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色经典的作文

如题所述

我的红色革命记忆
今年的清明,适逢新中国60华诞。60年家国巨变,把我的思绪带回60年前的沧桑岁月,无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赴汤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形象活生生如在眼前。我似乎一下就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似乎又看到了苦命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战疆场的情景。有英名长存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力堵枪眼、刘胡兰英勇屠刀下,还有我们学习的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没能留名老班长和《丰碑》中的军需处长等等先烈。是呀,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次秘密会议,宣告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往无前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此后28年间,近2000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那是栏杆拍遍、易水悲歌般的呼号,是折戟沉沙、慷慨赴义的悲壮,是铁马冰河、枕戈待旦的苦战,是红旗漫卷、所向披靡的豪迈……腔腔热血、铮铮铁骨、首首绝唱,谱写出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百死后生的壮丽诗史,凝结成五星辉耀的红色记忆。
想起一位作家说过:“生活在本质上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我认为这是一条相对真理。尽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尽管缺了衣食住行生活就无从说起,但人类的生活在本质上确实是精神的。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在基本生理要求得到保证之后,人活的就是一口气。这就是精神,就是追求,就是思想境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坚守某种精神。要争一口气。这气不是别的,是浩然正气之“气”。人类从蒙昧蛮荒时代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文明社会,除了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之外,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一种正气的引导。尽管历经曲折,人类社会朝向最终的合理目标的步伐不可阻挡。正气左右规律,规律决定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在本质上是精神的,精神的支柱就是一股正气。
有人说,改革以后之所以呈现经济繁荣景象,主要原因是承认了个人利益的合理性,运用利益杠杆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它只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利益固然重要,信念和精神追求往往更为重要。辩证唯物主义从来不否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否则无法解释当年人们从国统区奔赴延安土窑洞效力的现象。成千上万的青年,其中不乏富家子弟、名人之后,辗转几千里,历尽艰辛来到延安,那里没有个人利益,没有享受,没有高薪,他们却坚定不移,虽九死而不悔。
这些是不能忘记的。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这就是《永远的丰碑》和“追忆课文里的红色记忆”还能够感动我们的原因。曾经影响了几代人成长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仍将激励我们前进,并不因时移世易而稍有改变。这也是《永远的丰碑》和“追忆课文里的红色记忆”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经历风霜雨雪,历经苦难坎坷,我们的祖国母亲在岁月的长河中,一步一步,艰难的挪动脚步。直到1949年,她甩开了脚镣,挺直了胸膛,祖国母亲用大步前行为我们赢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祖国母亲却已经六十周年了。
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在漫漫长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们心潮难平,多少次,我们辗转难眠,多少次,我们都是为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天——祖国母亲六十年华诞!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蔡伦纸上书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又一次次积薪自焚,重获新生。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富强又有多少人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义的绞杀下,即使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们的祖国振翅一飞,再度冲上云霄,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为雄健豪壮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巨人的呐喊,震荡环宇,让群山响应,大海回波!
从那以后,一代新的天之骄子站立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之火温暖了祖国一度冰冷的身躯,用青春的热血点燃了祖国曾经暗淡的灵魂,用激越的歌声纺织了祖国的一身彩霞。
试想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青少年,享受的先辈们用血肉开创的基业,沐浴着前辈血泪建设的和平小康生活,我们又承载起了多少责任呢?每次班级值日都有人溜号,学习中不交作业,不认真听课,不尊敬师长,不体贴家长,过着呼风唤雨的“小皇帝”生活,我们又如何面对先烈们的鲜血和遗愿呢?清明节唤起的红色记忆,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一定将取得更大的,让人瞩目的成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06
暑假里我读了《红岩》这本书。《红岩》里有很多革命英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成岗;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受尽酷刑,从不畏惧的江姐;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的刘思扬;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的成瑶;还有渣滓洞的难友们,他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的是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没有像普通女性一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不堪一击,而是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使命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在渣滓洞监狱里,她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没有透露党的一点点秘密,甚至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时,她仍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不让大家哭。

面对这些令人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困难是弹簧,你弱他就强。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一定要勇于战胜困难,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9-09
看到红色就会想起一部电影,记起一个特别的电影名。

电影就叫《红色恋人》。我们并不陌生的名字。曾经红得燃烧了半个天空。温暖了很多人。

那一对红色的恋人,如此坚定如此执着。 那一场红色的恋情,如此凄楚如此美丽。慰籍了我们很多沉沦的心灵。哦,一定也暂时救赎了我们已经沉落的爱情。

可是 红色爱情,却是黑色的寂灭了。我看见大雨里的秋秋和靳在生离死别。分不清脸上是雨水还是泪水。象河一样的流淌着,不能停止。

还会让我想起一个人,一个豪门子弟。

那是 1993年,容毅仁当选国家副主席。

一个世家子弟,一个大资本家,一个非共产党员,一介商人,成为了新中国的领导人,当担国家要职。这是史无前列的奇迹。奇迹的因源就是因为这个资本家是红色的,他有红色的心灵和红色的声望。他既爱国又有本领。堪当重任。

这个红色的资本家,就这样成为一个传奇。连同他那二百多人的豪门家族,在商界成为一面旗子。

很喜欢红色。所以对红感觉如此锐利。那种喜欢觉得已经透入骨髓,成为一种沉沦的习惯。

其实一切灿烂的色彩都极度的喜欢。蓝紫、银绿、素白、透明,但是如果有红色在里面,一定会在选择的时候犹豫徘徊很久。所有美丽的颜色我都不舍得留下,每一种都想带走,成为灵魂里的一部份。可是我只能带走一种。于是最终不能舍弃的一定是红色,选择的一定也是红色。一次次又把红色带进了生活中和灵魂里。

就这样买了红色的手机。衣橱里除了黑色,最多的便是红色了。喜欢的丝巾,常常就是那些黑色里有红色的款式。买手机的时候几乎耗去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最后还是买下了TCL那款尊贵典雅的红色。就是觉得那种红艳是如此美丽,如此侵略我的魂魄。拿在手里我就觉得很快乐。

但是喜欢的红色一定要是浓郁丰润的,象化不开的油彩,靠近身体就滴滴的往下落。热烈如同喷涌而出的大火,可以让我的心燃烧起来。纯洁酷烈。

那种略带含蓄的张扬、浓烈的色彩,染在身上可以让我们身边的人也为之惊艳。

或许红色来自鲜血的颜色。所以红色是生命。繁花盛放。是永远不会沉下去的激情和热烈。

每一个生命来到人世都是与母亲的鲜血联系在一起。鲜艳的红色与新生、与未来是如此缠绵一体,于是红色在我们的情感中才真正诞生了。

兽血喷溅,血流成河,生命的消失也是如此地与红色密切的联系着。

因为红是血的颜色。

红色来自火焰。红红的火给了我们的美味,人类不再饮血茹毛。点燃篝火,红色给予我们安全和温暖,它是神秘的力量,可以驱除猛兽的攻击。

红男绿女。红色是男人,是阳光。女人是绿叶,总是在衬托男人。在今天,这个世界的主角其实依然是男人,但是女人也可以周游于男人的角色中,抢夺他们的光彩,更多的女人开始独立的面对人生而不再傍依。虽然那种独立依然是疼痛的。

红色当然有时是暧昧的,很多DISCO都是红色,就是为了某种程度上让人刺激和暧昧,有种神秘感。入夜的舞池里,在昏暗的光线下闭上眼睛,横冲直撞,在撞击中舞蹈,有种隐痛的快感。

想起数年前的一个广告。百年润发。画面中有安静的天际蓝,狂野的红色长裙 ,还有周润发和女主角一头百年情感缠绕的黑发。红色又是如此深入地夺人眼目,暗示着海枯石烂的情感。

红色是一种权力和价值。所以在教会的世界里,红衣主教是离上帝最近的人。从十岁的那年开始,麦琪就爱上了那个穿黑色法衣的年轻神父,那个优雅冷峻的英俊漂亮男人。长长的法衣让风吹起,他象一个超越时代的人物,飘然如梦。让麦琪如此难过。

麦琪疼痛的爱着,与上帝争夺这个心爱的男人,她从他那里偷来一个漂亮的孩子。可是还是输给了上帝。

拉尔夫的黑色法衣终于换成了高贵的红色,红宝石戒指在手指上熠熠闪亮着。罗马教皇授予他红衣主教的圣职,他永远的给了上帝!他们的孩子也被上帝带走了。那个漂亮的孩子抛弃尘世间的一切,要把自己完美地奉献给神,象他的父亲一样,做一个完美的教士,不再爱尘世任何一个女人。他死在希腊的蓝色大海里,为了救两个尘世里的女人。麦琪彻底的输了。上帝是不会让第三个人来分享拉尔夫的爱啊。

红色变成了至高的权力,在这里它颠覆了爱情。这是《荆棘鸟》里的传奇。权力和金钱对于男人,也许总是比爱情重要。纵使心中百转千回,柔情万种,那依然是放在心底的疼通。权力颠峰的喜悦和金钱里沉迷的快乐终究比爱情的痛深刻多了。所以爱情对于女人实在是一个永远的悲剧,她永远不如拉尔夫身上的那件红色法衣。

好象在别人的眼里已经过了穿红的年龄,红色似乎更适合灿烂的青春和透明的童年。但我依然如故,只要喜欢还是会把红色的衣服放进我的衣橱。而且红色在身依然一如既往的让我美丽着,比其他的颜色更透出光华。黑色让我神秘,红色使我激烈。

所以我是如此喜欢田华那满头的银发,她身上的红衣。喜欢穿着红衣的老太太,喜欢她们不老的心。 她们对世界永远的爱恋。

我想我一定会把红色穿到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永不放弃。

始终觉得, 一个喜欢红色的心灵一定是不甘沉沦的灵魂,纵使会有暂且的堕落和沉迷。可是对于自己,不知道如何明了,为什么会如此不自觉的靠近红色。在生活中是一个很沉落无主的人,守着孤独的灵魂而不知所措。对繁琐的生活觉得很疲倦。也许灵魂里需要用红色来燃烧凄清。

年轻的妹妹说:莲啊,你为什么比我们还要活得激情呢?这样的赞美总是让我不敢确信。因为对生活的过于透彻的了解,似乎已经剥夺了我的激情。只是觉得生命的太过虚无。

最爱红色,却又如此喜欢黑色。就象我们的人生,总是在坚持和放弃之间起落不定。

我们用颜色慰籍自己的心情纵容自己的情绪,有时隐藏我们的情感。用颜色埋伏一段可以展开的命运。

红色真的就是生命,是爱情,是阳光,它是主宰世界的色彩。我想这是它的绝对灵魂,虽然有时红得有点暧昧。但我们就忘记它的暧昧,只记着它给予我们的激情。

喜欢红色的心灵也许通常是内敛的,不张扬。所以要有红色的热烈来扬起我们理想。就象我自己,在生活里喜欢低调生活,喜欢宁静致远的状态,不伤害别人,也不希望被伤害着。可以每天微笑地过一天又一天。

我们被红色诱惑着,愿意做一个红色心灵的生活者,象风里飘扬的那面旗子,总是被人敬畏,远远的,就可以看见天空中那燃烧的身姿。 如此美丽。颠倒众生。

寒冷的天,灰色的空气。大风呼啸。我穿着红色浓郁的冬衣,走过寻常的街道和寻常的生活,带给我冬天的温暖,我没有觉得寒冷。
第3个回答  2011-09-08
不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