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招统分和定向有什么不同吗?

如题所述

"统招统分" 和 "定向" 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中的两种不同招生方式,它们有一些显著的不同之处:

    招生对象不同:

    统招统分:指的是普通高校按照学生的高考分数和排名来招收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高考成绩自主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定向:是指一些单位或政府部门根据自身需求,向特定高校推荐学生,这些学生通常需要按照推荐的高校和专业来报考。

    报考方式不同:

    统招统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高考成绩自主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报名参加高考后,根据高考成绩被高校录取。

    定向:学生通常需要被推荐到特定的高校和专业,然后按照推荐的学校和专业来报考。

    录取方式不同:

    统招统分:录取是基于学生的高考成绩和排名来确定的,学生需要达到高校设定的录取分数线才能被录取。

    定向:录取通常是由被推荐的高校和专业根据推荐单位的要求和学生的面试表现来决定的。

    总的来说,统招统分更加自主,学生可以更灵活地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而定向则是根据单位或政府的需求来推荐学生报考特定的高校和专业,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不同地区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招生政策和实施细则,因此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22
统招统分不是非定向。1、指到大中专院校经过考试统一招生入学并由国家对毕业生统一派遣分配工作的制度,毕业生持有就业派遣证。目前已经取消了。2、非定向是指大学录取前就确定就业单位,毕业后要到录取时指定的单位工作。

扩展资料

统招统分不是非定向。统招统分是指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代到1999年左右,大中专院校经过考试统一招生入学并由国家对毕业生统一派遣分配工作的制度,毕业生持有就业派遣证。自1999年起,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扩大普通大中专院校招生人数(扩招)的教育改革,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国家不再包分配,毕业生自主择业,也就是说不再有“统分”的说法。2000年,全面停止了包分配制度,停止使用就业派遣证,启用就业报到证 [1] ,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福利型”就业匹配模式的终结。定向 在被大学录取时就确定将来的'就业单位,毕业后要到录取时指定的单位工作。定向生(Directed student)是指为了帮助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培养人才,保证他们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而制定的一项政策。考生自愿填报有关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志愿并按有关政策一旦被录取为定向生,须在入学注册前与高校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有关定向就业协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