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鱼和靖鱼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

1、形态特征不同

平鱼

体形侧偏,头胸相连明显,食道侧囊内具有乳头状突起,嘴舌不能伸缩;背鳍与臀鳍同形,稍长,无腹鳍,鳍刺很短,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披细小的圆鳞,颜色银白,故称银鲳。

靖鱼

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胯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

2、功效不同

平鱼

1、 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对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鱼类食品。

2、平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镁,对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并能延缓机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

3、平鱼具有益气养血、补胃益精、滑利关节、柔筋利骨之功效,对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等很有效。平鱼还可用于小儿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

靖鱼

鲭鱼含有丰富的铁质、钙质、蛋白质、磷、钠、钾、烟碱酸及维他命B、D群,以及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根据研究指出,在其他水产中鲭鱼的DHA含量仅次于脂身鲔鱼,排名第二。

营养价值极高,脂肪中更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EPA及活化大脑的DHA,所含油脂成分较多、油脂清澈而且好吃。

3、生活习性不同

平鱼

体形和习性:体形和食人鲳相似。长20厘米左右。全身银白色,发情期下颚至腹部、臀部及臀鳍前几根鳍条,均为红色。银鲳性情温和,不袭击它鱼,可以和其他大型鱼混养。

喜微酸性软水,生活条件不苛刻。杂食性,爱吃水草,饲养水箱中不宜植草,否则会被其吃光。也食动物性饵料。爱成群结队游泳,体格强健,容易饲养。

靖鱼

密集的鲭鱼群游弋在水面,绵延32公里(20英里)之长。它们主要靠贝类的幼虫、蠕虫、鱼卵和小鱼为食,而它自身却是鲸鱼、鲨鱼、海豚、金枪鱼和海鸟的食物。春季,鲭鱼向海岸迁徙产卵。

雌鱼产卵数量达200,000至400,000个。每个卵中都含有一小滴油脂,这样它们就可以漂浮在水面。鱼卵孵化需要四到六天。小鱼长得很迅速,两个月内就能长到平均5厘米(2英寸)的体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鲭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鲳鱼(又名:镜鱼) 鲆平(又名:偏口)

鲳(Silvery pomfret, Butterfish;Pampus argenteus)
又称为银鲳、镜鱼、车片鱼,为名贵食用经济鱼类,我国沿海均产。体侧扁而高,呈卵圆形,长可达40cm;银灰色;头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肉质细嫩鲜美,脂肪含量高,刺少而且多为软刺。烹饪中多整尾使用,适宜于红烧、红焖、清蒸、清炖、熏烤、煎炸等。代表菜式如红烧鲳鱼、糟醉鲳鱼等。

牙鲆(Lefteye flounder;iftParalichthys olivaceus)
又称为偏口、地仔,为鱼纲鲆科动物,比目鱼的一类。我国沿海均产,为重要的海产名贵鱼类之一。体侧扁,呈长圆形,长可达70cm。两眼均在体的左侧。有眼的一侧褐色,具暗色或黑色斑点;无眼的一侧白色。口大,左右对称。鳞细小,背鳍和臀鳍被鳞。肉质细嫩而洁白,味鲜美而丰腴,刺少。烹饪中适于刀工处理成条、块、丁、片、茸等,可用于多种烹调方法,也可干制、腌制、罐制。代表菜式如白汁偏口、清蒸牙鲆。由于易腐败,须注意保管。
鲳鱼

鲳鱼统称银鲳,地方名又叫镜鱼,属鲳亚目,鲳科。鲳鱼一般体长85~260毫米,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口小微斜,无腹鳍,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上叶长,似燕尾。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黄灰色,圆鳞甚小,多数鳞片上有细微的黑色小点。鲳鱼是中层鱼类,在我国东海分布很广,数量较多,黄渤海也有分布。
东海鲳鱼是沿着台湾暖流、沿岸水系和黄海冷水之间的混合水区分布并进行季节性洄游的,一般栖息于水深30~70米的水域,根据其越冬海区位置,大致可分为浙闽近海和东海中部两支。冬季鲳鱼栖息比较靠外,3~4月随着暖流势力增强,鲳鱼自南向北,由深水向浅水海区作产卵洄游。鲳鱼的产卵场一般位于苏浙闽沿海30米以内的江河入海口附近,像江苏的吕泗洋,浙江岱衢洋、大戢洋、大目洋,瓯江口外的温州近海,福建的闽东四石霜列岛、俞山、七星一带。其产卵期:闽东渔场为4~7月,江浙为5~7月。据观测,进入各产卵场的鲳鱼生殖群体可明显地分为两群,其产卵期先后相差一个月,前期产卵的鲳鱼个体较小为250~500克,呈银白色;后期产卵的鲳鱼个体较大为500~1500克,呈银灰色。鲳鱼产卵后分散在近岸海域索饵,冬季水温下降,鱼群离岸向深水区洄游越冬。在东海一年四季都可以捕捞鲳鱼。春夏季,鱼群产卵洄游时是主要的捕捞时节,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公司的拖网船每年1~3月,在舟山群岛的上下大阵岛渔场主捕刀鱼、鱼会鱼时,还经常能捕到网产200~300箱、单条体重1~2公斤左右的大鲳鱼。鲳鱼平时栖息比较分散,群体又小,不适于集中捕捞,仅作为兼捕对象。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所致,鲳鱼也未能幸免,产量锐减,大量的树叶大小的幼鱼也被捕上来,实在叫人心疼。美国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可谓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公民的资源保护意识也很强。你若垂钓须有证,如钓上低于规定标准的鱼,要无条件放生。季节不同渔船捕捞的品种也不一样,在捕捞鳟鱼时,如将鲳鱼钓上来,也必须放回大海,否则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公民的资源保护意识是建立在法律之上的自觉的意识,哪怕旁若无人时也不会越雷池一步。在我国要想保护好鲳鱼等优良渔业资源,必须提高全民族的资源保护意识,渔政主管部门要严格限制船数和渔具网目,依法落实休渔期,加大执法力度等,否则,肥美的鲳鱼在不远的将来,会与我们的子孙拜拜了。
鲳鱼是我国名贵的经济鱼种,其肉质细腻、营养丰富,而且骨刺较软,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酒店还是家庭,也无论是老人还是儿童,鲳鱼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话说食生鱼片,是国人近几年的生活时尚,除了金枪鱼、三文鱼之外,鲳鱼紧列其后。用鲳鱼做生鱼片是十分上讲的美食,综合考核价格等因素,鲳鱼会成为工薪族的首选。鲳鱼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其清蒸、红烧、红焖、干煸是高档酒店与居家百姓都普遍适用的厨艺,而清蒸鲳鱼是人们公认的食品。
将新鲜的鲳鱼去鳞,顺口斜割,剔出腹腔内胃囊肝脏等物,用水洗净,在鱼身两面割10毫米左右宽的花刀,洒少许精盐,摆入盘中,浇少量酱油,放入花椒、大料、干红小尖椒及葱姜蒜等调味品,放入蒸锅内旺火蒸35分钟即可,出锅前把精刀的胡罗卜丝和香菜段均匀投放盘中,最后再滴入香油。清蒸鲳鱼具有清淡典雅、香味扑鼻的特点,更有秀色可餐的诱惑力,成为极品海鲜的“佳作”。

牙鲆

牙鲆是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鲆属的一种,俗名有牙片、偏口、比目鱼等多种叫法。牙鲆两眼均在头左侧,有眼侧为褐至深褐色,被栉鳞,无眼侧白色,被圆鳞,两侧口裂等长,上下颌各具一行大尖牙。牙鲆是温水性底层鱼类,仔鱼眼对称,在发育中有变态过程,右眼转至左侧,变态过后下沉海底,常侧卧于泥沙中,依季节做短距离集群洄游,一般体长250~500毫米,大者达700毫米,分布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牙鲆在世界分布较广,集团公司大型拖网加工船在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拖网作业时,经常能捕获体长1.5米、重百余斤的大牙鲆。
牙鲆在发育过程中是如何变态的呢?刚出生的小牙鲆和一般鱼类一样,在中上层水域游泳觅食。大约经过12天,小鱼长到7毫米左右,每天以一公里速度向近海游动,这时体长逐渐开始变化。20天左右,当小牙鲆长到10毫米时,它的游动疯癫般摇摆,失却常态,逐渐失去了平衡,牙鲆一侧的眼睛开始搬家,它通过头的上缘逐渐移到对面一侧,直到与另一只眼睛接近时才停止移动,完成了右眼向左眼转移“定居”的迁徙。原来牙鲆的头骨是软骨构成的,当眼睛开始搬家移动时,牙鲆两眼间的软骨被身体吸收,通道被打开,搬家无障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态后的牙鲆已经不再适应漂浮的生活了,鱼体完全失去对称,便沉入海底,有眼色深的一侧向上横卧,与栖息环境十分相似,以后如游到与体色不同的栖息海底时,它还能根据周围环境的颜色来改变有眼一面的色彩,以达到自我保护,也更便于伪装守捕猎食。
牙鲆右眼移到左眼,就成为比目鱼了。在我国古代,有人把鲆和鲽误认为一雌一雄,因为它们成双紧贴并列游泳觅食,有眼的一边向外,似夫妻并肩前行,人们把比目鱼作为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至今仍流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佳句:“凤凰双栖比目鱼”;“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尔”等。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曾著有一部描写书生谭楚玉和女艺人刘藐姑相爱故事的剧本,名子就叫《比目鱼》。
牙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食用价值,是当今生鱼片的好原料。用牙鲆鱼肉做馅包饺子、烙锅贴那真是鲜哉、美哉。用牙鲆烹制的溜鱼块、溜鱼段,会使人胃口大开。把牙鲆文火慢炖,或急火清蒸,清纯鲜香,各有千秋。近两年有进口的牙鲆鱼头涌入市场,专炖牙鲆鱼头成为饭店宾馆推出的时尚佳肴,其食客蜂拥而至,不仅交口称赞,大有相见恨晚的感慨。
牙鲆不但具有丰富的营养,并且还有消炎解毒、补虚弱等功效,主要用于劳伤、体弱、久痢等。据《食疗本草》记载,补虚益力气。《杏林春满集》称,止泻止痢。《食养要诀》载,助脾胃补虚益气强,甘腴和解好,诸痢泄飡良。此外,民间还流传不少牙鲆药膳方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