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起义后苏军的按兵不动直接导致起义失败,斯大林为何要这样做?

如题所述

历史原因:俄罗斯曾四次瓜分波兰。

1767年俄军入侵波兰,1772年8月,俄、普、奥三国在彼得堡签订瓜分波兰的条约,13万平方公里波兰土地归俄罗斯所有。

1792年,俄军入侵波兰。1793年1月23日,俄、普两国在彼得堡签订瓜分协议。包括乌克兰大部、立陶宛、明斯克在内28万平方公里的波兰领土被俄罗斯吞并。

1794年11月,1795年10月24日三国代表再次签订瓜分条约,将剩余的波兰联邦国土全部瓜分。

根据这个条约,俄占立陶宛、西白俄罗斯、库尔兰、沃伦西部、西乌克兰大部,面积12万平方千米的波兰领土并入俄罗斯版图。

一战之后,波兰复国。跟苏联狠狠打了一架,占了不少便宜,抢回来很多地盘。


1939年8月23日,斯大林跟希特勒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商定:在不远的将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将成为苏德利益范围的边界。9月1日,德国从西部入侵波兰。17日,苏联从东部入侵波兰。28日,苏德签订边界友好条约,波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彻底消失。

不仅如此,在占领波兰后,1940年春,苏军在波兰制造了令人发指的卡廷惨案,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遭到苏联军队杀害。鉴于俄罗斯民族四次瓜分波兰的历史,只要不是健忘的波兰人,对于俄罗斯战斗民族都具有本能的恐惧和非常高的警惕。

现实原因;亲苏波兰政府"卖国",两个政府水火不容。

当时波兰国内存在两个政府:一个是在1939年9月18日波兰沦陷后逃往英国的波兰流亡政府,一个是"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

这个"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是在1944年7月斯大林一手扶植的亲苏政权。这个政权在成立的同时,就决定讨好斯大林,出卖波兰利益,签订协议把"寇松线"作为波兰和苏联的边界。

因此,流亡在英国的波兰政府,把斯大林的苏联红军和亲苏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当作势不两立的敌人。随着苏军在波兰战场的节节胜利,华沙很快就会落入苏军之手。

为了不让斯大林再次控制波兰,在波兰实行苏联的制度,波兰流亡政府决定抢先一步,在苏军到达华沙之前发动起义,控制波兰。

1944年夏,救国军司令塔德乌什·ç§‘莫罗夫斯基给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写了一封信,他在心中说:"救国军如果无所作为,波兰人就会一齐倒向共产党一边。"

因此波兰流亡政府希望波兰"家乡军"(救国军)"迅速发动起义,以"华沙的自我解放"来避免斯大林对波兰的染指。

既然发动起义的初衷是针对斯大林和波兰的亲苏政权"民族解放委员会"的,行动对苏方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向斯大林透露一点风声。

而且,虽然起义从军事方面是针对德国占领军,但是从政治层面上来说,其实是针对的苏联人和"民族解放委员会",起义军与苏联人名义上是盟军,实际上是对手。

也正因为如此,苏联政府和红军指挥部也不傻,别说他们不知道华沙起义的计划,就是知道了,也会按兵不动,等着德军和救国军杀个两败俱伤。靠德军之手来削弱家乡军的实力,这对苏联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兵临华沙城下的苏军采取了袖手旁观,静观其变。

而城里的起义军最后失败后,宁愿选择向德国人投降,也不愿意向苏军求援,当然他们也知道苏联人指望不上。

波兰人对俄国人还是有深刻了解的,他们知道“战斗民族”的狼性,只知道侵略扩张,因此才会在欧洲慢慢成为孤家寡人,才会被欧洲各国当虎狼防范,才会让自己的邻国倒向北约,加入反对自己的阵营。

在国土成倍扩张的同时,俄国也为自己的野蛮和贪婪付出了名誉的代价。今年联合国通过的谴责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的决议,只有很少的国家投票支持俄罗斯,但战斗民族应该不会在乎这个结果,名誉比起国土实惠,简直不值一钱。

回顾华沙起义,当时苏联人的做法,虽然被后世的西方学者广为诟病,其实也没啥毛病,波兰人也不会怪苏联人不施以援手,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苏联人不会相救,你们本身就是针对苏联人的行动,人家凭什么会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