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翻译(请各位帮忙)

要求:(1).把下面的文言文原文找出来. (2).翻译文言文,不要故事,. (3).可以的话,尽量找出来. 1,杀驼破瓮. 2 .司马光破瓮救友.(选自<<宋史>>) 3,塞翁失马. 4,曹冲称象 5,草书. 6 .宋人偏见选自<<韩非子>>) 7,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 8, 个人啖一口,(选自<<世说新语>>) 9,义犬救主(选自<<太平广记>>) 10,高风笃学(选自<<初潭集>>)

1.从前有一个人,先是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有一头骆驼把头伸到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出来。(骆驼的头)不能出来了,那个人为这件事而担忧。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发愁,我教给你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主人着急地问:“是什么办法?”老人说:“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出来了。”主人马上采纳他的话,不仅把骆驼的头斩断了,还打破了瓮。这样愚蠢的人,怎能不被天下人笑话呢?
2.司马光字君实(字和如今的小名差不多)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中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在那以后,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刚满二十岁时,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身旁的人告诉他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3.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驻地。邻居们都为此来安慰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经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那个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经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长城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一同保全性命。
4.曹操的儿子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5.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不工整。人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一天,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字非常潦草,写了满纸。他当即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他所写的字询问张丞相念什么字。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不好意思,时间关系,就这些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11
咏雪,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希望有用,很辛苦的
第2个回答  2012-01-12
1.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父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何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能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从前有一个人,先是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有一头骆驼把头伸到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出来。(骆驼的头)不能出来了,那个人为这件事而担忧。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出来了。”主人马上采纳他的话,不仅把骆驼的头斩断了,还打破了瓮。这样愚蠢的人,被天下人笑话。
2.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司马光字君实(字和如今的小名差不多)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中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在那以后,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刚满二十岁时,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身旁的人告诉他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在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驻地。邻居们都为此来安慰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经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那个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经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长城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一同保全了性命。
4.曹操的儿子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太辛苦了,先发这些
第3个回答  2012-01-11
原文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父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何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能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编辑本段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先是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有一头骆驼把头伸到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出来。(骆驼的头)不能出来了,那个人为这件事而担忧。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出来了。”主人马上采纳他的话,不仅把骆驼的头斩断了,还打破了瓮。这样愚蠢的人,被天下人笑话。
编辑本段注释
  1.昔:从前,以往。   2.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3.食:吃。   4.以为忧:为此事发忧    5.语:告诉。   6.即:就。   7.依:依照,按照。    8.其:那个。   9.用:采纳。   10.得: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以”的意思。   11.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这里指那个既杀死了骆驼,又打破了瓮的人。   12.汝:你。   13.复:还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以为。“以为”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一指“认为”,二指“以(之)为”,即“把他(它)看作……”。上文“主人以为忧”,意为主人把这当作忧愁的事。另,“主人以为妙”,意为主人认为是好办法。
编辑本段出处
  选自《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的搜房的肯定死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百喻经》中的故事诙谐风趣,含义广博深刻,很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而流传极为广泛。
编辑本段寓意
  这则笑话共刻画了两个人物,其中对骆驼的主人盲目听信他人的行为进行了讽刺,同时也对那个老人自作聪明的表现进行了嘲讽 。
编辑本段道理
  虽然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往往能在做事时有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不加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注意”也言听计从,结果只能像那个笨人一样赔了骆驼又折了瓮。   世上不可能有那种“既杀驼,而复破瓮”的傻子,但思想方法呆板,机械的人是不少的。   以譬喻的手段,来使人们获得无上的智慧,这是《百喻经》的根本所在。譬喻的形式就好像用来裹药的树叶,当人有病时,就取出药来用,而自然地将裹药用的叶子扔掉。所以有智慧的人读了这部书,应当抛开譬喻故事的形式,抓住其中所蕴含的意义。这个故事就启示我们: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
编辑本段文化常识
  “瓮”及其他陶器。古人盛食品的器具大多是陶制的。上文所说的“瓮”,即是口小腹大的陶器,用来盛谷子。另有“瓯”,“缶”,“瓿”,“罂”,“盎”,“甏”,“缸”等,都是盛器,有的口小腹大,或盛酒,或盛粮食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