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中国课标发展过程如下:

第一次课改(1949-1952):师承苏联,有了第一套中小学教材。

第二次课改(1954-1957):人教社自编,启动12年制第二套中小学教材。

第三次课改(1958-1960):第三套中小学教材。

第四次课改(1961-1964):落实双基,第四套中小学教材。

第五次课改(1977-1980):全日制中小学学制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

第六次课改(1982-1984):第六套中小学教材,以思想品德取代原来的政治课,恢复历史课、地理课。

第七次课改(1985-2000):“义务教育——高中”两阶段设计,第七套中小学教材。

第八次课改(2001):强调“三维”,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自2001年开始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到现在已经是第20年了。

改革作用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

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论断。

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刚刚过去的20世纪之所以被人们称做教育改革的世纪,其原因也在于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