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借给陌生人,你愿意吗?

如题所述

借钱,一直都是个“技术活”。无论是个人有临时急用钱,还是企业需要短期资金周转,开口借钱对借款人而言,总是有些为难。即使向亲朋好友借钱,也要“酝酿再三”。而被借款者,遇到借钱的事情也比较头疼,拒绝了怕伤感情,不拒绝怕伤财。

自古至今,借钱这件事多发生在熟人之间,因为“熟悉”本身,就是借贷过程中最重要的“信用”二字。从去年开始,一种叫P2P(peer to peer)网络借贷平台的类金融机构开始在我国萌芽,现在发展越来越壮大,而这类平台的口号是:把钱借给陌生人!这无疑是对传统借贷理念的一种极大挑战!

问题是,把钱借给陌生人,你愿意吗?曾经接踵而至的“跑路潮”让很多人对熟人借贷都失去了信心,更何况是陌生人?但这类平台的发展壮大正说明了潜在的巨大市场,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银行、券商、上市公司等各路资本也纷纷扎堆P2P网贷平台,想要在潮流中分得一杯羹。

一方是不符合大银行放款资质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借贷者,他们苦苦寻求资金;一方是追求高收益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投资人,他们寻找更多投资渠道。P2P网贷平台正是做这类撮合生意,只不过当金融与互联网相遇,借贷“新玩法”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由熟人变为陌生人。可以说,对接资本供给和需求,P2P网贷平台发挥了重要的红娘作用,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是传统主流金融模式的一个有效补充。

但一切都听起来太美,风险与收益齐飞,在实践中被反复验证着。P2P网贷平台放贷利率一般能达到10%到20%之间,这份蛋糕实在很诱人,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笔者看到高收益时第一反应便是,风险是多少?会不会亏本?这个问题,也正戳中了P2P网贷平台心头的痛。

风险控制,是金融领域的关键问题,P2P网贷平台的本质是金融,自然也不例外。说起风控,关联紧密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征信。目前P2P网贷平台获取借贷双方的信用数据成本高,导致风控难度加大,这直接制约着这类平台今后的发展。P2P网贷平台点融网CEO郭宇航曾说,大数据和征信是命脉,如果做不好,互联网金融没有发展前景。

征信,涉及银行、征信中心、互联网平台等多方面,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问题的棘手程度可见一斑。首先,目前P2P网贷平台尚未接入人民银行创建的征信体系,平台无法获得借款双方的银行信用状况,这原因之一是P2P网贷还没有被官方认定是放贷机构。其次,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管理支离破碎。企业信贷、担保等金融信息归人行管,产品质量信息归质监局管,环境污染信息归环保局管……“九龙治水”局面使得企业信用数据碎片化,增加了P2P网贷平台的审查难度。同时,我国个人信用体系仍不完善。去年我国在9省(市)试点网上查个人信用报告工作,仅提供个人基本信息、银行信贷交易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等6个方面内容,通过这些很难考察出借款人全面的信用状况。第三,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缺乏非常有公信力的民间信用评级公司。

征信业市场尚在培育期,P2P网贷平台只好大刀阔斧自己先干起来,他们纷纷自建征信平台,从现有可获得的资料中挖得一些“边角料”:比如核实身份证信息,获取机动车违章记录,在客户允许的前提下获得其航空记录等。获取这些资料,已经花费平台很多金钱和时间,尽管如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资料还“远远不够”。

业内人士呼吁,希望行业内的信用数据可以共享,加快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以便降低整个P2P网贷行业的风控成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湾的金融联合征信中心,成立近40年,是台湾地区唯一搜集金融机构间信用资料的信用报告机构,无论是个人或企业与银行的往来记录,银行都会定期向联征中心报送,并在联征中心的数据库中储存。

然而信用评级的形成,任重而道远。在美国,信用评级的形成一般需要7年时间,个人或小微企业的历史数据,要一点一点汇聚起来,最终形成一份相对完整的征信档案。回到最初的问题,把钱借给陌生人,你愿意吗?与其问愿不愿意,不如问是否信任,这与熟人社会借钱的道理一样,只不过“信任”二字,在新时代有了新的诠释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