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效的线上产品推广方案的要素和渠道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个有效的线上产品推广方案的要素和渠道是什么?有效的营销推广总是相似的,无效的营销推广也总是有那么多的相同。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反方面来分享下我的经验与看法。(以下分享也算是我多年工作经验和学习的总结,写了差不多5千字,比较长还请见谅,短短5千字其实并不能说完我的营销血泪史啊~唉~)

无效营销推广七宗罪:1、没有明确清晰的营销推广目标一个清晰的线上营销推广目标是工作的开始,也是最核心的部分,目标足够明确,推广行动就不会走歪,很多初级营销人自认为自己懂得这个点,但其实并没有弄懂,别跟我说,你的目标是这样子的:我要让XX产品得到全面的宣传或我要让粉丝数增加等等,这样是不够的。一个清晰的目标是怎样的呢?让我举个例子说明。

方案A:增加网站流量微博尝试微信发文章百度再投一投试试口碑分享试试引导活动评论:目标不清晰,导致行动也是无方向和混乱,最终是浪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增加网站流量增加多少吗?怎样增加?增加什么流量?什么时间达成?

方案B:1月31日达到网站日均UV10000个微博日均引流3000个UVBanner日均引流3000个UV百度竞价日均引流3000个UV口碑分享日均引流1000个UV评论:目标明确导致分解目标更清晰,行动更明确。最终更有利于目标实现,得到结果KPI。

不管你的营销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品牌爆光,还是带来有效流量(注册、转化、购买、使用和分享),都需要具体清晰明确,这样才能让你推广方案顺利有目的进行下去,实现KPI。清晰的目标应该结果数据化、有明确的时间线和具体的执行步骤等。

2、没有清晰的转化路径转化路径是什么?通俗理解就是你想要用户做什么,并引导用户走设置好的路线的流程,或可以理解为为实现我的营销目标,在各个与用户接触的阶段,我能在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方法来促成我营销目标的实现,是用户从认识你到购买(转化)的过程。

转化路径也是你与用户一步步建立信任的过程,信任建立够了,用户转化就很自然了,所以在这个过程里,每一步引导与实现转化的路径都要非常清楚,知道在哪一步转化路径节点用什么样的方式让用户信任感建立起来,最终实现转化。

如下图理解

转化路径的实现,就需要在用户不同的信任建立阶段,要结合自己的产品类型(如线上或线下),采用不同的内容与营销推广方式,让用户沿着这条转化路径走向最终的转化点。举例说明:在目标是认识你的阶段,转化路径可以采用互联网渠道形式,可以是硬广告,如SEM竞价、网盟、Banner、EDM、DM等,社交广告可以是微博微信、论坛社区和视频等,来达成转化点。在目标是了解你的阶段,转化路径则可以通过产品页面(产品功能、介绍、试用)、搜索结果(blog、新闻、产品体验帖)、口碑推荐(朋友介绍、用户评价)、社交网络(产品效果、用户评价)等

在设置转化路径除了有清晰的转化流程外,还需要结合自己的业务类型来设置转化方式,比如按由重到轻的转化方式(转化的成本大小),分别是见面沟通、电话沟通、线上沟通、产品自然转化。持续去优化和测试转化路径,找到最适合的转化方式,从而提高转化率。

3、不做用户调查与反馈在做任何市场推广前,我们都需要能清楚的回答:产品是什么?为谁(目标用户)?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很多营销人包括我,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我觉得”用户需要什么,而不是真正去找到自己真正的用户去沟通、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虽然现在很多人有用户需求和用户调查的思维,但用户调查和收集用户反馈是一件费力苦逼的一件事,一懒毁所有。不重视用户的意见,不了解他们真正的痛点,所做的任何推广动作,最后都只会造成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持续与目标用户群体作沟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的年龄段、收入、职业、对产品的考虑因素、最需要什么、他们的主要问题(痛点)、他们的活跃地方、对产品价格的考虑、怎么认识产品的、为什么付费或不付费等等,根据自己的不同业务,想想需要哪些信息?需要哪个信息来验证你的营销判断?另外,与目标用户去经常沟通,会让他们觉得看重他们的感受与体验,真正为用户着想。

用户的行为习惯会变化,获取流量的渠道也会变化,用户的兴趣点会变化,产品也会不断迭代更新,而这些都需要用户调查,参考用户的反馈,通过持续的用户调查与反馈来指导市场、产品和运营等工作。

4、营销内容完全自嗨

在营销内容制作上,同样会有很多营销人包括我都会想着内容”一鸣惊人”,死憋“bigidea",“我觉得"用户需要这个内容等等这些毛病,费时费力费脑子不说,这样制作出的内容效果是可以猜到的。真的“一鸣惊人”你能惊多久呢?真的“bigidea"你能多有创意呢?更别说这个“我觉得”的穷自嗨呢?不讲人话和说不到痛点是内容自嗨常见表现。

比如:

xxxx楼盘:极致精装无比豪华(怎么个极致法?怎么个无比法?)

xxxx餐馆:营养美味好吃到爆(怎么个营养美味?怎么个好吃?)

xxxx衬衫:超级舒适成功之选(怎么个超级舒适法?怎么个成功?)

以上这些说了跟没说一样,没有传递任何有用的价值给用户。

上述有说到用户调查与反馈的重要性,在内容制作上,用户调查与反馈的情况同样是指导内容创作的关键,你不知道用户真正想什么?他们的真正痛点是什么?他们关心什么?他们活跃在哪?你又怎能以自己的想法代替百人或千人的想法呢?用一个礼拜脑补制作出一个营销内容,不如把这个时间花在与用户沟通上。

在了解用户的情况和痛点上去制作内容是内容创作的一大关键,另外重要的就是结合前面所讲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营销目标进行,你制作的这条营销内容,是要把用户引向哪个环节呢?是要达到什么转化目的?从制作内容开始就应该有了一个清晰的转化流程。

好的营销不是像段子手一样仅仅引人一笑就众人散去,好的营销持续为用户提供价值,让用户产生习惯,营销内容其实是产品的一种延伸,应该营销内容产品化,继而带来稳定有效的流量。换句话讲,就是通过不断的测试,找到能带来稳定有效流量的内容形式。

5、投放渠道随大流、贪大求全微博热,就去开官V,微信热门,就去开公众号。但是你清楚这个营销渠道实际上能帮到你的业务吗?这个渠道在你的业务中,充当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吗?这个渠道热门就意味着和你有关系吗?另外就是把了解多少营销渠道与营销能力挂钩,营销是为了给企业带来价值,是为了带来有效流量(注册、使用、购买、分享、反馈),而有效流量和渠道真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营销推广渠道越多并不代表营销效果最好,反而有时没有把一个合适的营销渠道效果最大化的性价比高。

推广渠道的选择过程其实等于定性宣传效果的过程,什么意思呢?人话讲就是确定在一个渠道进行宣传稳赚不赔,再拓展新营销渠道。

不同的产品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主要推广阶段目标,在产品萌芽期,应该进行多个营销渠道测试,快速找到见效的渠道1~2个,然后再细致优化。在产品发展期则应该把少数核心渠道做专精,为的是持续稳定的带来有效流量。而在产品成熟期,则应该营销效果最大化,对旧渠道做持续优化,看效果来决定是否增加或减少投放,同时对新渠道作测试,效果好做专精测试,效果不好还是及早放弃好。把钱要花在效果最好的渠道,把工作流程化。

总之使用的渠道多不意味着引流效果好,需要把精力放在最能获取有效流量的渠道上,不要贪大求全,效果第一位,数据分析会告诉你结果。把效果好的渠道挖到底。

6、不做数据收集与分析

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在线上营销推广工作中,营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非常重要,它是营销工作的效果记录仪,也是指导和调整营销环节各个方面的重要方式。就如广告效果如何?流量来源是怎样的?产品流程问题出在哪?哪个广告版本好?用户的行为流和地理位置及访问设备是怎样的?

就如一棵小树要长大,不仅要知道哪里土壤好、雨水好,还不能自己长歪倒掉(请忽视这个很low的比喻)。

数据分析在于是什么数据?怎样分析?

几个常见的数据分析误区:

转发阅读数等于宣传效果好别再迷信转发评论阅读数了,假如,A内容转发2000,带来了20个流量,0转化。而B内容转发20,带来了200个流量,50个转化。宣传的目的是最后的转化效果,而不是看起来好看。要以最终转化情况来判断效果。把数据分析等同于大数据用行业数据给自己的具体业务做依据其实并没有什么鸟用,和你的具体业务相关的数据才有意义。投放维度不以数据做依据像微博粉丝通、竞价广告等,都能选择地域和兴趣维度等,不能脑补选择,而应该以数据作为依据。没头苍蝇一样选择推广渠道什么推广渠道都做过,都效果不理想,因为根本不知道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到底是带来了盈利还是看不见的亏损,因为没有有效数据反馈。产品调整靠脑补,不看用户行为数据会告诉你用户在你的网站上是怎样流动的,调整产品和优化流程才有依据。总之:数据思维不等于看数字,解读出对你业务的指导数据才有效有用,关注和自己具体有关的数据,数据分析工作目标应该是最后的转化率。要建立自己业务的数据监测和收集方式,比较常用的有GA,真实的数据能指导产品和营销的调整与优化,还能挖掘不断的新的机会。

7、盲目找外包与刷数据我不敢说找外包和刷数据一定是不好的,但如果营销推广工作是为了带来有效的流量,而不是为了一些看起来漂亮的数字时,这样盲目去做只能是毫无鸟用。当然如果推广只是为了在PPT上留下一个好看并没有鸟用的数字,只是为了让有钱的老板高兴,这条可忽视。比如:某A微博推广:找外包,使用大量的僵尸号刷评论700次和转发1300次,0转化,没有带来任何有用的流量与转化效果。某B微博推广:在推广前就对目标用户做了调查,针对性制作了营销内容,并有明确的有效转化目标,在开始推广前也做了内容与渠道的A/B测试,没有使用外包与刷流量行为,最终用户评论了60次,转发了200次,但转化了有效流量110个。这才是一次性价比高的有效推广。

自己去策划与执行一次营销推广行动,不仅能制作更针对性的推广方案,你自己的产品,你产品的用户情况只有自己最清楚,另外还减少沟通的漏斗,可以收集到最真实的数据,出现问题也能最及时优化调整。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