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本真教育?

如题所述

回归教育本质,端正教育价值观与质量观。

教育的本真在于“使人成为人”。号召教育工作者办学,自觉“立德树人”,培养具有“责任心”和“个性化”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梦”腾飞的强大动力。

这种教育需要自我反思、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理解、主体与客体经验的融合。用雅斯贝尔斯的话说,这是一种“陶冶”。在修养过程中,知识的占有成为获得精神内容的代词。教育教学活动是实现精神目标的唯一途径。

研究和职业教育具有精神修养价值。在帮助学生精神的同时,教师在学生的心中播种智慧的种子,并贯穿学生一生的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必须为每个人的智力和精神发展创造一个氛围和环境。


扩展资料:

本真教育的方式:

教育人应该首先教育道德,成才必须先成人。培养学生的修养,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是学生成功的基础;实施成功的教育和欣赏教育,使学习充满幸福感,是学生成功的动力。

有针对性、有差异性的因材施教、同堂异步是学生成才的手段。真实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真实性,让学生享受无尽的快乐学习之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本真教育:快乐学习之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追寻教育之本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坚守教育本真 自觉立德树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0

本真教育:就是合乎自然规律,不忘初心,回归教育本源,在尊重生命本态的前提下,务本向善、求真立美,让人成为世间最美存在的教育。这里的“自然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与学习材料的逻辑规律。

本真教育的理论基础植根于博大精神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初含义是“引出”,是把个体内在的天赋本性引发出来,从自然性引向社会性,从个体性引向总体性,从单一性引向普遍性,从现实性引向历史性,把人的心灵、精神从低处引向高处,从黑暗、潮湿引向光明、温暖。

扩展资料 

柏拉图说:“教育实际上并不像某些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所宣传的那样。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真正的教育是促使灵魂的转向。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中,让他们在完善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因此,本真的教育是精神性的,而非物质的;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是怀有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态度并坚持自身的独立价值和本然品质。

坚守教育本真就是要回归教育本质,端正教育价值观与质量观。教育的本真在于“使人成为人”。呼吁教育家办学,自觉“立德树人”,培养出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责任感”与“个性化”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中国梦”腾飞的强劲推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追寻教育之本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坚守教育本真 自觉立德树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本真教育就是教育孩子一个人最本质最需要的东西,不单单是课本学习,也会有生活常识,内心品德的塑造,事物好坏的辨别。综合来说就是包括知识在内的文化教育,使知识回归其文化,使教育回归其本性。

    本真教育的“本”,即是根本之“本”,回归教育的本源,回归教育的本质,把解放人的智慧,提升人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能力,“本”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最终归宿

    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有害的。只有那些能够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够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相联系起来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应用,在于人们对它的积极掌握,即存在于智慧之中。知识的价值完全取决于谁掌握知识以及他用知识做什么,本真教育目的就是知识有所用,让孩子认清知识的本质而非死记知识。

第3个回答  2013-11-11
教育是价值关涉活动,教育改革是人们按照自己价值标准促使教育从实然到应然的转变过程。好的教育是人们在观念上对理想教育的体现,也是人们教育实践上的目标追求;既有现实的超越性,也有实现的可能性。好的教育不是带情绪化的个性判断,而是代表公共利益的理性抉择。反思当前我们认为的“好的教育”,实有一些澄清的必要。
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当前教育改革中,各种教育理论纷呈出现,生命教育、创造教育、闲暇教育、赏识教育、超越教育等,以及完全由西方引入的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新概念、新名词陆续涌现。被冠以各种新名称的教育改革实验在各地纷纷兴起。诚然,全新的理论活跃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当前教育弊端的反思,丰富了他们的理论视野,也切实从教育实践层面上推进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但是,当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否就是最适合的教育理念?从西方引入的教育话语能否解决我们自己的教育现实问题?
任何教育理论都有其适用的针对性和局限性,纵观教育史上各种教育思潮和流派,没有哪个称得上是普适有效和绝对正确的。自赫尔巴特创立独立的“科学教育学”以来,各种理论派别缤纷呈现,各种思想流派轮番上场,从自然主义到传统教育学派,从进步主义到要素主义,从结构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世界教育理论发展经历了一个躁动的发展进程。但是,教育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因此照搬别人的理论,带来的只会是实践运用上的“不适症”。我们的教育思想,应该根植于自身的传统与现实。西方的话语可以给我们以启发,但绝不能作为我们现代教育理念创生的基础。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一定带来好的教育(实际上也不存在所谓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只有适合于某个时期、地域的合适的教育理论),而是具有最适合的教育思想催生出好的教育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化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世界,也引发了教育的革命。信息化教育带来全新的教育观念,形成了新的学习理念,如教育对象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空间的拓展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现代信息技术甚至被称为是通向教育现代化大门的制高点。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各地中小学纷纷追求教育的信息技术化,把信息技术看作是对传统教育的彻底革命,为信息技术教育高唱凯歌,把它当作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关键标准。
诚然,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技术保障,对提高教育效率、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是否就是好的教育呢?其实道理并非这样简单。现代信息技术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因素。信息技术引入教育,带来许多不期而至的问题,如网络、电脑是教育的手段还是教育的替代品?在网络课面前,教师是否消亡了?模拟时空课堂可以代替传统的真实课堂吗?事实上,网络、电脑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能成为其替代品。
拥有“气派大楼”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当今,在我国先富裕起来的一些地区,甚至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地区,校园建得大气、楼盖得气派的学校并不少见,建“大楼”,引“名师”,花费上亿元打造一所学校也不是鲜有的现象。但是,置身经过精雕细琢的充斥钢铁、玻璃的现代化校园,似乎感觉一种教育的核心东西———学校文化的式微。一所优秀学校吸引人的地方,首先在于好的学校文化,而不在于校园之多大,大楼之多高。许多成功学校办学成功之处在于有特色,特色是学校强劲的生命力。教育的精髓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传播先进文化,而校园建筑设施只是其外在条件。过分追逐其外在条件建设,有可能让教育的本真意义失落。
第4个回答  2014-02-06
以心灵唤醒心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