我觉得也是很有意思的,富家子弟体验山里生活,挺有意义的,体验生活之苦,但是拍出来真实性就会减少,就像真实的生活,拍出来就会有所做作。

  参加节目真的能否变形,我觉得是很难,但是我也没参加过这个节目,我没有体验过,但是我觉得一般电视上的节目嘛,总要节目效果,会有所影响真实性。

第3个回答  2017-06-07

现在在湖南台热播的《变形计》成为了人们爱关注的节目。里面的主人公都是来自大城市的独生子女或着什么的。因为家里有钱,家长忙着工作,没有多长时间管教孩子,而且刚好孩子还正处在叛逆期,这时候孩子就容易变坏,脾气变臭,变得家长管不了,这个时候迫不得已就来参加《变形计》了。

变形计的套路就是来自大城市的叛逆孩子和来自大山深处的乖乖女乖乖男就行交换。让常住大山的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精彩,主要是想让那个叛逆的城市公子哥或大姐大去体验一下生活的不容易。

要说参加完《变形计》能不能真的将孩子变好,这也不能完全说管用或者不管用的。像我之前看的那一期《变形计》,主人公有李宏毅的那一期。李宏毅之前在韩国试训过,可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而后脾气也非常不好,和妈妈顶嘴吵架,继而参加了变形计,在变形过程中,他的改变非常大,山里的“爸爸”腿疼,他背“爸爸”下山治病。而且他参加完变形计之后粉丝疯涨,还拍了电影的《谁的青春不迷茫》还有电视剧等,摇身一变为阳光少年,他就能算一个变形成功的例子了吧。

并不能说去参加了,就能变好,毕竟变坏一时,变好则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人性难改,在参加节目的时候可能真的会被农村的新爸新妈他们感动到,但是也不能立马就变好,在家自己的爸妈管教那么长时间都没改过来的,也不可能就因为参加了一期活动而变成乖乖,这样实属有些荒唐。

第4个回答  2017-06-07

     

最近都有一直在关注《变形记》这个电视。是因为最新的城市主人公陈新颖,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后来我也去看了这个电视,后来就发现,其实之前一直有人说的,这是一档看着三观很正,实则价值观扭曲的真人秀。姑且称之为真人秀,但是很多人应该都在怀疑是不是有剧本的呢。

     其实这个节目的本身是为了吸引大家的关注度来的,因为这种题材的真人秀在国内可以说是很少的,芒果台为了收视率做出的效果确实十分的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对于观众来说,我们没有去到过那样艰苦的环境去生存,对于那些失去方向迷茫无助的城市不良少年们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看过节目的人都知道,一般最后城市主人公都会流下眼泪,说什么自己以后回家一定对自己爸妈好啦,一定重新做人啦之类的。其实事实就是,当他们结束所谓的改造之后回到城市的环境中依旧恢复原来的样子,他们来参加电视节目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红吧。因为有太多的主人公在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开始做微商拍戏走上娱乐圈或者开始有了商机。这一切不正是现实的社会吗。也许我们会说,节目效果而已,播放出来只是为了让大家消遣消遣的,但我还是想为那些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们说几句,对于他们而言呢。

这样的节目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让他们从那个什么都没有的残破的家走到繁华不尽的大城市,在短暂的几天里他感受到了原来在大山外面有这样奢侈美丽的世界。原来有钱人的生活过的如此的无忧无虑。他的三观会不会变化,这不好说。当他再一次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会不会在心里哪怕闪过一丝的念头,“唉,我好想呆在城市里不想回家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