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的目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感统训练的目的是:

通过最新的多媒体技术为儿童营造出的虚拟康复训练环境,包含丰富多彩的训练项目,结合最科学的实物训练器材,使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的提高孩子皮肤的触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受,实现大脑与身体各种机能的联系与协调,从而促进儿童大脑与体魄的发育。

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扩展资料:

感统训练的作用:

1、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神经生理抑制具有改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通过改善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使运动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协调能力增强。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儿童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均有明显作用。

2、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运动平衡能力差及动作不协调效果显著。对那些运动协调能力差的儿童,训练后能得到显著改善。

3、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儿童学习成绩,改善其厌学情绪。

感觉统合训练不仅是对生理功能的训练,还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儿童通过训练可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集中训练后,动作变协调,情绪变稳定,注意力改善,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参加感统训练后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统训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9

感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改善感统失调,感统失调的人身体器官没有任何缺陷,大脑智力也很正常,只是大脑和身体各部分协调出现了故障,无法对身体接收到的各种感觉做出相应的反应,常见的表现有:多动不安、走路易摔倒、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等,当孩子出现感统失调时,就需要做相应的感统训练来改善,感统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社交能力、运动能力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2
感统的正式名称是‘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这一观点是由美国南加利佛尼亚大学的爱尔丝博士(Jean Ayres)于1969年提出的。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听、触觉等),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即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运动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理论上讲,所有孩子出生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感统失调’问题,所谓‘优育’的第一站便是应该注意从小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若您的孩子出现上述某种‘感统失调’症状时,说明孩子的‘感统失调’问题趋于明显,更应重视对其进行系统的感统锻炼。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药力是无效的,必须通过训练才能纠正。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好动,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感统失调’的常见问题包括:
(一)触觉问题:
1.躲避接触 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2.讨厌被触摸 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3.爱打架 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二)前庭感觉功能问题:
1.上课时东倒西歪,写字握笔姿势不当,端坐、阅读、写字时姿势不正确;
2.阅读中容易出现跳行、漏行,头部运动时,眼睛在空间视物不稳定;
3.晕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
4.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象的细微差别;
5.逃避或害怕运动,运动中主要用眼睛协调动作;

(三)本体感觉功能问题:
1.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2.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3.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
4.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感统失调需要经过专业的感统训练:感统训练玩具,游戏,运动,。。。等综合的专业训练进行纠正。所以评估一个感统训练机构的好坏要评估其所设置感统训练是否够足够综合,是否是从上面阐述的多个角度和方面提供训练和运动的方案。

蹦床运动是儿童感统训练的重要手段!在众多感统失调的孩子中,平衡感、协调和前庭感觉的失调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而针对这几点的训练方法中蹦床是最常见,效果明显的一种方法。跳跃运动有助于刺激孩子的感觉系统,改善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的统合,培养平衡感,还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对孩子的自力运动和运动企划的成熟帮助很大。跳蹦床还有助于孩子的情绪稳定及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正规的感统训练并不是一般玩玩那么简单,若发觉孩子有这方面的训练需要,建议进行正规系统的蹦床感统训练,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孩子的平衡性和协调性都在发育中,动作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很大,非常容易失去平衡,摔倒。为此选择安全的蹦床在感统训练中至关重要。蹦床的安全性需要考虑几个重要因素:
1. 裸露的蹦床框架:坚硬的金属框架是跳跃者面临的最大危险之一,可导致严重骨折,划伤,和颅骨伤害!
2. 保护垫不足:保护垫在被撞击数次后便会开始磨损,变形,撕裂,并会严重丧失其对撞击的吸收能力。
3.弹簧:弹簧会产生颠簸弹性,即使在保护垫的保护下有时也会伤害跳跃者。
4. 刚性护网支撑杆:刚性金属杆即使缠有保护垫也无法保护跳跃者快速撞击金属杆导致伤害。
5.轻型框架:当跳跃者跳跃或撞击护网支撑杆时,传统弹簧式蹦床的轻型支撑框架会变软,褶皱甚至垮塌。

为此,要选择带有软脊护网(护网支撑杆不能是刚性材料例如金属),孩子可以接触到的蹦床空间内不能有任何坚硬物体。不要使用带有弹簧的蹦床,因为即使安有海绵保护垫,也无法达到幼儿使用的安全级别,有时装有海绵垫的坚硬框架和弹簧表面还会给孩子造成安全误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04

您好,感统训练课不只是矫正孩子的行为失常,也起到预防作用,在孩子原本的基础上提升综合能力,完善大脑发育,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进行感统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欢乐的氛围中体验多样的感官刺激,以促进孩子的前庭觉、本体觉、视觉、触觉、听觉等感统能力的发育。

1、提升感知能力

通过游戏接触各种感统训练器具,提高大脑对形状、颜色、质感的反应,增强孩子对物体的认知和观察。

2、增强学习能力

将游戏与运动结合,给予孩子关节、肌肉、触觉等身体和心理上的刺激,孩子在兴趣中很自然地增强身体运动协调能力。

3、锻炼自控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能更好控制情绪,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长期调整后孩子不容易哭闹、发脾气,自我控制能力得到增强。

4、改善神经生理抑制

感统训练可以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更好控制运动速度,对精细操作、视觉辨别能力有明显作用。通俗点说,有的小朋友走楼梯容易摔倒,就是由于视觉辨别能力较弱,对脚下距离的视觉辨别不敏感,这些是可以通过感统训练课得到改善和解决的。

5、塑造良好性格

很多孩子害怕与别的小朋友接触,胆小不合群,家长也很担心孩子日后的交际能力。而感统训练课程通常是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多和小伙伴相处,学会合作、分享、互助,孩子能更加独立,个性会变得开朗。

希望以上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23

感统训练的作用是什么?#星知计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