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有些什么草种?

请从生态 地域分布 形态等方面解释!

  主要草种有碱草、针茅、冰草,牧草质量高
  圆柱披碱草
  种中文名:圆柱披碱草
  种拉丁名:Elymus cylindricus (Franch.) Honda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披碱草属
  属拉丁名:Elymus
  形态特征:
  多年生禾草,疏丛型,须根发达。秆直立,高35—85cm,具2—3节。叶鞘无毛;叶舌长0.2—0.5mm,撕裂;叶片扁平,长4.5—20cm,宽2—5mm。穗状花序细瘦,直立,长6—8(14)cm,小穗绿色或带有紫色,长7—10mm,通常含2—3小花,仅1—2小花发育,颖条状披针形,具3—5脉,外稃披针形,顶端芒直立或稍向外展,长7—17mm;内稃与外稃等长(图21).细胞染色体:2n=6x=42.

  地理分布:
  圆柱披碱草分布于我国内蒙古,河北、四川、青海、新疆等省区,在国外,原苏联、蒙古、朝鲜、伊朗也有。

  生态特征:
  据作者等研究,圆柱披碱草种子萌发时的吸水率为96%,是我国该届牧草中吸水最多的一种。萌发时最低温度为3℃,最高温度为30℃,最适温度为20—28℃。在水分充足、温度在25℃时,其发芽率可达92.1%,发芽势达56.9%。种子萌发时,其贮藏营养物质的消耗量约占纯净颖果重量的14.8%。圆柱披碱草种子的后熟期长达227天,仅低于紫芒披碱草(237天)。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生长朋,对酸碱度有一定耐力。在人工设置的环境试验,它最适pH值为5—6;当土壤的pH值为2—3时,对种子萌发不利,其萌发率仅为3.9—7.0%,在pH值为4—11时,萌发率无显著差异(79—94%)。播种后约23天长出初生根,38天开始出现永久根,同时初生根开始衰退。生活3年的植株,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之比为12.2:1,根量集中在0—20cm土层中,占总根重的68.7%,而在50cm土层下的根系分布较少,约占总根量的5.12%。圆柱披碱草在播种当年生长缓慢,仅部分枝条可进入开花期,但不结实,于第2年开始结实。在内蒙古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返青,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入开花期,持续约18天,8月中旬至9月上旬种子成熟。在一日当中,大量开花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31—41%,一般上午不开花,开花高峰集中在13—16时内。圆柱披碱草种子千粒重为3.6—4.2g。在自花受粉条件下,结实率较高,约为68.7%,而在套袋隔离受粉时的结实率约35.2%。在强迫自花受粉条件下所获得的种子与自花受粉的种子比较,在品质上相差较大。圆柱披碱草为旱中生一草甸型,多生于山坡草原化草甸、河谷草甸,田野也有分布。目前国内有些地区引种栽培。圆柱披碱草喜轻度的酸性土壤,喜湿、喜肥沃,但也能忍耐一定的盐碱、干旱和风沙,越冬率也较高,在年降水量250—300mm的高寒地区也能生长良好。

  饲用价值:
  圆柱披碱草属于良等饲用禾草。在开花期前质地较柔嫩,适口性良好。从返青至开花前,马、牛、羊均喜食,开花后,质地迅速粗老,家畜主要采食其叶和茎秆上部较柔嫩的部分。圆柱披碱草适宜放牧或调制干草,利用年限为2—4年,在内蒙古地区有灌溉的条件下,亩产鲜草1200kg左右,在成熟期的产草量较高,但质地较粗硬,由抽穗期至结实期,蛋白质的含量下降,粗纤维的含量增高(见表21)。在结实期,茎、叶、穗的比为54.55:29.55:15.90。
  栽培要点:
  圆柱披碱草对播种前的要求不严,在旱作条件下,以雨季播种为宜。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晾晒、加温,变温和去芒处理。在播种前一年最好深耕土地,施入适量的底肥并配合播前耙地措施;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在播前灌溉1次。播种量为每公顷15—30kg,行距15—30cm,播深3一4cm,播后镇压。圆柱披碱草一般为一次性刈割牧草,再生性弱,调制干草的适宜刈剂时期为抽穗期至始花期。由于种子不易脱落,应尽可能在种子完熟期采收。在内蒙古灌溉条件下栽培,每公顷可产种子825-975kg。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应加强消灭杂草措施。
  http://www.rsqdz.net/fileread.aspx?t_id=34&page=1
  冰草
  种中文名:冰草
  种拉丁名:Agropyron cristatum (Linn.) Gaertn.
  种别名 :野麦子、扁穗冰草、羽状小麦草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冰草属
  属拉丁名:Agropyron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状根,密生,外具砂套;疏丛型。秆直立,基部的节微呈膝曲状,高30—50厘米,具2—3节。叶长5—10厘米,宽2—5毫米,边缘内卷。穗状花序直立,长2.5—5.5厘米,宽8—15毫米,小穗水平排列呈篦齿状,含4—7花,长10—13毫米,颖舟形,常具2脊或l脊,被短刺毛,外稃长6一7毫米,舟形,被短刺毛,顶端具长2—4毫米的芒,内稃与外稃等长。

  生态特征:
  冰草是草原区旱生植物,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和抗寒性,适于在干燥寒冷地区生长,特别是喜生干草原区的栗钙土壤上,有时在粘质土壤上也能生长,但不耐盐碱,也不耐涝,在酸性或沼泽、潮湿的土壤上也极少见。冰草往往是草原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种。在平地,丘陵和山坡排水良好较,干燥的地区也经 常见到。冰草分蘖能力很强,当年分蘖可达25—55个,并很快形成丛状。种子自然落地,可以自生。根系发达,入土较深,达1米,一般能活10—15年。冰草返青早,在北方各省(区)4月中旬开始返青,5月末抽穗,6月中下旬开花,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 9月下旬—10月上旬植株枯黄。一般生育期为110—120天左右。

  饲用价值:
  冰草草质柔软,是优良牧草之一,营养价值较高(表2—1),但是干草的营养价值较差,在幼嫩时马和羊最喜食,牛和骆驼喜食。在干旱草原区把它作为催肥牧草,但开花后适口性和营养成分均有降低。冰草对反家禽的消化成分亦较高(表2—2)。冰草在干旱草原区,是一种优良天然牧草,种子产量很高,易于收集,发芽力很强,因此,不少省(区)已引种栽培,并成为重要的栽培牧草,既可放牧又可割草;既可单种又可和豆科牧草混种,每亩可产干草100公斤,高者每亩可产133.3公斤。冬季枝叶不易脱落,可放牧,但由于叶量较小,相对降低了饲用价值。由于冰草的根为须状,密生,具砂套和入土较深特性,因此,它又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和固沙植物。

  地理分布:
  冰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省(区)干旱草原地带,在国外分布于欧洲、苏联的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和蒙古。

  栽培要点:
  冰草春夏季可播种,一般4—5月为宜,播种前要精心整地,千粒重为2克左右,每亩播种1—1.5公斤,一般条播,亦可撒播,覆土2—3厘米。由于幼苗期生长缓慢,因此,要及时中耕除草。种子成熟后易脱落,应及时采收。播种当年叶量占总产量的70%左右,茎占30%左右,二年生以后叶量减少,包括花序在内占45%,茎占55%。其产量如表2—3。冰草在不同生长期的产量,栽培草以开花期产量为高,再生草也是同期的为高。相反,野生草以抽穗期较高,。

  牧草学名: Festuca rubra L.

  来源与分布: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寒带地区,欧亚大陆都有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及西北各地都有分布。多生于山区草坡,在稍湿润的生境形成繁密的草甸。在内蒙古呼盟、锡盟、大兴安岭多有分布,为冷湿地牧场重要草种。南方各省多分布于山地上部,如贵州梵净山上部等形成山地草甸。北京附近常见于林缘灌丛之间。

  牧草形态:多年生禾草,具横走根茎。秆疏丛生,基部斜生或膝曲,兼具鞘内和鞘外分枝。秆细,高 45—70 厘米,具二至三节,顶节位于秆下部三分之一处。叶片对折或内卷,宽 1—2 毫米,长 10—20 厘米。叶鞘基部者长,上部者短于节间。分蘖叶的叶鞘闭合。成长后基部叶鞘红棕色,破碎呈纤维状。圆锥花序狭窄,长 9—13 厘米,宽 0.5—2 厘米。每节具 1—2 分枝,分枝直立或贴生,中部以下常裸露。小穗淡绿或先端紫色,含 3—6 小花。颖狭披针形。外稃长圆形,具不明显的五脉。第一外稃具短芒。颖果长菱形,不易脱落,遇雨潮湿常在果柄上发芽。约 6—7 月开花。

  牧草特性:紫羊茅为根茎性中生禾草,常藉根茎进行繁衍。能适应潮湿的或干燥区湿润生境,无论在水湿的滩地或山区林缘都能发育为丛密的草甸。由种子萌发的植株,初期发育缓慢,当年不能形成生殖枝,在播种后三、四年才能充分发育,但已形成的草丛,春季萌发后或利用后的再生草生长很快,利用期长,属于长寿的多年生草。在气温达 4 ℃ 时,种子开始萌发。生长最适温度约 10—25 ℃ ,当气温逐渐升高时,影响其再生力和产草量。我国南方,夏季炎热,干旱,影响紫羊茅的生长,在草地利用、管理上,应适当控制放牧强度,防止草场退化。紫羊茅是长日照植物,春季返青早。在华北、华东地区, 4 月初返青, 5 月下旬抽穗,花期 6 月上旬, 7 月中旬种子成熟。绿色期长,约到 11 月上、中旬始枯黄越冬。耐寒性较强,在北方,次于冰草,但较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草耐寒性稍强。喜凉爽湿润条件。不耐炎热,当气温达 30 ℃ 时,出现轻度蔫萎,在 38—40 ℃ 时,植株枯萎。在北京越夏死亡率可达 30% 左右,春秋季生长良好。但在海拔 800 米以上的低中山地种植,则表现常绿的性状。在华北地区可作冬春季放牧型青绿饲料。抗病、抗虫性较强,较少受病虫害的侵袭。根系发达,入土深度可达 100—130 厘米,但主要根层集中在 10—20 厘米土层中。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能耐瘠薄土壤,在沙质土壤生长良好,根系充分发育;在粘土、沙壤土均可种植生长。能耐酸性土壤,在土壤 Ph 值 4.5 时,能够生长。但以在 Ph6—6.5 中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喜湿润,耐水淹,在肥沃的土壤能很快建植成稠密的草地。再生力强,刈割 30—40 天后,可以迅速再生,恢复可利用的草地。利用年限长,一般可利用 7—8 年。栽培草地可利用 10 年以上,是建立人工放牧草地和混播草地的优良草种之一。紫羊茅的植株性状生长不稳定,很大程度依靠遗传性能,应根据生产需要的性状,提纯复壮,以防止退化。根据水肥需要和管理措施提高产量,可有较大的潜力。生长后期,多施氮肥,易使叶片徒长,分蘖增加,造成群落的透风、透光不良,易发生倒伏。紫羊茅具有厚密的植丛,浓绿的叶部,有适应土壤的能力,能耐频繁的刈割,生长发育整齐,能保持一定的嫩绿颜色,常采用作草坪植物,常与翦股颖等植物培植为优质的细叶草坪。坪种经过选育过程,现在已培育成多种优良的草坪植物。并以植物上部生长有限,下层发育繁盛,常用作果园覆盖植物。根系发育,也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紫羊茅适口性良好,牛、羊、兔、鹅等各种家畜都喜食,在供给家畜青饲料有良好的价值。粗蛋白质占干物质的 21% ,粗纤维只有 24.6% 。紫羊茅的有机质消化率( % ),较羊茅高 10% 。紫羊茅主要用于放牧,亦可用以调制干草。叶片纵卷闭合,除抽穗开花时,外观似茎的部分几乎全部是由叶片和叶鞘组成的 “ 叶类茎 ” 。从茎叶比看,叶片所占的比重是非常高的,除生殖期外,几乎全部由叶组成,而且质地柔软,利用率很高。

  栽培技术:紫羊茅种子很轻, 1000 粒重约 0.7—1 克,每公斤 136 万粒。发芽率高,但顶土率较小,播种时需要注意浅覆土。播种前要精细整地。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可春播、夏播或秋播。北方以雨季播种较好,出苗快,杂草危害程度较轻。条播,行距 15—30 厘米,播深 1—2 厘米,也可撒播,或与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混播。播种量 1—1.5 公斤。如用于绿化草坪,播种量需 4—5 公斤。紫羊茅前期生长很慢,须注意除草,特别春播时,除草尤为重要。播种前应施用充分的有机肥料,对根系发育,幼苗生长和促进分蘖都有明显的作用。生长初期,地上部生长缓慢,对氮肥的需要不很明显。在放牧或刈割后应及时追施氮肥,一般每亩施硫铵 15—25 公斤,对于促进分蘖,恢复生长有促进作用,并可结合灌水效果明显。在酸性土壤中,苗期需要一定量的过磷酸钙,如每亩施用 20—25 公斤,对于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发育都很重要。采种时,春季不宜放牧或割草,待穗部变黄后即可采种。穗长约 15—20 厘米,可以采收穗部,然后刈割秸秆。颖果不易脱落,不及时收割,遇雨可能在果柄上萌发生长。

  常见牧草病害:禾草麦角病、禾草霜霉病。

  常见牧草虫害:亚洲飞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西伯利亚蝗、草原毛虫类、意大利蝗、蛴螬 、蝼蛄类、金针虫类、地老虎、大垫尖翅蝗、小麦皮蓟马、麦穗夜蛾、跳甲类、叶蝉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29
我在我家后院种过东虫下草!
真的@后来张大以后都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