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翻译: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如题所述

这句话的翻译是:伯夷为了贤名死于首阳山下,盗跖为了货利死于东陵山上。这两个人为了不同的东西而死,但他们在残害生命、损伤本性方面是一样的。

出处:《庄子·外篇》

选段: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

译文:

伯夷为了贤名死于首阳山下,盗跖为了货利死于东陵山上。这两个人为了不同的东西而死,但他们在残害生命、损伤本性方面是一样的。为什么就一定要肯定伯夷而否定盗跖呢?天下人都在为某种目的而献身。那种为仁义献身的,世俗之人把他们称之为君子;那种为财货献身的,世俗之人把他们称之为小人。

扩展资料:

庄子有辩证的头脑,但他看问题却常常不考虑形相的、现象的、外因的差别。这种思想方法在《齐物论》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而在本篇又有了同样的发挥。臧与谷都丢了羊,至于为什么会亡羊则可以不必追究。所以在庄子眼里,小人和君子,伯夷和盗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样也就否认了现实世界价值的、情感的区别。

可是现实世界却正是通过外在的形相、现象和外因来表现出它的无比丰富性。如果这个世界只剩下赤裸裸的基本原素,那么这个活生生的世界也就不存在了。诚如黑格尔所喻示的,氢、氧、碳并不是肉。臧与谷虽然都丢了羊,但是“这一个”臧的亡羊, 与“那一个”谷的亡羊却是不同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24
伯夷为了自己的声名而饿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利益而死在东陵。这两个人,为了不同的东西而死,但就对他们自己的生命造成的伤害来说,其实是一样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7-24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从伯夷和盗跖都没有能寿终正寝的角度说,他们的死是一样的,都是残生伤性的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