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名牌族”(辩论)

我是反方,也就是不同意现在学生穿名牌服装的一方!请各位帮忙给点这方面的资料(比如某某学生由于穿名牌服怎么怎么了之类的,要真实,别是自己个瞎编的)和建议(列出几点反驳、认识等)。马上要,各位大虾速度!!!好的给加分!!!

为了给男朋友买名牌 女“军火走私商”敲诈20万

2004-03-23 14:57 转自: 大洋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这次走的货是枪,你已是我黑名单上的人了,把500元钱准备好,我让李冰去取。不然,你和你儿子就没命了!”就这样一个电话,陈某竟然以为自己被卷入了“军火走私”中,只好按照电话的指令一次次交钱。近日,犯罪嫌疑人李冰被警方抓获,提心吊胆生活了3个月的陈某可算舒了一口气。

“干闺女”口蜜腹剑

24岁的李冰是陈某同事的女儿,乖巧伶俐,平时对陈某一口一个“干妈”叫着,不爱回家的时候就住在陈某家,俩人关系很是亲密。李冰曾经以给男朋友母亲“张淑华”借钱为名向陈某求助,打的欠条都是翻番的利,说是“张淑华”让这么做的。

李冰告诉陈某,“张淑华”有资产好几个亿,是个慈善家,光给希望工程捐款就70多万。在李冰的描述下,“张淑华”在陈某脑海里形成了“印象”。李冰又说为了联系方便已经把陈某的传呼给了“张淑华”。

敲诈电话如影随行

2003年12月3日,陈某接到一个传呼,回话后,对方自称是“张淑华”,却自我介绍是“走私军火”的,让陈某准备500元钱交给李冰,陈某照办了。此后,“张淑华”的电话如影随行,她告诉陈某,最近有货要发,需要钱就让李冰去取。就这样,每次电话打完李冰都过来取钱,每次都打个欠条,按上手印。其中一次只借了1万元,却打了1500万的欠条。

为了保住儿子和自己的性命,陈某不仅掏光了所有积蓄,甚至把居住的单室卖掉,还不断向亲属借债,换来的却还是一堆欠条。她多次想一死了事,可怕才上技校的儿子受害,坚持忍受着。几个月的时间里,李冰就从陈某家取走了现金20余万元。

“军火走私商”原形毕露

2004年3月9日,走投无路的陈某到平山刑警大队报了案。

3月17日,“张淑华”的电话再一次打来,约定李冰18日上午10时30分在本溪永丰山城金店门口取钱,让陈某准备好2万元钱。埋伏好的刑警在李冰取钱后离开现场时将其抓捕。

据李冰交待,她抓住陈某孤儿寡母胆小怕事的特点,编造了“军火走私商张淑华”这个虚拟的人物,在电话里她捏着鼻子假扮“张淑华”诈骗陈某。而她这样做的原因,竟是为了“让男朋友高兴”。

据李冰讲,她在男朋友身上寄托了全部感情,得知男朋友喜欢高档名牌后,便开始诈骗陈某,给男朋友“消费”,半年时间,她为男朋友买衣服和鞋就花去5万多元。李冰还为自己置办了一个家:购买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在缴获的赃物里,记者看到了李冰给男朋友买的8500元的貂绒大衣、5000元一套的高档西服、1800元一双的皮鞋和3000多元的手包。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冰已被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孩子非名牌不穿,家长怎么办?

--------------------------------------------------------------------------------

http://www.wzwb.com.cn/ 2006年08月19日 12:26

市民孙先生最近很苦恼,他说:“我是一名普通职员,家庭收入有限,但我儿子却特别爱穿名牌,衣服、鞋子,甚至连书包都要名牌产品。给他买吧,我力不从心,不给他买吧,儿子又吵闹不休。我该怎么办才好呢?”孙先生说,每次拒绝给儿子买名牌产品时,儿子都要反驳说,他们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穿名牌、用名牌,凭什么自己就不能拥有呢?儿子的反驳让孙先生无言以答,他觉得很为难。孙先生的这种困惑正是众多收入普通的家长们的困惑。

孩子热衷于名牌,甚至非名牌不穿确实是个令家长头疼的问题。而名牌对孩子们的影响也极深,据一项少儿消费状况的调查表明,有75%的孩子表示,他们买东西主要看是不是名牌。此外,33%的孩子认为价格高就是好东西,就是名牌。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有30%来源于广告宣传的诱惑,更多的是来源于商品直观外表,另有24.5%的孩子是出于攀比心态。

纵观我们的商场,名牌产品已占据了大部分的柜台,校园里穿名牌的孩子为数不少,这从某种角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名牌产品在带给人们感观享受的同时,也展示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一些青少年,尤其是儿童也将目光倾注在名牌服装上,这就有些不正常了。据有关教育专家分析,儿童和青少年青睐名牌的这种行为是不健康的心理导致的。因为儿童和少年的审美情趣还不成熟,他们对名牌盲目崇尚,却并不理解名牌的价值所在,而是一些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在起作用。

据专家分析,少年和儿童崇尚名牌服装,主要有两种心态:

一种心态是认为穿名牌能显身价。在孩子们看来,名牌服装不仅在审美情趣上要高出普通服装,在价格上更要高出普通服装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许多孩子都把穿名牌服装看作是显示自己家庭的经济实力和审美水平的标准,似乎只有穿上了名牌,才能抬高自己的身价。这种攀比心理容易让孩子分散学习精力,又使父母负担过重。有些孩子为了买上耐克、康威等名牌运动装,而采取“闹”的方式向父母伸手,父母也只好“缴械投降”,乖乖地掏钱去买。

另外一种心态是出于从众心理。名牌之所以成为名牌,并不是从一开始设计出来就成为名牌的,而是经过人们多年的使用之后才得到认可,在公众中树立起一种稳定的信誉和牢固的地位。温州有些家长自己也比较崇尚名牌,这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孩子看到有些成年人穿名牌,也想学着大人的样穿名牌。最主要的是,学校里不乏有钱家庭的孩子,而他们的父母习惯给孩子买名牌衣服穿,这让其他的孩子受到影响。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孩子们便产生了想穿名牌的念头。

对于迷恋穿名牌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呢?在此,有关教育专家提醒这些家长,在孩子要求穿名牌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妥协。有的孩子,由于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名牌产品,便又哭又闹,甚至以不吃饭、不学习相威胁。家长们在又气又恨、又怜又爱的心情下常常会“投降”。这种妥协的教育方式只会助长孩子的高消费心理,使他们得寸进尺。因此,家长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要向孩子屈服。其次,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家中的经济状况,让他们知道,家长赚钱的辛苦。许多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优裕的条件下,不知父母辛劳之苦,更不知道家中每月的收入多少,支出多少,余额多少,对于父母每天要付出的劳动更是不了解。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家长可以带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去参观一下,让他们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劳动所得来之不易。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学会记录家中的收支情况,使他们了解家中的一切支出,对支配金钱有一定概念。

除此之外,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有审美意识。一位在这方面教育颇有经验的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家长不能只抱怨孩子不体谅父母的困难,非名牌不穿。做家长的也应该反思一下,从小到大,家长们有没有教会孩子懂得审美呢?

王女士给记者讲述了她的教育方法。她说自己的女儿很爱美,每次看到一些小朋友着装艳丽,或戴项链、手镯时,就流露出羡慕的表情,还经常悄悄地问妈妈:“我涂指甲油好不好看?”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王女士就告诉女儿,大人和小孩的打扮是有区别的,涂指甲油、化妆等是属于大人的打扮,而小孩子穿着干净整洁就是漂亮。当然,王女士并不限制女儿在穿戴方面的选择,也从不硬性规定哪些可穿或哪些不可以穿,因为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但王女士会帮助女儿挑选她认为漂亮合适的衣服穿,让孩子从小就具有审美意识。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才能克服他们盲目追求名牌的心理。

名牌不是成年人专利 品牌杀入校园学生难挡诱惑

--------------------------------------------------------------------------------
2005年12月23日 10:49

中新网12月23日电 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人追求名牌风气渐盛,并有年轻化及向校园渗透的迹象。Parda、Boss、Vivienne Westwood、LV、Gucci……这些众所周知的品牌已经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初涉社会的年轻人,甚至未有收入的学生们都琅琅上口。曾经在巴士内听到一群学生大谈“购物经”:

学生难抗名牌效应

“哗!你这个牌子的钱包好靓啊,多少钱呀?”

“是呀!好靓呀,今年秋季新款,二千八。”

“好贵?我就舍不得买啦!”

接下来,还有数之不尽的“减价经”、“潮流经”。

其实,如今在新马路、高士德等人流较多的地区,各式各样的品牌店随处可见,手拿名牌袋、身穿名牌衫裤的学生和上班一族比比皆是。令人好奇的是,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如何负担得起如此高的消费?

一名中二男生说,现在所用的名牌背囊,是用父母给的零用钱买的。问他为何要买名牌?他说:“一分钱一分货。”总觉得名牌衫裤鞋袜、手提袋、背囊,款色和用料都较无牌子的特别且耐用。

追名牌受同辈影响

有初中女生表示:“我班好多同学都用。”可见用名牌袋对学生已是平常事然而,父母给的零用钱并不多,“看中”一个品牌袋,只有节衣缩食。

学生们花尽心思

名牌风气已杀入校园,为了买名牌,学生们花尽心思。不过,亦有不少人担心被父母责骂,为了隐瞒父母,有学生甚至会涂改购物收据。他坦言,自己并非生于富裕家庭,深知父母赚钱不易。不过,电视、杂志广告每天都在“推介”,少不免心动。

疾风中仍有劲草存

为了追名牌要节衣缩食,又要隐瞒父母,甚至偷钱,可见名牌之风对靑少年“毒害”不浅。大环境如此,仍能够抵受得住名牌风气的又有多少?至少,阿芬是其中一位。阿芬是中学生,父母都失业,家中唯一收入来源是身在台湾工作的姐姐。懂事的她从不理会同学们的嘲笑。她指着椅上的书包说:“这个书包用咗三年啦,虽然有时会遭同学笑,但我觉得无所谓,可以用就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29
利大于弊:
1、名牌偶像的含义
2、追求名牌偶像就是卓越
3、在人们的追求中名牌偶像则追求完美
4、社会的进步要求出现更多的名牌真正的偶像
弊大于利:
1、助长虚荣心
2、忽略扎扎实实从小事做起
3、形成不好的社会风气
4、增加无谓的开销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个回答  2007-10-29
时下,攀比戴名表、穿名牌、骑名车,上高级餐馆、跑高级舞厅、抽高级香烟的“三名三高”倾向在一部分中学生中出现,实在令人担忧。
如今兴“包装”。中学生的自我包装意识呈明显超前状态。少数男同学依仗父母财力雄厚,穿起了名牌货。女同学打扮入时——名牌羊毛衫换了一件又一件,肩背时装包,脚穿高级丝袜高跟鞋,也不少见。
学校停车棚里,一辆辆崭新自行车犹如车行展览会,一二千元一辆的山地车、跑车、应有尽有。某中学一位学生,父母是普通工人,收入本不高。父亲的一辆上下班用的“老坦克”已骑了30多年也舍不得扔掉,可儿子派头十足,吵着要父母给他买一辆高级跑车,说:“现在同学都骑名牌车,如果我骑一般的车,人家要讥笑我的。”父亲拗不过儿子,只好花2000多元买了一辆国内组装的进口车。
有识之士认为:中学生追逐“三名三高”不是一个好现象,其危害很大:一是使学生滋长了乱花钱的习惯,什么节俭美德全抛脑后;二是追求生活上的“三名三高”会分散心思影响学习,延误学业;三是超越家庭实际收入的消费能力,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问题还在于,一些中学生达不到欲望,容易导致逃学逃夜,乃至盗窃抢劫,从而陷入犯罪泥坑。
===============================
高消费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真是有害无利,实不可取。 首先,它让孩子养成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如此高消费必然使孩子不知珍惜财物;不知道珍惜父母的辛勤劳动;也不能学会理性的消费。其次,这很可能造成孩子们的攀比和虚荣心理。第三,它可能刺激孩子不健康的消费欲望,而当这种不健康的欲望无法满足时,往往会诱使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第四,它可能使孩子养成好吃懒做、坐享其成的坏毛病。第五,它助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的膨胀,今后当孩子的某些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将对家庭和社会产生反感甚至是敌对。第六,这样的高消费无疑也加重了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
第3个回答  2007-10-29
利大于弊:
1、名牌偶像的含义
2、追求名牌偶像就是卓越
3、在人们的追求中名牌偶像则追求完美
4、社会的进步要求出现更多的名牌真正的偶像
第4个回答  2007-10-29
首先你的这个立论就是不合适的。世事无绝对,给自己立这么个绝对的论点,肯定是要置自己于不利的。
第5个回答  2007-10-29
既有弊也有利,关键是看你自己多这件事的看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