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是贝多芬什么中的第四乐章的主题?

如题所述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的主题。

《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而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音乐(不包含文字)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亦曾被用作罗德西亚1974-1979年国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的旋律。

乐曲解析

1、主题

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渐渐发展扩大到弦乐器和整个乐队,力度和节奏越来越强,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

2、变奏

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

3、合唱

合唱的加入使整个音乐进入神圣境界,思想情感得到升华,一切丑恶的东西在思想光芒照耀下无地自容,人类经过自己艰苦的奋斗终于得到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欢乐并终于进入神圣的理想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4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

《欢乐颂》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并且成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

《欢乐颂》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1=F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

贝多芬错创作的《欢乐颂》的表现特征:

《欢乐颂》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隐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躁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

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艨胧,渐渐发展到明朗,节奏鲜明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