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这句出自南宋的张栻《春日偶成》一诗中。意思是伴随着自然节律,大地回春,万物生辉,所有的事物开始焕发出新的光彩。 

原诗是这样的: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译文: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

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扩展资料

张栻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其一世祖张九皋,是唐朝宰相张九龄之弟,曾任唐岭南节度使,由韶州曲江(今属广东)迁长安。传至八世祖张璘,任国子祭酒,随唐僖宗入蜀,由长安徙成都。十世祖张文矩,封沂国公,即为张栻高祖,早逝,夫人杨氏携子由成都徙绵竹,张家遂为绵竹人。

曾祖张弦,封冀国公,至和元年(1054)知雷州。祖张咸,封雍国公,任宣德郎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父张浚。传至张栻为十四代。

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张栻出生于四川阆中。时张浚在绍兴元年(1131年)率吴玠、吴璘大败金军于和尚原之后,于第二年(1132年)奏迎太夫人即张浚母由绵竹家乡来阆中军中奉养,其妻也随太夫人前往,绍兴三年(1133年)张栻即降生于阆中。

绍兴七年(1137年)张浚落职,以朝奉大夫秘书少监分司西京永州居住,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张栻六岁,随父至永州(今湖南零陵)居住。

张栻在答友人陈平甫的信中自述说:“我从小跟着父亲来南方,辗转三十多年,因此虽然是蜀人但没有与蜀地的人相处过”(《南轩文集》卷二十六)。张栻从小在家庭受到张浚亲自教授孔子儒家忠孝仁义的教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8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这句出自南宋的张栻《春日偶成》一诗中。意思是伴随着自然节律,大地回春,万物生辉,所有的事物开始焕发出新的光彩。 

原诗是这样的: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译文: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

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扩展资料:

《立春偶成》是南宋初期文学家张栻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节令诗。作者描写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表现出对欣欣向荣之景的渴望。首句写立春时刻冰雪消融,次句以拟人手法写树木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诗人仿佛看到眼前处处春风明媚,碧波荡漾。这首诗语句活泼,富有动感。

作者简介:

张拭(公元1133年一1180年),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宋高宗时宰相张浚之子。汉州绵竹(今四川省绵竹县)人,后迁居衡阳。南宋学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持了八年的岳麓书院。宋孝宗时曾任吏部侍郎,官终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著作有《南轩集》。

创作背景

诗人是四川人,立春之时,北方仍是冰天雪地,南方已是冰霜稀少,草木发青,略见春意了,风也暖了,水也绿了。这首诗是诗人在立春日无限兴奋喜悦时所作。

文学赏析

这首诗的前二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写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冰霜渐渐融化,暖气渐渐回生,冬眠的小动物蠢蠢欲动,花草树木都感觉到了春的信息,万物仿佛从沉睡中睁开了朦胧的眼睛,看着时令的更新,考虑着迎接新春的到来。“冰霜少”,透露出立春以后天气逐渐暖和。“草木知”,透露出冬眠的蛰虫将要苏醒,草木将要萌发抽芽。以拟人笔法写草木发绿,以代替具体的描写,最先告知了春天到来的消息。

后两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写诗人的悠然遐想:诗人不再有残冬寒冷瑟缩的感觉,走出室外,满目清新,似乎看见了萋萋芳草,灼灼红桃,碧烟轻浮,莺歌燕舞,鹅鸭戏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致。回到眼前,只见宽广的湖面上,东风轻拂,波纹粼粼,水天一色,远帆点点。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注意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融情人景,十分形象。“生意满”,让读者从中隐现看到茸茸芳草,碧烟轻浮,千红孕苞,鹅鸭戏于晴江,好鸟翔于佳木,春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致。一个“满”字,使全诗增色不少,读来如沐春风,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从立春这个节日“阴极阳生”的特点,命意也不过说“一阳复始,万象更新”。“春到人间草木知”,以拟人化的手法,开春草木最先发芽。颇含韵外之致,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句“东风吹水绿参差”,亦是状物准确生动的好句。以绿波荡漾,把视野引入水天相接的境界,以景结,余味无穷,使人默默地意会到,诗人所热情歌颂的是:只要有积极的因素,便会有积极的反应。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所见所感,语言朴质清新,以景句结尾,意味无穷。感情丰富,比喻形象,给读者以生机盎然的感觉。诗人捕捉大地回春景象,眼光敏锐,诗语生动,表达的是一种欣喜的心情。在写法上,对仗工整,用词传神,而又不露斧凿痕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立春偶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7

原典故出自宋.《春日偶成》。春晖:春天的阳光。这句是吉祥春联对子,民间常引为新春贺喜之词。意思是,正月初春天气渐暖,万物才吐气象更新。

《春日偶成》作品原文如下: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翻译: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扩展资料:

《春日偶成》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日偶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2-04
  这句是吉祥春联对子,民间常引为新春贺喜之词。意思是,正月初春天气渐暖,万物才吐气象更新。原典故出自宋.《春日偶成》。春晖:春天的阳光。

  【诗歌原文】《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释】
  (1)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黄帝命伶伦断竹为筒(后人也用金属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气。阳六为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农历十二月属吕,正月属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与一月之交,所以称“律回”。
  (2)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
  (3)参差:长短不齐。这句中形容水波起伏荡漾。
  (4)商:指秋天。古人以秋天肃杀之气与商声凄怆悲凉之音相符,故称秋为商。《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唐•孟郊•秋怀诗十六首之七》:“商虫哭衰运,繁响不可寻。”
第4个回答  2012-02-23
这两句讲的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意思,只是新春贺词,常常出现在对联或者新年贺词中,并不是真正的古诗句子。
“律回”指的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也就是正月。古代以十二 律吕与月份相对,“律回”表示新周期的开始,所以这里指的是一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