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布线的原则 最基本的?

如题所述

1 电源、地线的处理

既使在整个PCB板中的布线完成得都很好,但由于电源、 地线的考虑不周到而引起的干扰,会使产品的性能下降,有时甚至影响到产品的成功率。所以对电、 地线的布线要认真对待,把电、地线所产生的噪音干扰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对每个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的工程人员来说都明白地线与电源线之间噪音所产生的原因, 现只对降低式抑制噪音作以表述: 众所周知的是在电源、地线之间加上去耦电容。 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通常信号线宽为:0.2~0.3mm,最经细宽度可达0.05~0.07mm,电源线为1.2~2.5 mm 对数字电路的PCB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 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模拟电路的地不能这样使用) 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用,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或是做成多层板,电源,地线各占用一层。
2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共地处理

现在有许多PCB不再是单一功能电路(数字或模拟电路),而是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混合构成的。因此在布线时就需要考虑它们之间互相干扰问题,特别是地线上的噪音干扰。 数字电路的频率高,模拟电路的敏感度强,对信号线来说,高频的信号线尽可能远离敏感的模拟电路器件,对地线来说,整人PCB对外界只有一个结点,所以必须在PCB内部进行处理数、模共地的问题,而在板内部数字地和模拟地实际上是分开的它们之间互不相连,只是在PCB与外界连接的接口处(如插头等)。数字地与模拟地有一点短接,请注意,只有一个连接点。也有在PCB上不共地的,这由系统设计来决定。
3 信号线布在电(地)层上

在多层印制板布线时,由于在信号线层没有布完的线剩下已经不多,再多加层数就会造成浪费也会给生产增加一定的工作量,成本也相应增加了,为解决这个矛盾,可以考虑在电(地)层上进行布线。首先应考虑用电源层,其次才是地层。因为最好是保留地层的完整性。
4 大面积导体中连接腿的处理

在大面积的接地(电)中,常用元器件的腿与其连接,对连接腿的处理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就电气性能而言,元件腿的焊盘与铜面满接为好,但对元件的焊接装配就存在一些不良隐患如:①焊接需要大功率加热器。②容易造成虚焊点。所以兼顾电气性能与工艺需要,做成十字花焊盘,称之为热隔离(heat shield)俗称热焊盘(Thermal),这样,可使在焊接时因截面过分散热而产生虚焊点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多层板的接电(地)层腿的处理相同。
5 布线中网络系统的作用

在许多CAD系统中,布线是依据网络系统决定的。网格过密,通路虽然有所增加,但步进太小,图场的数据量过大,这必然对设备的存贮空间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象计算机类电子产品的运算速度有极大的影响。而有些通路是无效的,如被元件腿的焊盘占用的或被安装孔、定们孔所占用的等。网格过疏,通路太少对布通率的影响极大。所以要有一个疏密合理的网格系统来支持布线的进行。 标准元器件两腿之间的距离为0.1英寸(2.54mm),所以网格系统的基础一般就定为0.1英寸(2.54 mm)或小于0.1英寸的整倍数,如:0.05英寸、0.025英寸、0.02英寸等。
6 设计规则检查(DRC)

布线设计完成后,需认真检查布线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者所制定的规则,同时也需确认所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印制板生产工艺的需求,一般检查有如下几个方面: 线与线,线与元件焊盘,线与贯通孔,元件焊盘与贯通孔,贯通孔与贯通孔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电源线和地线的宽度是否合适,电源与地线之间是否紧耦合(低的波阻抗)?在PCB中是否还有能让地线加宽的地方。 对于关键的信号线是否采取了最佳措施,如长度最短,加保护线,输入线及输出线被明显地分开。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部分,是否有各自独立的地线。 后加在PCB中的图形(如图标、注标)是否会造成信号短路。 对一些不理想的线形进行修改。 在PCB上是否加有工艺线?阻焊是否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阻焊尺寸是否合适,字符标志是否压在器件焊盘上,以免影响电装质量。 多层板中的电源地层的外框边缘是否缩小,如电源地层的铜箔露出板外容易造成短路。概述 本文档的目的在于说明使用PADS的印制板设计软件PowerPCB进行印制板设计的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项,为一个工作组的设计人员提供设计规范,方便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和相互检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3
PCB板布线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电流路径优化:确保电流在PCB板上的路径尽可能短、直接和低阻,以减少电阻和电压降,提高电路性能和稳定性。
2.
信号完整性:为了保证信号的准确传输和避免干扰,应遵循信号传输线的长度匹配、差分线的对称布局、信号与地平面的规划等原则,减少信号的反射和串扰。
3. 引脚分配合理:根据电路设计要求和信号特性,合理安排元件的引脚布局,以减少引脚之间的互相干扰和串扰,并便于焊接和维修。
4. 电源和地平面规划:为了提供稳定的电源和有效的地引线,应规划电源和地平面,并确保它们的连续性和足够的导电性,以降低功耗和干扰。
5. 规避干扰源:布局时应避开可能产生干扰的电路或元件,如高频和高功率部分、开关电源、放大器等,以减少对其他信号的干扰。
6. 高频信号处理:对于高频信号,应采用差分线、阻抗匹配、规划地引线等措施,减少信号损耗和干扰。
7. 热管理:对于高功率元件或需要散热的部分,应考虑散热器的布局和风扇的通风,以保持电路的温度稳定和可靠性。
8. 设备尺寸和机械支持:根据设备的尺寸限制和机械支持要求,合理规划PCB板的布局,确保其与外壳或其他组件的适配性和稳固性。
第2个回答  2014-07-01
总的来说PCB布线这个活也是需要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积累经验的。首先,PCB板的整体元件布局要尽可能的做到合理,不然走线会乱七八糟;具体走线一般笼统的说,如有RF射频/音频/I2C要注意屏蔽/包地/走差分线等处理;高速数据(如CPU连接RAM的线)要走等长线;PCB板整体的地要尽可能大;各器件供电的走线宽度要达到要求;有射频的输出线要预留好做阻抗线的条件。这里也不能一下说的很全,有时间可以多参考别人画的一些板,总之就是要自己实践,去做了自然会明白一些道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