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西去世前 三毛的作品有哪些? 荷西去世后三毛的作品又有哪些?

谢谢回答.. 最近很想买她的书,问这个问题觉得可以让我更多的了解她...

荷西去世前三毛的作品:

1、《撒拉哈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 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

2、《雨季不再来》

该书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记录了三毛17岁到22岁的成长过程,真实呈现出三毛少女时代的成长感受,辍学、自闭、叛逆,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后,渐渐成长为独立自信的青年,这本书中透露的纯真情怀和异质美感,可以清楚地印证她传奇性格的痕迹。

3、《温柔的夜》

该书延续了三毛一贯的写作风格,记述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上的生活 。《温柔的夜》延续了三毛一贯的写作风格,阅遍种种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温柔观照,真挚动人。

荷西去世后三毛的作品:

1、《背影》

三毛是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丈夫荷西,因为一次潜水意外事故去世,至情至性如三毛,自然对挚爱离世痛不欲生,精神与身体几近崩溃。打理荷西葬礼期间,三毛的父母从台湾赶到北非,安慰照顾自己的女儿。选文写的是母亲为我买菜时的背影。

2、《我的宝贝》

是描写静物的,她将自己走遍万水千山收集的86件“宝贝”,一一拍照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使之存入了自己生命的“博物馆”。时间久了,便也成了三毛生命历史的一个个有价值、有故事的“文物”。

3、《梦里花落知多少》

一书里讲了她失去丈夫荷西之后的生活,从低沉失落、极度的痛苦到慢慢走出来的蜕变,这个时期也算是三毛写作的高峰期,她勇敢的慢慢的去接受这个事实,失去了至爱的人。

这部作品看起来很平凡很平淡,似乎没有其他作品那么的华丽,而是用朴实的语言在记录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以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点点滴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1

荷西去世于1979年9月30日,以此时间点为分界线。

三毛1979年9月30日之前的作品有:

三毛1979年9月30日之后的作品有:

扩展资料:

1、三毛作品特点: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

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语,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到她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

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来,并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如在《哑奴》中,三毛成功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活在深重苦难之中毫无人身自由,却又充满了爱和智慧的黑人奴隶形象。

三毛在文章中对人物和景物进行了大量的白描。她总是写原生态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为的雕琢。三毛刻画的人物也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进行白描来再现真实的人物形象的。

三毛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表现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统一的性格,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文字里总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沙漠中的饭店》是记述她和外国丈夫荷西吃中国菜的乐趣。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和谐生活的障碍,相反却成为这对柴米夫妻快乐的源泉。《结婚记》则记录了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的戏剧性过程,种种滑稽可笑与庄严的结婚仪式交织在一起。 

2、荷西:

荷西·马利安·葛罗,出生于西班牙哈恩省(Jaén)的安度杜尔市(Andújar)。家中老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妹。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陈平)的丈夫。

1973年,在非洲沙漠小镇(今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阿尤恩)与三毛结婚;婚后定居于西属撒哈拉的加那利群岛大加那利岛北部的一个叫做Teide的小镇上的海边社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三毛

百度百科 荷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25
  三毛的写作风格在一生里有很大的变换,其中以荷西的死亡为分界线,风格变化最大
  三毛的书每次出版都会有不同
  现在以最新版的三毛全集为例
  《雨季不再来》
  这个是三毛最早的作品(但好像不是最先出版的),里面的文中都是她很年轻的时候写的,有一种终于长大了,蝴蝶蜕变的感觉,最新版里,这本书将三毛后期出的《倾城》也收集了。这两本书都很不可多得好散文。其中有两篇《蝴蝶的颜色》和《倾城》读了好多遍,是我的大爱啊!
  《稻草人手记》
  《撒哈啦的故事》
  《温柔的夜》
  这三篇是三毛在与荷西结婚期间写的,风格不一样,温柔的夜和稻草人手记,不知道怎么说,就是那个时期的一些感想和生活?撒哈拉的故事写得特别好,风格很明快,写的是沙漠里的生活,虽然沙漠寂寥,但是三毛就是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看完这本,我就在想,世上怎么会有活得如此潇洒,恣情恣意的人啊!
  《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个风格就悲了,是荷西刚去世时候的作品,里面大部分都和荷西有关,那样深深的怀念与眷恋。收录了《背影》、《梦里花过值多少》、《闹学记》这三本书。
  《万水千山走遍》
  这个是荷西死后大约两年,三毛的作品。出版社出钱,让三毛去美洲旅游,每到一个国家,就写一篇文章,关于在那个国家发生的事情什么的。
  《送你一匹马》
  送你一匹马是荷西走后很久她写的作品,很好的散文
  《亲爱的三毛》
  这个作品把三毛出版过的作品《随想》和《谈心》收录到了一起而已。《随想》是一些生活感悟,《谈心》是书信,里面有一些读者心里迷惘时给三毛的信,以及三毛劝解他们的回信。里面还有一个分类《亲爱的三毛》,但是我没记得三毛出版过这本书,可能是将别的书的一些文章搬过来了。
  《我的宝贝》
  这个要说一下,里面是三毛这么多年收集的宝贝,你在别的文章里有的时候会看到三毛经常提到一些东西,然后就会特别想知道,这东西到底什么样啊?这本书里就会让你看到啦,每个宝贝都会配有图片,彩页的,真的很好看。
  《滚滚红尘》
  这个是三毛最后一部作品,拍为电影《滚滚红尘》,林青霞个秦汉主演,要说的是,三毛写的是就是剧本,不是小说,很多人求滚滚红尘的小说让我很无语啊。
  《流星雨》
  这个不算是三毛写的,是在她去世后整理的,三毛曾经的演讲,还有一篇三毛说书,武松和他的两个嫂嫂。。。。。。正版书里还附送三毛说书(就是武松那个)的录音,三毛的声音细细的。。。
  好了,以上就是三毛的作品,应该是很全了。。。。。。其余的全集什么的都是从以上选出一些精品文章。
  我觉得你要是开始看三毛的作品,上面的介绍应该能给你帮助的。要是买书的话,《我的宝贝》和《流星雨》这两本,一定要是正版。
  能说的就这么多了,毕竟三毛去世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所以有些地方可能说的不大对,请包涵。新版和旧版有很大的差别,里面的文章都互相的乱了。新版里删了很多文章。原本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里,有两篇《在风里飘扬的影子》、《童话》,这是西沙写的,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写三毛,写得特别好,但是新版里删了,你可以去网上查查看,还有《倾城》里面最后一两篇《评'胆小鬼'》 《读三毛的'倾城'》 ,都是不可多得的读后感。。。写作文的时候抄。。。O(∩_∩)O~
  呼~~~打了这么多字,累死我了。。。
  ps:
  三毛是我最爱啊最爱啊~~~
  永远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爱三毛。。。。。。。O(∩_∩)O~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5-17

一、荷西去世前三毛的作品:

二、荷西去世后三毛的作品:

三、简介:

1、三毛:

三毛(1943—1991),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2、荷西:

荷西出生于西班牙哈恩省(Jaén)的安度杜尔市(Andújar)。家中老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妹。

1973年,在非洲沙漠小镇(今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阿尤恩)与三毛结婚;婚后定居于西属撒哈拉的加那利群岛大加那利岛北部的一个叫做Telde的小镇上的海边社区。

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拉帕尔马岛的海中潜水时遇意外丧生。荷西之墓位于圣克鲁斯德拉拉帕玛城市公墓(El Cementerio de Esta Ciudad, Santa Cruz de La Palma)。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