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问题,高悬赏求高手解答。急急急~~~

(2004年无锡市第37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 cm3、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问题1: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红磷 B.木炭 C.铁粉
我知道是选B.木炭。但为什么铁粉和红磷可以代替铜粉呢?有反应的方程式吗?求解答。

问题2:为什么置换氢气不可以用硝酸和浓硫酸?老师就说硝酸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会在金属的表面产生一层致密性较强的氧化薄膜,阻止金属与它们反应。至于强氧化性在这个反应里怎么理解?怎么会这样?老师就没说了,求解答。

问题3: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与压强有关。汽水又叫碳酸饮料,当打开瓶盖时,是内外压强相等,瓶中的压强变小了,里面的二氧化碳就跑出来了。但在饮用前用力摇晃几下,再打开,汽水跑出来的二氧化碳就会更多,还随着水喷出来。这是为什么呢?什么使汽水发生了改变?如果不是请说明原因。求解答。

问题4:硫酸根SO4 碳酸根CO3 硝酸根NO3 ……这些我都懂,但氯Cl也是酸根?怎么理解?求解答。

问题1:
选择B.木炭。因为题目中电极上放的铜粉,铜粉和左侧A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是固态物质,因此可以通过该试验测出左侧容器中的氧气体积分数(即氧气占空气的百分比)。选项A红磷,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态物质;选项C铁粉,铁粉和氧气反应,不管生成的是氧化铁,还者三氧化二铁,或者四氧化三铁,这些都是固态物质。和题中的铜粉一样,A和C与氧气反应都生成固态物质,也就是说,它们的反应原理都是消耗氧气生成固态物质。而B木炭,和氧气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反应不充分时),或者二氧化碳(反应充分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如果消耗氧气生成别的气体,那怎么能测量出容器中的氧气体积分数呢?
你对这题不理解,源于你没有很好理解该题的思路和目的。也就是说,你可能不太明白为什么题目所述的方法方法可以测量容器内氧气体积分数;其次,可能对这几个化学反应不是很熟悉。
不知道初中是否学了化学方程式配平?以下的方程式你可以参考:
4P + 5O2 = 2P2O5 (该方程式已经配平,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Fe + O2 --->FeO(该方程式没有配平)
Fe + O2 --->Fe2O3(该方程式没有配平)
Fe + O2 --->Fe3O4(该方程式没有配平)

问题2:
在化学中,氧化性的强弱是用得电子的能力来衡量的。得到电子越容易,则氧化性越强。不知道这个概念初中是否提到,也许要到高中化学才会学到。你的老师并未详细解释,也许是因为基于初中的教学未提到相应的知识点,完全解释不清楚。要比较清楚地解释氧化性这个概念,必须要理解得失电子的知识点。
硝酸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于,
硝酸中的硝酸根离子:(NO3)-2 的N在反应中从+5价降低至+4价或者+2价。也就是说和金属反应后生成NO2或者NO,这要视具体的反应而定。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浓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 的S在反应中从+6价降低至+4价或者其他价。也就是说和金属反应后生成SO2或S或者其他化合价的物质,这也是视具体反应而定。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题外话:鉴于初中的程度,建议按照教科书的教授范围来理解知识,或课下再询问老师如何解释一些不懂的问题。如果老师说不需要掌握,而你非常想知道,就继续问老师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然后自己学习。当时本人就是这样的,老师说这是高中才学到的,我就去看高中的书了......

问题3:
汽水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压强。
压强大二氧化碳在水的溶解度增加,压强变小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汽水灌装时,在高压的条件下把二氧化碳注入汽水瓶中,二氧化碳溶解在汽水中。打开瓶盖的时,瓶中压强降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少,溢出多余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以气泡的形式从水中排出来。在打开瓶盖之前,瓶内的压强是高于大气压的。打开瓶盖后,瓶中的压强降低至大气压。

问题4:
既然你知道(硫酸根SO4 碳酸根CO3 硝酸根NO3)这些是酸根,那么也不难理解氯酸根ClO是酸根。
首先你要弄明白什么是酸根。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就是酸根离子。
氯离子通常显 -1价 ,以下都是和氯离子有关的氯酸根:
氯酸根ClO3
亚氯酸根ClO2
次氯酸根ClO
高氯酸根ClO4
不知初中化学是否有学到漂白粉的原理,根据以前的教材,书上讲到漂白粉的原理时会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里面会提到次氯酸(HClO)这个物质。

根据你提出的问题,我作了简单的解释,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涉及到的知识点可能不止初中化学,如果需要深入了解,建议询问老师,或自己查阅书籍。追问

虽然已经采纳了,也要谢谢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6
但为什么铁粉和红磷可以代替铜粉呢?有反应的方程式吗?求解答。
木炭燃烧生成的CO2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相等,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压强不变
C+O2( 气体)=CO2 气体
反应前后体积不变,也就是说消耗了多少O2就有多少的CO2生成,没法说明有多少O2.
铁粉和红磷都是固体,反应后生成的P2O5或者Fe3O4都是固体,可以计算出空气中O2的量。

为什么置换氢气不可以用硝酸和浓硫酸?
强氧化性,表示可以和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金属单质都有还原性,稀硫酸也有一定的氧化性可以发生置换反应
Zn+H2SO4=H2+ZnSO4 这个你是很清楚的
如果是浓硫酸形成氧化膜,如果加热 2H2SO4(浓)+Zn=SO2↑+ZnSO4+2H2O 得不到H2
与稀硝酸: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
浓硝酸Zn+4HNO3(浓)===Zn(NO3)2+2NO2↑+2H2O
都得不到H2. 明白了嘛?

问题3: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与压强有关,是没错的,但是汽水里并不都是CO2溶解在水里那么简单,CO2+H2O=可逆=H2CO3,碳酸比CO2要容易溶于水,所以碳酸饮料,当打开瓶盖时,是内外压强相等,瓶中的压强变小了,里面的二氧化碳就跑出来了。但是H2CO3并不会立刻跑出来的,前用力摇晃几下 碳酸可以分解生成CO2 冒出来了。

问题4:Cl- 属于无氧酸根 因为和H+ 结合可以形成盐酸追问

摇晃能改变气体的溶解度?

追答

不能,摇晃可以是反应加快,比如加速碳酸的分解,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压强和温度的影响,摇晃影响太微弱了

追问

这道题我一共用了200分来问了,我大多数都明白了,就是第二问你看另个人的解答的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5169814.html?quesup2&oldq=1问题3有点出入,他是个老师,到底谁对啊??

追答

主要是 震荡也会减低气体溶解度的,所有气体都这样 这个是吗?
我觉得震荡是不影响溶解度的,溶解度的概念,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某种气体的溶解度是一个定值,跟温度和压强密切相关,当然还和气体的本身的性质相关,震荡应该不会影响溶解度的。但是这个题目,碳酸饮料,震荡,不是改变了CO2的溶解度,是加快了H2CO3的分解。
可以讨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2-26
1.只要是反应可以消耗氧气并且不生成气体的物质都可以。纯氧中点燃3Fe+2O2==Fe3O4,铁生锈4Fe+2O3=2Fe2O3;磷点燃:4P+5O2==2P2O5
2.因为初中不需要理解到很深的程度。氧化是腐蚀的一种方式,这里你可以理解为金属和这两种酸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而这种物质不像一般的和酸反应之后生成的盐一样直接溶于水,而是附在了金属表面,但是酸又不和新生成的这种物质反应,从而保护了金属。而且浓硫酸和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原理初中阶段无需掌握,楼主等到高中就明白了。
3.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总量是不会变的。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不稳定,所以在外界剧烈震动的情况下会使CO2恢复气体的状态。也就是说实际上是通过震动让更多的二氧化碳恢复气体而不是溶解于水中,本身汽水含有的二氧化碳总量是不变的
4.酸根即是酸电离之后除去氢离子之后的阴离子部分【不是标准定义,只是一种理解
第3个回答  2012-02-26
1、铁粉和红磷和氧气反应不会产生气体,而木炭和氧气反应会有气体产生。
2、会在金属表面反应产生硝酸金属化合物或硫酸金属化合物固体,覆盖在金属表面可以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
3、碳酸饮料中有不稳定的碳酸化合物,当你在打开瓶盖或者用力摇晃瓶子的时候可以使的碳酸化合物和饮料中的柠檬酸等,产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4、典型的氯酸根为盐酸,Hcl。
第4个回答  2012-02-26
B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铁粉则生成三氧化二铁。
氧化性不是初中的知识,简单说就是夺电子的能力,氧化性越强越容易得电子。
首先要知道碳酸不稳定,用力摇晃使碳酸分解,产生更多二氧化碳
氯可以算作酸根吗?高氯酸跟倒是可以接受。。。。这个不详
刚刚查了一下,酸根是指酸在水中电离后失去氢离子的阴离子或者原子集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