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刘邦争天下到项羽自尽的所有故事.简洁.概括性强

如题所述

按你的意思,我分几个段落说,都讲大概内容,细节略过。
1、斩白蛇起义:
秦二世皇帝元年(壬辰,公元二零九年)刘邦为亭长,受委派押送服役人员去骊山,途中许多人逃亡。刘邦推测到骊山时人都会跑光,于是在丰乡西面的泽中亭,休息饮酒。到晚上释放了被押送的人,其中有十余人愿意跟随他。其后酒醉,走小道进湖沼时遇一大白色挡道,拔剑斩杀白色。一位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化为蛇,挡在小道上,被赤帝的儿子杀了。”说完消失不见。沛县的人听到了就有很多人跑去茫荡山追随他。后来陈胜吴广起兵,沛县拥戴刘邦起义。
2、楚怀王之约:
怀王与各路诸侯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和项羽并力攻秦,项羽攻黄河以北,刘邦攻黄河以南。刘邦在昌邑遇到彭越,彭越投靠刘邦,助他攻打昌邑。后在高阳收下了郦食其,靠着郦食其的游说,说降了陈留。又有张良相助,很快就打到了咸阳。这时胡亥已被赵高杀害,子婴即位,杀了赵高,然后投降刘邦。
3、破釜沉舟与作壁上观:
项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后,威震楚国,于是派当阳君黥布和蒲将军领兵两万救援钜鹿。战争稍微有利就截断了章邯所修的甬道,是王离的军队粮食短缺。其后全军渡过黄河,砸坏锅、甑,凿沉船只。只携带三天的口粮,断绝生路,于是部队勇不可挡。其他援救钜鹿的诸侯都在营垒观看战斗不敢出战。项羽大败秦军,其他诸侯跪行见降。项羽成了诸侯的上将军。
4、约法三章:
刘邦拿下咸阳后,诸将争夺金帛财物,只有萧何先入宫把地图、文书、户籍薄等都收了起来。而刘邦更是看见秦宫的奢华,想要留下来享乐,樊哙和张良劝他不要贪图眼前的安乐,应该争取人心。刘邦听从了张良的话,于是与咸阳百姓约法三章。百姓听了异常欢喜,拿了牛羊,酒食来慰问,刘邦不受而去,引兵霸上。百姓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为汉中王。
5、鸿门宴:
刘邦入咸阳的所作所为传到范增的耳里后,就对项羽说刘邦本来是个贪财好色之人,如今这样的表现充分说明他有大志,应该早早的把他除掉。于是项羽在鸿门这个地方设宴,设计杀死刘邦。刘邦提前得到消息,见到项羽后就为自己辩白,表明自己没有称王关中的野心。项羽犹豫不决,于是范增让项庄舞剑,好乘机杀刘邦。在樊哙的保护下,刘邦安然脱逃。
6、沐猴而冠与锦衣夜行:
项羽进入咸阳后大肆洗劫屠戮咸阳城,杀了子婴。焚毁了秦王宫,取了财宝和妇女向东而去。这时候韩生说关中依恃山川河流为屏障,是四面皆有险要可守的地方,而且土地肥沃,是建都的好地方。可是项羽却说,如果富贵了不能回家乡,就好像穿着华贵的衣服在夜晚行走。有什么用呢?于是在彭城建都。分18王,刘邦为汉王。后来韩生说楚人沐猴而冠,被项羽煮死。
7、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在项梁渡过淮河北上时投奔于他,在项梁手下,韩信没有被重用,一直也没什么名声。后来项梁死后,又投靠了项羽,也没有被重用,仅仅被任命为郎中。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从未被采纳。于是在刘邦归蜀时投奔了他。后来因为犯了法,要被处斩。轮到他时遇到了夏侯婴,韩信和夏侯婴对话。夏侯婴见他不同寻常,就推荐给了汉王,但是刘邦只封他做了治粟都尉。后来韩信和萧何谈话,萧何感觉他不同凡响,多次向刘邦推荐韩信,均未被重用。刘邦被封汉王后,听从张良的建议,烧毁了栈道。表示自己无东归之意。众将领和士兵都唱歌思念东归故乡,有很多人逃跑了,韩信见自己也不被刘邦重用,也就跟着跑了。萧何听见后,来不急通知刘邦就跑去追赶韩信,后来终于让韩信做了大将军。
8、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9、楚汉分界:
刘邦在关中立足之后,在项羽率兵北上攻打齐王田荣的时候,分兵两路,一路由韩信领军,攻打齐国,一路由他自己领军,进攻彭城。项羽在得知自己老家被抄后,领兵回援。刘邦十战十败,困于荥阳。要求韩信领兵来救,韩信趁机要求假齐王。刘邦不得已封韩信为齐王。并与项羽和谈,提出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西为汉,东为楚。
10、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中分天下后,刘邦接受陈平张良的策略,约好韩信、彭越、英布等配合出击,大举进攻楚军,形成30万汉军对楚军大包围的态势。12月,刘邦统率的汉军把项羽围困在垓下。四面传唱楚歌,项羽歌别虞姬,领军作战,对他手下说:“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今日固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另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最爱这句,荡气回肠),后来他突围到乌江岸边,结果就和他说的一样。但是他没有东渡乌江,说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03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的故事

楚汉相争是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的一场长达四年争夺天下的战争。刘邦的知人善任、团结部下、纪律严明、策略得当和项羽的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纪律松驰恰成鲜明对比,最后刘邦由弱变强打败了项羽,留下了“鸿门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许多动人的故事。
楚汉相争是指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所进行的一场长达五年之久的争夺天下的战争。项羽和刘邦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主要力量。在推翻秦朝以前,项羽和刘邦曾在彭城兵分两路,并有约定:谁先进入咸阳,谁就为关中王。由于刘邦纪律严明,又采取了收买秦将诱其投降的策略,所以很快瓦解了秦军,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就攻下了咸阳。这时,项羽也打破函谷关,驻军鸿门。并准备第二天攻破刘邦军。这时,项羽的谋士范增也发现刘邦原来在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而入关以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说明他正在收揽人心,志气很大,也劝项羽要立即进攻刘邦,不能给他以喘息、发展的机会。当时,项羽军队四十万,刘邦军队十万,项强刘弱。
可是,正在这时,项羽的叔父项伯,却因为与张良要好,连夜偷偷跑到刘邦军中,把项羽将要进攻刘邦的消息告诉张良,井劝他快走。但张良反劝项伯和他一起去见刘邦。刘邦估计自己力量不如项羽,只得在项伯来时,向他表示,自己清理关中户口、府库,正是等待项羽前来接收,决无独占关中的野心。请项伯把这个意思转告项羽。刘邦还称项伯为兄,为他设置酒宴,与他约为婚姻,极尽拉拢。项伯答应了刘邦的要求,约刘邦翌日一早来拜见项羽。当夜,项伯就把刘邦的话转告了项羽,并替刘邦说了许多好话,终于使项羽改变了进击刘邦的决定。
第二天,刘邦只带领一百骑兵,携着张良、樊哙等几员将领来到鸿门,拜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刘邦,一同入席的还有项伯、范增和张良。尽管刘邦已经得到项羽谅解,可是宴席上的气氛仍然非常紧张。范增几次举起所戴的玉块向项羽示意,要他下令杀死刘邦,项羽都默然不动。于是范增叫来武将项庄,命令他以舞剑为名,在宴席上刺死刘邦。这时候,项伯也拔剑起舞,几次挡住了项庄刺来的剑,保护刘邦。张良见情势紧张,也立即召樊哙持剑握盾闯入军帐。樊哙被项羽赐给一斗酒和一只生猪肩。樊哙大口喝酒,大口吞下生猪肩,陈述刘邦的功劳,指出,要杀害刘邦,是走秦朝的老路。在樊哙义正辞严的指责下,项羽哑口无言。刘邦乘此机会,假说上厕所,溜出军帐,“脱身独骑”返回霸上。这就是著名的“鸿门室”的典故。
“鸿门宴”后,项羽凭借武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又封秦将章邯等三人在关中为王,用以堵塞刘邦东进的道路。项羽一共封了18个王。刘邦用张良计,烧毁所过栈道,借防备诸侯兵的袭击为名,向项羽表示再无东回的意思。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关中三王,在一个月内占领了全部关中地区。现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被用作出其不意攻击敌人的战术。
被项羽分封的诸王,多忙于维持自己的地位,并不真正服从项羽的领导,没有受封的人,更是心怀怨恨,刚刚一个月就互相攻杀起来。公元前205年春,刘邦便利用项羽率兵北上攻打齐王田荣的时机,率领不满项羽的五诸侯兵马共56万人,挥兵东进,攻战彭城。项羽急领精兵三万回师,刘邦惨败,退守荥阳。刘邦的妻子吕雉和父亲都做了项羽的俘虏。双方在荥阳形成对峙局面,刘邦便采用陈平的离间计,挑拨项羽与谋士范增的关系。范增果然受到冷落,非常生气,要求退休,走到半路上病死了。同时,刘邦又派韩信北渡黄河,背水一战,大败赵军。次年,韩信领兵袭击齐军,占领临淄,形成对项羽的大迂回的包围形势。这时彭越又在项羽的后方开展游击战。项羽为了保护楚军右翼的安全,决定亲自领兵出征。他在临出发前,吩咐大将曹咎坚守成皋(又名虎牢关,今荥阳汜水镇)。但曹咎有勇无谋,轻率出击,结果大败,曹咎和司马欣自杀。
成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一次关键性的战役。这时楚军外无援军,内缺粮草,兵卒奔波疲劳,士气低落。项羽非常焦急、想和汉军决一死战。一天项羽在阵前对刘邦说:“天下不安,只因你我二人。我愿和你单身决斗。”刘邦笑着说:“我只愿和你斗智,不和你斗力。”并列举项羽的十大罪状,严正宣告“我率义兵讨伐你、何必和你单枪匹马比武!”
项羽恼羞成怒,张弓就射,一箭正中刘邦前胸。刘邦恐怕军心动摇,急中生智,弯身捏住脚趾,大叫:这个贼射中了我的脚趾。策马回阵,等军心安定后,刘邦才驰入成皋养伤。伤愈后,刘邦到栎阳,慰问父老,举行宴会,割了塞王司马欣的头示众,又下令抚恤将士,凡不幸阵亡或病死的将士,派官员备办衣食棺木盛殓遗体,送回他的家里。这样,汉军内部更加团结。公元前202年8月,刘邦两次派人去和项羽谈判,要求归还太公、吕后。项羽乘机要挟求和,提出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西为汉,东为楚。
10月,刘邦采纳张良和陈平提出的乘势追歼,不养虎以留后患的建议,大举进攻楚军,并约好韩信、彭越、英布等出击配合,形成30万汉军对楚军大包围的态势。12月,刘邦统率的汉军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一天晚上,项羽听到四面汉军都唱着楚歌,大吃一惊,“楚国地方都被他们占领了吗?怎么敌军都是楚国人呢?”他坐在帐幕里喝酒解愁,身边陪伴着他的是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他一边喝酒,一边还唱着一首悲壮激昂的楚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罢,项羽领着八百骑兵突围逃走。刘邦命部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
项羽逃到淮河边,觅船东渡,部队又散去大半,只剩了一百多人。逃到阳陵,被一老汉指错道路,误入泥沼地,延长了时间。逃到东城时,只剩下28骑,终于被追兵赶上了。项羽自知大势已去,他向部下说:“我起兵至今已有八年,身经七十多战,未败过一次,因此当了霸王。不料今天失败了。但我还要打几次胜仗,杀几名敌将,让你们知道这是天意要我失败,不是我的过错。”而后又杀死几名汉将,消灭汉军一百多名,自己只损失二人。部下都佩服他的勇敢。最后项羽逃到乌江,乌江亭长给他一只船,劝他过长江,并且说:“江东还有几千里地方,可作为根据地,还可以动员几十万兵力。”项羽笑道:“天意亡我,我还过江做什么?我当初带领江东八千子弟过江,今天都完了,我无脸见江东父老。”停了一会又说:“我知道你是好人。我的马骑了五年.日行千里,送给你吧。”他又带领部下二十几人,徒步用短刀向汉军冲锋,杀死汉军几百人,自己也受伤十几处。这时他见到汉将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我听说刘邦悬了赏格,凡得到我头颅的,赏黄金一千斤,封邑一万户,让你去得这个好处吧!”吕马童低头不敢正视,指着项羽对另一个汉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于是项羽用剑自杀,死时年仅31岁。汉军为争夺他的尸体,死伤了几十人。最后,五个将军各抢到尸体的一部分,五人都被刘邦封了侯。斗智斗勇的楚汉之争以项羽的失败而结束了。
为什么在“楚汉之争”中,开始时强大的项羽却被力量软弱的刘邦战胜了呢?
首先,刘邦纪律严明,一进关中就尽除秦朝的严刑酷法,“约法三章”,得到了关中人民的支持。在整个“楚汉战争”中,关中成为刘邦的强固的根据地。而项羽一入关中,烧杀抢掠,以后所到之处,也都“无不残破”,失掉人心。人心的向背,是刘邦取胜、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
其次,刘邦善于用人,在他的周围任用和团结了一批人才,如张良、萧何周勃等。有些曾是项羽的部下,不为项羽所用,后来投奔刘邦的韩信、陈平等,都得到刘邦的重用,成为刘邦打败项羽所依靠的重要谋臣武将。项羽则自恃勇猛,刚愎自用,不能任人。
再次,项羽不能采纳部下的正确意见,赏罚不明,内部不和,分崩离析,在军事上又贻误了许多战机。而刘邦却能够采纳部下的正确意见,避免或者少犯了许多错误,达也是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一个因素。
来自: http://hi.baidu.com/%BB%ED%E0%B7%BE%D3%CA%BF/blog/item/53e0592d1786c230359bf70f
第2个回答  2011-09-03
鸿门宴、明烧栈道,暗度陈仓、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建议看一下《秦汉英雄传》或者去百科里查查。
第3个回答  2011-09-03
秦汉英雄传
第4个回答  2011-09-04
你就等着被老师骂吧、哈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