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时代变迁的介绍

关于中国时代变迁的介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传祥、王进喜等老劳模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铭刻在人们脑海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出生贫困家庭的时传祥,是一名普通的“掏粪工人”,抱着“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信念,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60年代的“铁人”王进喜,在荒凉贫瘠的北大荒,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心声,“铁人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陈景润、袁隆平等知识型劳模逐渐受到人们关注,他们的影响力扩大到了世界范围。

在现代数学史上,陈景润的名字与哥德巴赫猜想紧紧联系在一起。“陈氏定理”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

而这一成就是在一个仅6平方米的小屋里、经过无数日夜艰苦的努力取得的,光演算草稿纸就可以装满几麻袋,陈景润本人也积劳成疾。

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到了21世纪,技术工人许振超、篮球“小巨人”姚明、“跨栏王子”刘翔等让人们再次目睹新时代劳模的风采。

近年来,劳模的构成逐渐出现多元化。私营企业主、农民工、体育明星等在各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入选劳模,他们从不同角度,展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2007年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06年度1024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其中包括20名农民工。

中国银行云南分行法律部门合规处助理经理黄敏说,农民工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

如今,创造式、知识型、“富含科技含量”的劳模越来越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正在成为劳模评选的又一个重要标准。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学习型、复合型的优秀技术人员,成为对于新一代劳动者的要求。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演变:

中国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传说在公元前4600多年前便有国家体制的出现(目前最早的考古证据显示中国最晚至公元前3700年前出现国家体制)。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原一带的华夏部落逐步进入封建社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

现今确认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东部。公元前2世纪左右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集权帝制国家,并拥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到公元1世纪左右时,中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在历史上,中国有着几段辉煌时期,包括汉朝、隋唐、明朝。中国在公元13世纪达到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文化及贸易中心。以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及钟表为首的众多发明对世界的历史与科技发展有重要贡献,并拥有发达的农业及手工业。

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

“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汉朝以后,虽然有些外族入侵中原后建立的政权也自称“中国”,但是并不代表它们就是中国政权。因为他们这个自称的“中国”通常指地理概念上的“中原”而不是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即使历史上的某个政权自称中国政权,也未必代表它就真的是中国政权。

根据史料,日本也常自称“华夏”、“中华”、“中国”、“神州”等。例如二战结束,日本天皇在《终战诏书》中还把日本称为“神州”。

但是日本和中国显然是两国。判断历史上一个政权是否中国政权,主要看它与前一个中国政权的关系,是以国内政权更换的形式取而代之,还是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征服、颠覆之。

中国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民族与文化的概念。中国是华夏汉族建立并以华夏文明为主体的国家。古代中国人历来就有抵抗外侵、保卫家园的光荣传统,一旦有外族入侵,便会英勇反抗,绝不允许外来入侵者篡夺中华正统的地位。

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岳飞的“精忠报国”,无一不验证了这一光荣传统。孔子在论语中评价管仲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没有管仲,华夏就亡于外族了)。“披发左衽”的反义词是“束发右衽”,也就是华夏汉族的发型服装,是华夏汉族和华夏文化的标志。

可见,孔子也是把华夏汉族和华夏文化视为中华正统,不容外族取代中华正统。所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此处“夷狄入中国”指归化、内附中国,决不是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征服中国。

由于满清入关,大儒家 顾炎武提出了“亡国”与“亡天下”之辨。他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此处“亡国”是现代意义上的政权消亡,“亡天下”则是现代意义上民族国家的沦亡。

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南明史》第一章第一节写道:

在汉族官绅看来,大顺政权取代明朝只是“易姓改号”,朱明王朝的挣扎图存是宗室、皇亲国戚、世袭勋臣之类“肉食者”的事,同一般官绅士民没有多大关系;而满洲贵族的入主中原则是“披发左衽”(,“亡天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应当奋起反抗。”

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列强开始崛起并逐渐向东扩张,中国的优势逐渐消失。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被迫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半殖民地。

由于文化和制度上无法满足西方列强的野蛮要求,在遭遇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和经济入侵后,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台湾等多处领土。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东亚专制主义帝制,建立了共和体制,但之后中国依然饱受国内外战火之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记录时代变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在普通人的故事中见证时代变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传祥、王进喜等老劳模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铭刻在人们脑海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出生贫困家庭的时传祥,是一名普通的“掏粪工人”,抱着“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信念,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60年代的“铁人”王进喜,在荒凉贫瘠的北大荒,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心声,“铁人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陈景润、袁隆平等知识型劳模逐渐受到人们关注,他们的影响力扩大到了世界范围。
  在现代数学史上,陈景润的名字与哥德巴赫猜想紧紧联系在一起。“陈氏定理”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而这一成就是在一个仅6平方米的小屋里、经过无数日夜艰苦的努力取得的,光演算草稿纸就可以装满几麻袋,陈景润本人也积劳成疾。
  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1
  到了21世纪,技术工人许振超、篮球“小巨人”姚明、“跨栏王子”刘翔等让人们再次目睹新时代劳模的风采。
  近年来,劳模的构成逐渐出现多元化。私营企业主、农民工、体育明星等在各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入选劳模,他们从不同角度,展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2007年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06年度1024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其中包括20名农民工。
  中国银行云南分行法律部门合规处助理经理黄敏说,农民工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
  如今,创造式、知识型、“富含科技含量”的劳模越来越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正在成为劳模评选的又一个重要标准。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学习型、复合型的优秀技术人员,成为对于新一代劳动者的要求。
  宁夏总工会一负责人说,劳模是社会的财富,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劳模所体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强烈奉献精神以及锲而不舍的开拓意识,这些是劳模精神永恒不变的精髓。
  1949年,中国正式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等,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各领域的优秀劳动者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沈阳市铁西区80位省级以上劳模入装劳模新居”,常州市按月给年过六旬的劳模发放居家养老补贴金,武汉市安排120名劳模到疗养院免费休养……在休闲氛围日渐浓厚的“五一”黄金周前夕,一些地方以实际行动关心劳模生活的消息,让人感到温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