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

如题所述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民族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起源于桃符,根植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中,与民族的审美心理、哲学观念及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集音韵、词汇、语法、修辞、逻辑、写作等于一身,是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种类繁多,应用广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与传统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结合,更能鲜明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风貌、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

对联的产生
对联的直接产生与我国古代人民“题挂桃符驱鬼避邪”的习俗有关。据说,古人曾经将“性能执鬼”的神荼和郁垒二神的名字写在桃木板上,悬挂于大门两旁,用以驱鬼避邪,祈福攘灾。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后来,五代后蜀之主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二句,一般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有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对联的形成也与对偶修辞方式的发展有关。对偶是我国汉语修辞格之一。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对偶在我国古代较早的书籍当中就已出现并运用,如《尚书・大禹漠》:“满招损,谦受益”;《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屈原《九歌・湘君》:“采薛荔兮水中,攀芙蓉兮木末”等。这些对偶句大量出现,并随着对偶修辞方式的发展而成熟,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汉语言文字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了后来骈体文、律诗的形成,而且也孕育了对联这种艺术形式。
对联的分类
传统对联按其内容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节气联、婚联、寿联、挽联、堂联、交际联、行业联、名胜古迹联和其他杂联等。
1. 节气联
节气联比较著名的有春联和元宵节的灯联。
春联是专用于春节的对联。每逢过春节,每家每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或期盼和顺祥瑞,或抒发内心情怀,或憧憬美好未来。如: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灯联是古代元宵节放灯时文人雅士所作的应景对联。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父子二人皆能诗善对。相传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结彩,燃放鞭炮。父亲应景出联考校儿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儿子张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2. 婚联
婚联,或是祝福新人白头偕老、患难与共,或是希望早生贵子等等。如:
花间蝴蝶成双舞;
水渚鸳鸯相伴眠。
3. 寿联
寿联是为贺寿而撰写的对联。多种祝寿方式中,以编撰、书写寿联为最俭朴,却又最高雅、最有纪念意义。多数寿联除了称赞、概括寿者的业绩之外,更重要的是冀望寿者像常青树那样永远健康长寿。
典型的寿联如:
寿比南山不老松;
福如东海常流水。
清代嘉庆皇帝过寿日,状元李绍仿写了贺联: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此联用隔离嵌字手法,分别把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朝代的年号嵌入寿联中,可谓用心良苦。
4. 挽联
挽联大多数概括死者一生的功德业绩,往往能把肃穆的场面渲染得更加庄严。白纸配黑字,透过联语,能够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如杨度先生为孙中山先生所作的挽联: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上联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而奔波,下联充分表达了对这位伟大革命先驱不幸去世的惋惜与悲痛以及对当时中国现状的忧虑之情。
5. 堂联
堂联是指悬挂或雕刻于厅堂、书房等场合的对联,主要用于装点环境,寄意抒情,以表示主人家的志趣情怀。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堂联: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此联短小通俗,朴实无华,充分体现了其一生奔波,不忘复兴大业的品格。
6. 交际联
交际联,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酬赠交谊的对联。典型的就是人们相互之间的题赠联。题赠联是写给他人的对联,表示感激、钦佩、勉励、劝慰、忠告、警示等意义,主要作用则在于沟通彼此的感情,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海纳百川乃大;
球容万象故圆。
这副对联是何继善院士题赠丁海球先生的,把丁海球的名字“海”和“球”巧妙地放入对联中每一联的开头,形象地表达出对丁海球先生品行的赞美之情。
7. 行业联
各行各业都有其独有的特色,用中国独有的对联表达出来,更是特色中的特色。这些对联不但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的行业,而且几乎都含有溢美之情,大都具有宣传的作用。
旅店联:
萍水相逢如亲友;
停车暂住似归家。
茶馆联:
花间渴想相如露;
竹下闲参陆羽经。
钟表店联:
刻刻催人资警省;
声声劝尔惜妙音。
8. 名胜古迹联
所谓名胜古迹联,就是指为某一处名胜古迹所写作的对联。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名胜古迹遍布天下,名胜古迹联不可胜数。这些名胜古迹联不但为山水增色,美化环境,同时又陶冶人们的情操,增长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受到人文气息的熏陶。如清末进士江峰青为扬州二十四桥所题对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此联上下联分别描绘了二十四桥的昼夜景致:白天,二十四桥盘据淮南,站在桥上眺望,空中高悬的云影倒映在水中,好像要与天下平分秋色;夜晚,驾一扁舟驶过桥下,听到那悠扬的箫声,仿佛有位美丽的姑娘一直吹奏到三更时分。好一幅诗情画意、优美动人的风景画。
9. 杂联
除了上述几类外,生活中还有各种有趣的对联,有戏台联、谜联等其他对联。
戏台联,就是指戏台两旁悬挂或张贴的对联,这些联语大多与戏剧有关,多蕴含戏理与人生哲理。
满场都是闲人,袖手旁观,听戏不如做戏苦;
凡事终须结局,从头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难。
从“做戏苦”“上台容易下台难”可以看出, 这副对联将戏剧表演的术语双关于现实生活,既贴合了戏台场景,有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迷联是结合猜谜的对联。相声大师侯宝林,在他的《对春联》的节目中,有过一副谜联:
人过新年,二上八下;
我除旧岁,九外一中。
上联是说别人新年包饺子,捏制时,双手拇指在上,其余八指在下,所以是“二上八下”。下联说的是自己新年吃窝头。做窝头时,右手拇指在里,其余九指在外,所以形成“九外一中”。这副谜联从包饺子和做窝头的动作出发撰联,出人意料,既让人捧腹,又让人心酸。
对联的特点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