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看过《青瓷》这本书的,来探讨一下

如题所述

最近,坊间流传一个故事,某营销学院的老师要求学生读一本书,这本书书名是《青瓷》。
最近,一些女人受一本书的影响,自电影《手机》放映后,第二次加强了对男人的行踪调查和谎言测试,这本书书名叫《青瓷》。

最近,多家影视公司争抢同一部书的改编权,而且是拍出过《玉观音》、《亮剑》、《血色浪漫》等剧的大公司,这部书的书名叫《青瓷》。

最近,记者终于了解到,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青瓷》是由一个“身在此山中”的拍卖行老板写的拍卖行的故事,而不是专业作家创作的隔靴搔痒的财经小说。而这个叫“浮石”的老板就在长沙。

神秘作者浮石
浮石,今年四十有四,原为长沙一拍卖公司的老板,3月16日,记者在一套五室二厅改成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着黑色夹克,很普通的F40,旁边人解释说他很低调;办公室比较简陋,没见到小说《青瓷》中写到的那些古董。

往常这个时候还没睡醒的他,很清醒地向记者历数自己的来龙去脉。他在大学里修的是哲学,然后留校多年,当过人事科长,闲来无事,还在上海、成都、长沙等地发表些小说。1992年赶时髦下海,在海南懵懵懂懂地干过房地产开发、组建股份公司等“买卖”,后来才成立了自己的拍卖公司。1998年回长沙做拍卖。

拍卖做得风生水起,在短时间内赚了钱,但一桩意外变故,又让他负债累累。不过这段苦闷的日子倒成全了他,竟然一笔一划写了两部小说,其中一本就是《青瓷》。《青瓷》写得痛快淋漓,10多年的拍卖生涯,那些事那些人都是活的,一气呵成写了50多万字,出书的时候删到39万字。

商海沉浮,像一场梦。问到浮石现在的身份,他想了想,说不好界定,应该介于生意人和写手之间。因为《青瓷》的出版,觉得靠写字就可以过上较好的生活,而如果再像原来一样做拍卖,则很难保证不以同样的姿势摔倒在同一个地方。

“没有虚构的东西”
《青瓷》里那些酒店、茶馆、歌厅的名字,虽然改头换面,但总有一些长沙人玩猜猜猜的游戏,联想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这本书到底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呢?

浮石说当然是虚构的,自己也不是主人公张仲平。为了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他避开了许多敏感的地方。但到最后总结《青瓷》为啥受读者欢迎,短时间内再版4次,浮石说是因为它“没有虚构”的东西,虽然他把人物和事件完全打破,但达到了使人物更典型更真实的效果。许多做企业的老板看了之后,都说写的就是他们。这肯定与浮石在书中表述的独特的生活感悟有关。

浮石说,在他眼里,《青瓷》中没有一个坏人。但他强调一点,任何事情都有底线,不过线,叫人情世故,一过线,就可能触犯刑法。

一个拍卖行的老板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浮石坦诚相告,一般上午睡到10时,然后,开始打电话,约相关业务单位的人吃饭。中午请完客,稍事休息,到下午4时,又开始安排重点客户,晚上吃完饭,玩到半夜。

许多男人,特别是商人,看《青瓷》,看的是其中的关系学的描写,这吃吃喝喝、请客送礼的事情,写的不就是自己吗?

对这些人的解读,浮石认为是误读,他说,他写的是商人的生存状态,但有的商人为什么明明知道行贿是犯罪,为什么还要剑走偏锋?藏在《青瓷》故事后的是他对现在商业环境的质疑,对市场公平环境的呼唤。

对《青瓷》,浮石强调绝对不是自传,他只希望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书中的人和事。
“我眼中的三个女人”
女人看《青瓷》,看到的都是女人,成功男人身边的女人。新浪网连载《青瓷》后,一些女网友留言,有的说理解了自己身边的男人原来活得很累;有的说没想到男人满嘴都是谎言,这么不可信;有的从主人公的妻子唐雯、情人江小璐、小情人曾真这三个女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情感航向。

对张仲平身边的三个女人,也是浮石在《青瓷》中塑造的三个女人,浮石自己有什么说法呢?
浮石评介她们说,唐雯温柔贤惠,却未能让张仲平保持忠诚。忠诚符合伦理道德,却不一定符合人性,曾真率真任性,她能够打动张仲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有一种飞蛾扑火似的自我牺牲精神,他们的感情符合人性却不道德,所以没有好结果。江小璐则更有生存能力,因为她最懂婚外情的“潜规则”。作为男人,如果他是性情中人,他会喜欢曾真,如果是一个真正的商人,他会喜欢江小璐,至于唐雯,最配嫁给君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11
楼主,我也看过青瓷一书。二楼的先生说的很全面,似乎用不着说什么了。我的看法是:
总的来说,此书的内容,不管是否自传,也不管与作者个人有否联系,它都是对社会现实绝对真实的写照!对于此种现状,商界是这样,社会也不例外。那么这种现状是好是坏与“道德”、人性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结论怎么做,就由每个人自己去判断好了。不过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要按照自己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7-11
听着挺好听的
但是不知道到底怎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