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是怎样建造的?

如题~~~~~~~~~

视死如生中国自古以来讲究“视死如生”,认为人死后会有一个幽冥的世界,如果把死人生前的一切带到地下,他在阴世间的生活会与生前一样。 于是考古学家们推测,这些陶制兵马俑是秦始皇阴间的护卫者,始皇帝并没有采用活人活马的生祭,他的护卫军,是出于能工巧匠的制造。这些秦俑,是秦陵的最后证据么? 考古研究表明,这些兵马俑的制造年代,大约在秦统一全国的公元前221年动工,至公元前209年结束,前后大约历时10年,需要几万工匠共同劳作。 如果说秦始皇帝陵的布局是模拟当年秦王朝的政治中心、首都咸阳的形制而建造的话,那么兵马俑坑则象征着秦陵的地下王国的军队,即一支冥军! 继1974年发现一号兵马俑坑之后,1975年上半年,又先后发现了秦俑二号坑和三号坑。三个坑基本呈“品”字形排列,总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内埋陶质兵马俑7000余件,木质战车100余辆。三个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它们既相互分割,自成单元,又紧密相关,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庞大严密的地下军事营垒。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现了铜车马坑,它与兵马俑坑东西辉映,成为中国考古界又一个重大的发现。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 除了三个坑外,还有一个只挖出土扩,没来得及铺砖棚木,更没来得及放入兵马俑的四号坑。据勘查,四号坑面积4000多平方米。人们虽一般很少提及,但它并非可有可无,因为这四个坑统一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编列体系。三缺一,留下了一个历史缺憾。 埋藏着这支冥军的三个坑各不相同:兵马俑一号坑似为步兵部队;二号坑为一个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驾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 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秦陵兵马陶俑的发现,被国际上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自1975年开始,国家已先后在三个坑上建造展览大厅,对外公开展出,其中二号坑是边发掘边展出。一号坑中的兵马俑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中,排列着挎箭执矛的销甲俑和6辆战车相间的38路面东的纵队,构成军阵主体的主力部队。在主力部队前面,横列着三排横队,每列有70个战袍俑,手执管机弓箭,个个气宇轩昂,组成全阵的前锋。其他三面,各有一列武士俑,分别面向南、北、西,似是侧翼和后卫,以防止敌人从两翼和背后袭击。(秦始皇兵马俑) 秦兵马俑大小皆仿真人、真马制成。武士俑高1.8米,面目各异,神态威严,依服饰、胃甲和排列位置可以分为将军、军吏、材官、射土、骁土、伍卒等多种,还有二号坑中独有的跪射俑、鞍马骑兵俑,这些都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出土武器更令人惊奇,这些经铬化处理的青铜兵器,至今仍寒光闪闪,锋利如新。青铜兵器的铬化处理,证明了我国这一工艺比1937年德国作为发明专利而创造的工艺技术提前了2100多年。 此外馆中还展示了陵旁出土的两组铜车马,每组有车一辆,马四匹,车盖华丽,车窗为镂空雕,鞍辔上有金银错纹饰。每辆车各有一名驭手俑,实为秦代艺术珍品。 然而兵马俑的重见天日却为人们又带来了一团迷雾,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泥人泥马来陪葬呢? 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实质上是按古代礼制“事死如事生”的要求特意设计的。因为秦始皇即位后,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当时他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从而并吞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为了显示他生前的功绩,以军队的形式来陪葬似乎是一种必然。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反映的是秦始皇生前的军事情况,但在具体问题上观点又不一致。 第一种观点认为,秦俑坑出土的这支秦代军队的大型群雕,是秦始皇创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象征;秦俑坑大批兵马俑的军事阵容,正是秦始皇统治下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形象记录。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它是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 第二种观点认为,秦兵马俑坑象征着驻在京城外的军队,可称之为宿卫军。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一号兵马俑军阵为右军,以战车和骑兵为主的二号兵马俑坑为左军,未建成的废弃坑当为四号坑,即拟议中的中军,三号兵马俑坑是统帅右、左、中三军的幕府。俑坑本身象征着屯兵的壁垒。三军拱卫京师,是秦始皇希图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一统江山的反映。 第三种观点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乃一项未竟工程,全部建成应有50000兵马俑。这个庞大的军阵按前、后、左、右、中配置兵力,实为秦代“乘之”所演习的八种阵法申最基本的阵法方阵。方阵阵法的特点之一是“薄中而厚方”,中军兵精而少,接敌的外围四队兵力较多。秦俑军阵正是按照“薄中而厚方”的方阵法来配置兵力的。 第四种观点认为,兵马俑三坑,不是象征左、中、右三军,而是反映秦代中央军的三个组成部分。三号坑绝非人们通常说的指挥部,它应该是象征郎中令统领的宫廷侍卫郎卫;一号坑是反映卫尉统辖的宫城卫士,或称之为南军;二号坑是反映中尉统领的京师屯戍兵,可称之为北军。 对于三号坑,有人认为是军伍社宗,是用来进行军祭的,是作为在军祭祖的对象的社主和迁主以及安置社祖二主的地方。 对于二号坑,有人提出是四兽阵,即弯兵阵为朱鸟阵,战车、步兵、骑兵混合阵为玄武阵,骑兵战车组成的阵为青龙阵,战车阵为白虎阵。 有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军阵为《尉缓子》所云的“常阵”;有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军阵就是为始皇帝送葬的俑群。 究竟建造兵马俑军阵是出于何种目的,一时还无法确证,但从目前对秦代的军制研究成果来看,第二、三种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 据目前的考证,已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被普遍认为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的有机组成部分。 据《史记》记载,当时修筑秦始皇陵的有七十余万人。凿地有三重泉水(对于换算成现代的长度仍有争论,不少人倾向认为此处是概数)那么深,填堵缝隙,灌注铜水,又修造宫殿,设置百官位置,放置奇珍异宝。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器灌注输送,顶壁装有天文图象,下面置有地理图形,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长明灯。地宫内机关重重,若有盗墓者靠近,必死于非命。秦二世又命未给秦始皇生下子女的嫔妃殉葬。为了防止泄密,在秦始皇入葬后,秦二世又下令先封闭中间的门,又封闭最外层的墓门,将工匠封闭在两重门之间。在墓外种上草木,看起来像一座山。 后世传说项羽曾经焚毁秦始皇陵,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力证据,也有学者认为秦始皇陵并未遭到大规模破坏。根据勘查,确实在秦始皇陵周围发现汞含量异常,初步证实了秦始皇陵内含大量水银的说法。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兵马俑 概述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东5公里的下河村,1978年时任法国巴黎市长的雅克·希拉克称兵马俑的发现为“世界第八奇迹”。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比较大完善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 据目前的考证,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普遍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有机组成部分。 营建 秦始皇赢政即位(时年13岁)后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或前247年)。修建过程经其一生,历时39年。秦始皇陵墓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帝陵,与其说是陵墓,倒更像都邑。首先,各种原料来源要求严格,很多都是采自特定产地,由专门工匠,开采、加工。在建造过程中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看法认为最多时有70万人参加建设工程。 兵俑和所配武器 兵马俑采用陶俑作为随葬品,因而得名。陶俑真人大小,由工匠逐一加工烧制,全部为手工劳动,没有使用模具。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陶俑各有容貌,体态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制作均按照秦军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兵种,战车马匹。在形状加工好之后,陶俑着色烧制。最后再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各个加工完成后,按照秦军作战部署分兵种、级别,逐一安置位置。因此,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是秦军的精确复制。由于兵俑完美的再现了秦军的风范,军事学者可以通过兵俑增加对“强秦”的理解。由于陶俑的原形可能是真实的秦军将士,所以有研究者尝试通过他们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风土人情。 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是十分鲜艳,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渐渐消失,只剩下现在我们看到的陶土色。 已经从兵俑和所配备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启示,秦军的弓箭部队配备多种箭矢,以应对复杂的战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10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 据目前的考证,已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被普遍认为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的有机组成部分。 据《史记》记载,当时修筑秦始皇陵的有七十余万人。凿地有三重泉水(对于换算成现代的长度仍有争论,不少人倾向认为此处是概数)那么深,填堵缝隙,灌注铜水,又修造宫殿,设置百官位置,放置奇珍异宝。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器灌注输送,顶壁装有天文图象,下面置有地理图形,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长明灯。地宫内机关重重,若有盗墓者靠近,必死于非命。秦二世又命未给秦始皇生下子女的嫔妃殉葬。为了防止泄密,在秦始皇入葬后,秦二世又下令先封闭中间的门,又封闭最外层的墓门,将工匠封闭在两重门之间。在墓外种上草木,看起来像一座山。 后世传说项羽曾经焚毁秦始皇陵,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力证据,也有学者认为秦始皇陵并未遭到大规模破坏。根据勘查,确实在秦始皇陵周围发现汞含量异常,初步证实了秦始皇陵内含大量水银的说法。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兵马俑 概述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东5公里的下河村,1978年时任法国巴黎市长的雅克·希拉克称兵马俑的发现为“世界第八奇迹”。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比较大完善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 据目前的考证,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普遍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有机组成部分。 营建 秦始皇赢政即位(时年13岁)后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或前247年)。修建过程经其一生,历时39年。秦始皇陵墓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帝陵,与其说是陵墓,倒更像都邑。首先,各种原料来源要求严格,很多都是采自特定产地,由专门工匠,开采、加工。在建造过程中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看法认为最多时有70万人参加建设工程。 兵俑和所配武器 兵马俑采用陶俑作为随葬品,因而得名。陶俑真人大小,由工匠逐一加工烧制,全部为手工劳动,没有使用模具。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陶俑各有容貌,体态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制作均按照秦军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兵种,战车马匹。在形状加工好之后,陶俑着色烧制。最后再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各个加工完成后,按照秦军作战部署分兵种、级别,逐一安置位置。因此,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是秦军的精确复制。由于兵俑完美的再现了秦军的风范,军事学者可以通过兵俑增加对“强秦”的理解。由于陶俑的原形可能是真实的秦军将士,所以有研究者尝试通过他们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风土人情。 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是十分鲜艳,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渐渐消失,只剩下现在我们看到的陶土色。 已经从兵俑和所配备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启示,秦军的弓箭部队配备多种箭矢,以应对复杂的战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