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民居特点

如题所述

窑洞文化。

黄土高原之上,沟壑纵横之间孕育着黄土地独特的文化,遍布在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上的窑洞,便是这种文化的直接体现。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汉族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陕北的窑洞分为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窑洞是陕北一种古老的民居形式,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居穴。

地貌情况: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六盘山与吕梁山之间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比例。

据此可将黄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8

窑洞

窑洞是西北黄土高原的一种居所,已有数千年历史。人们利用高原厚实的黄土层和有利地形,凿洞而居,省材省料、冬暖夏凉,还不占用有限而宝贵的耕地。

如今,行走在黄土高原上,新落成的窑洞错落在沟峁之间,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入住新型窑洞。据统计,近十年间,延安的150多万农业人口中,有一半以上的农户迁入石窑。

扩展资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西北革命根据地,以亲身见闻写成了《西行漫记》一书,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正是在延安的窑洞里,他和毛泽东就中国的革命道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很多延安人已经住进了楼房,但还是愿意来农村体验传统的窑洞生活。依托丰富的革命传统和遗迹,以及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等机构的师资力量,康坪村现已建成了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户外拓展培训基地等,并依托教育培训带动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资料:人民网-延安窑洞成特色民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民居形式以窑洞为主,因为此种房屋结构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且窑洞多依地形而建,具有很强的集聚性,充分适应了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和性质,即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2-08
窑洞建筑具有坚固耐用、节省资金、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0C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0C左右,中午晚上休息还要盖上被子,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第4个回答  2016-12-23
黄土高原建筑特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