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水的角度看,住宅周围种植哪些树木比较好?哪些树木是不好的呢?

农村的普通住宅,没有院子的(没有围墙);东边有河,河边有树(楝树、蚕桑树),树与房屋之间有5m宽度的水泥路;西边有水沟,沟边也有树(楝树、桔子树等),南北没有树木。请问:这种布局好不好?在风水上有什么说法?望大师不吝指教,谢谢!

风水谚云:“桃株向门,荫庇后昆。”又云:“东桃西见枣,南豆北有榆;翠滴欲朝屋,世代出英豪。”清代奇书《阴阳五行经》云: “若东杏西桃,北枣南李,皆谓邪,属凶。”(为什么不能“西桃北枣”呢?桃者,为五木之精,亦称仙木。相传古神话中,有夸父逐日,干渴而死,因其志不改,遂化为桃林。“逐日”即接东方生气,所以“桃符”作为阳气的象征,有镇宅辟邪之神功。若植在西方,又何谈“紫气东来”?另外,从养生角度来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桃的营养成分极高,若这种喜阳的树木植在背阳少水的地方,则果实品质甚差,与“仙桃”、“寿桃”之美称不符。“居不可无桃”,实在是表达了东方人唯美浪漫情调。枣树树干不大,树枝带刺,细叶扶疏,生性喜干,若种在住宅北面,难于起到护荫“后龙”的功效,而植于收敛阳气的西边,是再好不过了。
关于树木与住宅周边方位的配置,一定要考虑其固有习性及与人的相生关系,才能达到“翠滴欲朝屋,吉气相感通”的风水效果。
树形求美原则
古人云:“形正则气正。”所以门前不可正对大树,也不可有独树、枯树、空心树以及藤萝纠缠之树。因为前者犯形煞,后者阻挡“生气”入屋,而且感应“阴邪气”。
总之,庭园布置既要取得安静、幽雅的景境,又要从中透出勃勃生机,唯如此,才能达到修养心性、振奋精神的双重效果。
庭院或者小区内种植植物树木,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提高大家的环境质量,在堪舆学中,也是大有改运效用。但是种植树木的时候也有不少讲究,不能唯树便种。
庭院中央不宜放植栽
庭院中心不宜种树,树根会破坏平坦的庭院。大树居中,容易挡掉房子的阳光,不利于采光。另外,如果是落叶树经常掉叶,难于清扫,也有碍美观和卫生。此外正对自家大门的位置也不适宜。
宅前不应有树倾斜
如果宅前有倾斜树,说明住宅所受的阳光有特定的角度,树木的生长重心总在一个固有方向,假以时日很可能树干不能支撑树枝,也存在安全隐患。
前门不宜有枯树
假使所有的树木均枯萎败朽,那可能此地的地气存在问题,人居于此,则人的运气也会依其运的旺衰而运行。另一方面,枯树在门前,在视觉、心理上都形成阴影,影响一家人的出行情绪,久而久之,则对居住者会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住宅前有枯树,就应该立即砍除再植新树、新草坪,或另想它法如迁居。
窗前不宜有树
窗外的婆娑树影和斑驳的光影会带给居住者清爽的心情,但要注意的是,树不宜太贴近窗子,否则会招致阴湿之气,不利于居住者身体健康。一般来说,窗前之树要离开2米以上。住宅与树要形成一个友好的关系。古人说:树向宅则吉,背宅则凶。如果一棵树是在与住宅争生存的空间,那么它必定与住宅形成背离之势,而相反,如果树与宅是友好的,则二者互相;拥护;。树为住宅遮荫挡风,对住宅的建筑质量以及居住者的健康都有帮助。
各树各不同
另外在树木的选择上也有讲究,每种树都有各自不同的代表含义。例如椿树代表长寿,有的地方还盛行让小孩子摸椿的风俗,寓意健康成长。槐树代表禄,桃树和柳树、柏树则寓为避邪、驱邪的作用,另外一些民俗保守的乡下,仍保留着种植这种催旺全村运势的树木,多为樟、松、柏、楠等长青树,其含义也大多为昌盛不衰的意思。
植树改运实际应用
香港的礼宾府曾经也有通过种植树木来改变自身住宅运势的例子,曾经有堪舆学家认为,在礼宾府种植大型植物及摆设圆形装饰,有助化解其所受的煞气,并建议加设鱼池。由于礼宾府被附近高楼大厦遮挡而无水,所以才在东北位摆放鱼池,以吸水气。追问

谢谢你的复制来的“回答”,这个内容属于“答非所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0
你的住宅是怎么样的,你没有说明的。这个还要考虑你住宅的格局和摆设那些的,综合起来才能全面的把握你风水的情况啦!追问

长江下游北岸、平原地区农村住宅,南北朝向,无庭院(围墙);东西方向12.5米,南北方向8米,三间房子、两层楼房,房子外面西北角有小型建筑(农家棚舍);前后都有人家(邻居),不宜种植树木。基本上就是这样了。

追答

西北角的小型建筑是自己家的,还是别人家的啊?
发照片或者画个平面图来看看实际情况吧

追问

虽然你没有说明什么,但觉得比较客观、实际。等日后有了图片时,再向你请教。这个分就先给你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20
看来你是南方的了,这重各局可以,水饶房而过更好,风水上有树当煞,化煞。不过能种的话,南面种槐树,北面种榆树更好。
第3个回答  2011-08-26
住的舒服就行了
第4个回答  2020-02-22

我喜欢灰色,那惆怅的感觉,渲染着离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