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如题所述

式,表现为特定的法律文件形式才能成立。
(2) 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法是由国 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规范。法的强制性是由国家提供和保证的,因而与一般社会规范 的强制性不同。其他社会规范虽然也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强制, 但这种强制不同于国家的强制。国家强制力是以国家的强制机构(如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为后盾,和国家制裁相联系,表现为对违法者采取国家强制措施
(3)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调节 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概括性)。 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 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 维持社会秩序(利益导向性)。
(4) 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法具有明确的内 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可预测性)。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例1-3】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 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C. 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D. 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解析】答案为B。法不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而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
二、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 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调整它的法律规范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调整平等主体之间 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称为民事法律关系;调整行政管理关系而形 成的法律关系,称为行政法律关系;调整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关 系,称为经济法律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
法律关系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的。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法律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 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法律关系主体的数目依法律关系的具体情况而定,但 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因为最少要有两个主体,才能在它们之间形成以 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2)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什么人或者组织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是由一国法律 规定和确认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①自然人。所谓自然人,是指具有生命的个体的人,即生物学上的人,是基于出生 而取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31
(一)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指引作用。这是指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包括确定的指引、有选择的指引。确定指引一般是规定义务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有选择的指引一般是规定权利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第二,评价作用。这是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第三,预测作用。这是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第四,强制作用。这是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第五,教育作用。这是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

一 指引作用

1、对本人行为的指引对人的行为的指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个别指引(或称个别调整),即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就具体的人和情况的指引;另一种是规范性指引(或称规范性调整),即通过一般的规则就同类的人或情况的指引。(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2、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和义务性两种。这两种规范分别代表了规范性指引的两种指引形式。义务性规范代表确定的指引,即法律明确规定:人们应该这样行为(如应履行合同)或不应该这样行为(如在履行合同时不应有欺诈行为);并且一般还规定,如果违反这种规定,就应承担某种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如国家不予承认、加以撤消或予以制裁等)。授权性规范代表一种有选择的指引,即法律规定:人们可以这样行为;而且一般还规定,如果人们这样行为,将带来某种肯定性的法律后果(如国家承认其有效、合法并加以保护或奖励等)。

确定性指引是指人们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引而行为;有选择的指引是指人们对法律规范所指引的行为有选择余地,法律容许人们自行决定是否这样行为。

二 评价作用

评价作用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法律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评价作用。这里讲的评价作用的对象是指他人的行为。

在评价他人行为时,总要有一定的、客观的评价准则。法是一个重要的普遍的评价准则,即根据法来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合法。此外,作为一种评价准则,与政策、道德规范等相比,法律还具有比较明确、具体的特征。 比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是用来评价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的行政法规。

三 教育作用

教育作用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法律还具有某种教育作用。这种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有人因违法而受到制裁,固然对一般人以至受制裁人本人有教育作用,反过来,人们的合法行为以及其法律后果也同样对一般人的行为具有示范作用。

四 预测作用

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或者说,法律有可预测性的特征,即依靠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律,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他们相互之间将如何行为。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的行为,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

五 强制作用

强制作用法的另一个规范作用在于制裁、惩罚违法犯罪行为。这种规范作用的对象是违法者的行为。法的强制行为不仅在于制裁违法犯罪行为,而且还在于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增进社会成员的安全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29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国家通过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但并不是唯一的规范。社会规范还包括道德、宗教、习惯等。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法律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来调整社会关系,确保社会秩序和稳定。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强制性的,人们必须遵守。如果有人违反法律,就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总之,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之一,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行和人们权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