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如题所述

今天,精读君想问你3个问题:

你养成了哪些好习惯?

为什么坏习惯养成容易,戒掉难?

你为了养成好习惯做出了多少努力?

Q1:为什么说人是习惯性的动物?
A:
1、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所谓的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或是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以及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之所以说人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是因为人每天都在上演着几百种习惯,比如说我们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怎样分析问题、怎样思考、怎样与朋友交往、怎样与同事家长相处等等,甚至可以说我们的性格就是习惯使然。

2、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习惯的差距。好习惯铸就成功,坏习惯则可能毁掉一个人。19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小提琴家萨拉萨蒂曾被媒体称为天才。对此,萨拉萨蒂回应说:“天才?!37年来我每天苦练14个小时,现在,有人叫我天才?!”每天14个小时的练习习惯,成就了萨拉萨蒂。

张飞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有一个习惯很不好,喜欢酗酒,爱发脾气,动不动就骂人,用鞭子抽打下属,结果在一次醉酒后,张飞被手下的两个小喽罗范疆和张达所杀,致使壮志为酬身先死。Q2:怎样养成好习惯?
A:
1、第一步,是了解养成好习惯的难度和时间周期。已经养成的习惯,执行起来毫不费力。但新的好习惯,需要理性干预,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自控力,这个过程难度并不小。一直养不成阅读打卡、早起、健身好习惯的人,对此应该深有体会。

关于时间周期,有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个时间区分是否精确,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个体并不同,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养成一个好习惯,时间并非遥遥无期。

习惯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阶段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

2、第二步,明确你为什么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你的目标是什么。目标越合理,越符合你的价值观,越能产生更大的驱动力,去克服养成新习惯的困难。当遇到挫折时,想起目标时,也更容易恢复勇气。如何设置有效的目标,可参考《第1课:目标》。

3、第三步,根据习惯养成周期的特点,针对性设计预防方案。指导原则就是“量化反馈“(参考《第6课:量化反馈》)和“循序渐进”。养成好习惯,需要自律,因此提高自律力相关的内容(参考《第7课:自律》),同样可以用来指导如何养成好习惯。

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最容易失败,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这时你应该:

①从小地方开始,把习惯行为的时间和步骤分得很细,例如每天读一篇《成长日课》并写100字评论。

②降低习惯门槛,从容易的地方入手,例如先不急着每周阅读打卡1次,可以先从每4周阅读打卡一次。

③降低要求,不要追求完美,把任务完成就行。例如写作力提升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阅读打卡只要能写出来就可以,接着再谈语言流畅、言之有物,然后再谈深刻、文采和创意。一开始只要要求自己写满300字就可以了。

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打破习惯。这时的你可以:

①行为模式化,把自己习惯行为的时间、地点和动作步骤固化下来。例如每天临睡前读15分钟书,划划重点,做做批注,到了阅读打卡截止日,再将重点和批注转化成为一篇阅读心得;

②设定一个例外的规则,计划赶不上变化,设定一个弹性机制,让自己偶尔可以光明正大地破坏规则,比如某天因为加班临睡前没读15分钟书,可以第二天早上或晚上补这15分钟;

③设定奖惩机制,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一些好处或者惩罚,让自己有行动的力量。比如说坚持阅读打卡4次,奖励自己一顿美食等;比如你如果喜欢打游戏,要养成7点早起习惯,如果早起可以奖励自己打一会游戏。比如6点半起床,快速洗漱后,一边吃早餐一边打游戏。

第三阶段:这个阶段,你可能会觉得没有干劲,或者厌倦了。这时候你可以:添加一个新变化。比如以前是慢跑现在改为快跑,以前是一个人跑可以改为两个人跑,以前是沿着操作跑再在可以在小区跑;

比如阅读打卡,以前是摘抄好句并评论,现在可以改为概括书本内容并评论,下阶段可以联系学习生活工作实际评析优缺点,或者可参考精读上的导读、速读、微书写,或者找几位你喜爱的作家,模仿这些作家的表达方法。诸如此类。

4、第四步,采用养成好习惯的三个辅助办法。

①把它大声说出来,借助外力。心理学上有一个赫勒法则,它是指,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有人检查的时候会加倍努力。也就是说:没有有效的监督,就没有工作的动力。当我们的意向受到公众舆论或公众监督的制约时,我们往往感觉从前未曾有过的高度责任感。

也正因如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告诉他人自己将改掉习惯来帮助自己坚持下去,而不轻易就放弃。精读读友会的阅读打卡督促,起到的就是类似的作用,你还可以把你的目标告诉你的好友,让好友一起来监督你。

②用笔记下前进的脚步。研究发现,把自己的打算记录下来,将有助于我们坚持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将它们变成现实的机会也会增加。

③增加提醒频度,例如在镜框上贴一张小纸条。这样,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和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你便会得到它的提醒,让自己再一次注意到自己的目标。Q3:怎样改掉坏习惯?
A:
1、坏习惯有自身和环境两方面原因。①自身的主观原因。做不到自制自律,放任自身的惰性,决心支撑不起野心。人往往意识不到自身的不良习惯,通常选择“不选择”,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没有巨大的能量足以驱动自己完成目标。并且认为还不到必须得改的境地,还有次要的选项可以选择。

②受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朋友、社会风气等各种大大小小环境的影响。关于“原生家庭”影响的各种讨论,以及“孟母三迁”,都指向环境这个影响因子。

2、越压抑,越改不了坏习惯。每一个坏习惯,都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着自己的深层需要。压抑坏习惯只是一时的,日后它还会发起攻击。这就好比弹簧,你压抑它越厉害,它反击的力量就越大。

比如许多上网成瘾的孩子,他们之所以整日沉溺网络,要么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缺乏爱,要么就是学习压力太大,网络就成了他们发泄的一个出口。需要爱,需要应对学习压力,就是网瘾学生的深层需要,这些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简单强制禁止上网,效果很差,甚至会越演越烈。

3、改掉坏习惯,第一步要了解、接纳坏习惯。因为这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你的一个“次人格”。比如说,你因为需要赶报告开起了电脑,但面对着电脑你却一个字也不愿意敲。一会打开娱乐新闻,一会查看社交网站信息,直到时间过去大半后,你开始强烈地谴责自己,发誓再也不做这些无聊的事了。但过了一会儿刚写几个字,你又开始刷网页了。

出现这个问题时,你可以尝试换个思维方式。仔细聆听,就会发现一个声音在呐喊:整天做令人烦躁和劳累的工作,我太需要休息和娱乐了。这就是“次人格”对你的关心和帮助,而面对它的呐喊,你可以告诉它,自己一定会找个时间休息和娱乐。但此时此地,你必须先把手头的工作完成。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分心的想法不再纠缠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诺。只有当你理解、接受了自己的坏习惯,真正的改变才能发生。

4、改掉坏习惯,第二步要了解“为什么改掉坏习惯如此之难”。原因之一就在于大脑已经形成了习惯回路。习惯是一种本能反应,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一旦养成坏习惯,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导航”,毫不费力地一遍又一遍地重演这个坏习惯。原因之二是大多数人难以做到自律和坚持。如何做到自律,请参看《第7课:自律》。

5、改掉坏习惯,第三步是用新习惯替换坏习惯。习惯不可能根除,但能被替换。在改掉某种习惯之后,必然会产生某种必须填补的空白,这个空白要用好习惯来填补。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一个坏习惯刚离开,另一个坏习惯又接踵而至。

比如,一位有烟瘾的女士,想吸烟时,用跑步这个好习惯,来分散想要吸烟的注意力。坚持久了,她不但成功戒烟,同时养成了跑步锻炼的好习惯。科学家对她的大脑进行研究后发现,吸烟的旧习惯在大脑中形成的神经模式,已经完全被新模式取代。

虽然这位女士看到烟的时候,大脑与欲望和吸烟有关的区域依然活跃,大脑依然在制造让她吸烟的冲动,但这个区域有了新的活动,正是这部分活动使她抑制住了自己的行为。大脑的这部分活动,随着这位女士自律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明显。旧习惯便慢慢被新习惯替代了。新的习惯形成后,伴随着新习惯引发的一系列行为,就会变成一种本能。

6、改掉坏习惯,第四步是参考上一问中“怎样养成好习惯?“的步骤和方法。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 【精读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8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距,但这种很小的差距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在于他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者过得空虚、艰难、猥琐。为什么会这样?仔细观察、比较一下二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刻的心态,我们将发现“心态”会导致人生惊人的不同。
我们不能预知生活的各种情况,但是我们能够适应它。正确的心理态度和良好的习惯会有积极的收获。千万不要接纳心灵的垃圾。“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领导。”这句话告诉我们:因为我们是自己态度的主宰,所以自然会变成命运的主宰。态度会决定我们将来的机遇,这是行之四海皆准的定律。
你是对的,则世界就是对的。你认为你行,你就行。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环境,想力求改变,则首先应该改变自己,假如你有积极的心态,你四周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
一 言行举止像你希望成为的人
二 要心怀必胜、积极的想法
三 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别人
四 使你是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被需要
五 心存感激 学会珍视上天锡于你的一切,即你身边所拥有的
六 学会称赞别人 “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
七 学会微笑:一副好的面孔就是一封介绍信
八 到处寻找最佳的新观念
九 放弃鸡毛蒜皮的小事
十 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
十一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为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十二培养乐观精神
十三经常使用自动提示语:如果相信自己能做到,你就能做到; 我心里怎样思考,就会怎样去做;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一天天变得更好而又更好等等。
第2个回答  2013-12-28
一、生活环境不同;二、教育程度高低;三、思想观念有别;四、性别个性差异.正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这个世界才变得多姿多彩,生意盎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11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止你所看到的那些,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差距或许更大。你和马云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第4个回答  2013-12-28
父母经常说,现在的人,真累!我就赶紧应和,是,是,是~~我们现在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的高速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聪明”~~~你不学习?有人学,有人学的比你好你不工作?有人工作,别人比你做的好你不会做?自然有人会做你不行?大把的人在门外等着呢```竞争的社会,导致我们必须加紧自己的步伐,跟上别人,把距离拉小来。差距,往往不是我们一个人,几个人能说的算的,它是一种社会必然的产物就好象,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皇帝,如果没有差距,各个人都是皇帝,那谁来做太监啊?呵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