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意思是: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作品。

原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情深不断,相思难寄;下片写由情生愁,愁思纷纷。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开头两句的“凌波”“芳尘”化用曹植《洛神赋》句意,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词人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着“目送”两字,细腻逼真地刻画出词人对佳人远去的一往情深的复杂心态。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佳人的生活状况。

“锦瑟”一句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面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

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这里的“谁与”和“只有”两字相应,不仅写出词人“目送”的外在情态,而且表现了“心随”的内在意绪。

下片则承上片词意,写春日迟暮美人不来的闲愁。“飞云”一句,是说词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彩笔”一句,转写自身相思悲苦,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也有人认为题写“断肠句”的是美人,可备一说。

接着,由“断肠句”引出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试问”一句的好处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后三句运用一系列的比喻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感情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这里的好处不仅是“梅子黄时雨”一句,因为词中的一问三叠答已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象,而且富于独创性。

古人描写闲愁的名句很多,但这样巧妙地原因博喻的,还没有先例。词人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20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是人类挥之不去、拂之还来的情感,历朝历代,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无法回避一个“愁”字,著名词人贺铸在他的代表作《青玉案》中,连用了三个比喻来描述他在一次刻骨铭心的偶遇后心中滋生的愁绪。“烟草”连天,说明“闲愁”之多,“风絮”满城飞舞,表示“闲愁”的纷烦杂乱,“梅雨”连绵,说明闲愁的连绵不绝、永无尽期。这三个比喻,立意新奇,形象生动,令人觉得愁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遮天漫地,茫茫无边,拂不去,躲不了。特别是“梅子黄时雨”被认为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贺铸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 的美称。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晚年自号庆湖遗老。他出身贵族,从小博闻强记,7岁能诗,又酷爱习武,为人耿直,有豪侠剑客之气,但因为不媚权贵而怀才不遇,只做过了些小官,

贺铸晚年退居苏州,在姑苏城盘门外十余里的一个名叫横塘的清静之地隐居,埋头书海,潜心读书、写词。他家中藏书万卷,有一半多是他一笔一划认真校对过的,《青玉案》这首被黄庭坚称为“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的绝唱就是在这里邂逅了一位美女后,有感而发写下的。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

“凌波”,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指那位美人,词人远远地望见一位美人在住所对面姗姗而来。这女子美丽、窈窕,令词人神魂颠倒,欲随之而去,可是美女微步,不过横塘,词人只能遥遥地目送她的芳尘渐行渐远,留下的是千般愁绪:不知有谁能伴她一起度过这美丽的青春年华?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她内心的孤寂,恐怕只有一年一度的春天知道吧!

他痴痴地站在路旁,幻想着那女子可能还会走回来,可是直到彩霞落尽,夜暮降临,佳人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满腔“闲愁”不由得喷涌而出。这一怀愁绪,像遍地迷濛的衰草,像满天飘舞的柳絮,更像那黄梅时节的细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在殷殷的烛光中,化作句句相思,绵绵不绝地流淌着!

贺铸的词音律和谐,意境开阔,受到众人的瞩目,广为传唱,具有独特的艺术技巧,下面这首以荷花自喻的咏物词就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踏莎行》

大部分写荷花的作品,往往是赞扬它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而贺铸这首词中的荷花却生长在偏僻、长满了绿萍、连采莲小舟都进不去的被人遗忘的角落,甚至连寻香觅密的蝴蝶和蜜蜂都不曾光顾。那些长在桥边路旁、游人熙攘处的荷花,能供人游赏,被人宠幸,而这地处偏僻的荷花,就只能自开自谢,到最后在秋风中花瓣落尽,只剩下苦味的莲心。

这样的荷花,虽然不趋时附俗,虽然保持了自身的幽香贞洁,但最后,却还是在秋风中芳颜消尽,在孤独、寂寞中悲苦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没有人理解,没有人赏识。这样的荷花,虽然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保住了自己所谓的气节,可最后,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埋没!而词人自己呢?

【传世名篇】

*********************************************************************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参考译文]:

美女微步,不过横塘,只能遥遥地目送她的芳尘渐行渐远。不知有谁能伴她一起度过这美丽的青春年华?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她内心的孤寂,恐怕只有一年一度的春天知道吧!

天边的碧云在缓缓地流淌,夜暮已降临到长满杜蘅的小河边,佳人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只能用彩笔写下悲伤的诗句。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濛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参考译文]:

绿柳环绕、鸳鸯游憩,池塘中长满了绿色的浮萍,连采莲小舟来往的路也被遮断了。不但莲舟路断,无人采摘,甚至连蜂蝶也不接近,荷花只能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最后剩下苦味的莲心。

夕阳的余辉,照映浦口的水波上,迎来了晚潮,流动的云彩,带着凄冷的秋雨,荷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好象在满怀感情地向文人雅士诉说自己的遭遇:想当年我不愿在春花烂漫的时节与百花争芳斗艳,可现在却还是无端地被秋风埋没!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04
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像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拓展资料
一、出自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 · 贺铸
二、全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三、译文
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四、赏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作品。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想象丰富,历来广为传诵。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
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
五、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第3个回答  2023-06-20
这句词出自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元夕》。在这首词中,贺铸运用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闲愁的深刻感受。
首先,词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他对闲愁的描绘上。“试问闲愁都几许?”这个问题充满了探索和思考,它不仅表达了词人对闲愁的深深感受,同时也提醒读者要认真思考闲愁的内涵和影响。
然后,词人用三个比喻来描绘闲愁的微妙变化。“一川烟草”象征着愁绪的起源,它可能是由一件小事、一个瞬间、一个想法引起的,但一旦产生,就会像野草一样迅速生长,充满整个心田。“满城风絮”则象征着愁绪的扩散,它如同风中的柳絮,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一旦产生,就会弥漫在整个生活中。“梅子黄时雨”则象征着愁绪的持续和沉淀,它如同梅子黄时连绵不绝的雨水,深深地渗透到心灵深处,持久不散。
这三个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闲愁的内涵,同时也揭示了词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愁绪具体化,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心境。
总的来说,这句词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诗,它用深刻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词人对闲愁的深刻感受和独特理解。通过这些巧妙的比喻,词人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人的世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