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草在古代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如题所述

  “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
  诗词鉴赏:古诗文中“征蓬”意象详解

  “征蓬”,即飞蓬,飞向远方的蓬。“蓬”,草名,俗称扎莫棵。蓬草一干分枝数十计,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枯后往往在近根处被风折断,由于外呈圆形,似草球,遇春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也叫“飞蓬”、“飘蓬”、“转蓬”、“孤蓬”。依其断根飞向远方,而且飘泊无依的特点,在古诗文中,“征蓬”就象征着天涯游子。游子离开家乡,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断根;游子行无定点,居无定处又如同蓬草的飘泊无依,所以,一般来说,当诗人孤身在外,或送别友人,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思乡念友的时候,便用征蓬来寄托心曲。

  温庭筠《过陈琳墓》:“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这是一首怀古诗,实际上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即表面上是过陈琳墓而凭吊古人,其实是感叹自己身世遭遇,无人赏识。陈琳以文章名世,曹操的军国檄文多出自其手,词人过古迹而思遗文,在钦慕陈琳之余,感叹自己以飘蓬之才而不为人所用,因此黯然神伤。

  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本是一首爱情诗,写爱情被阻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一点通”的感叹,但感叹之余,不知不觉中催促上班的鼓声已经响起,官场应差的时间到了,自己不得不象飘转不定的蓬草一样,匆匆走马兰台(任职的地方)。作者自比转蓬,把对美好爱情的想望和对官场生涯的厌恶融合起来,抒写自伤身世的心理。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一生多次旅居在外,飘泊无定,有如飘蓬,这一次又是与友人宴别离去,顿生旅愁,所以“长恨飘蓬”。并在词中写到烟柳、孤雁、落日等令人感伤的意象,表现一个饱经风霜的旅人的飘泊之感。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作者以“雁”、“蓬”作比,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五处,各自飘零,各各像分飞千里的孤雁,形影相吊;又像是秋天里断根的蓬草,辞别故乡流落他方。

  李白常在送别诗中采用飞蓬的意象感叹友人的身世飘零。如: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中想像这次分别后,友人就像是孤蓬一样,万里之外,飘飞无定。怀想之情,意在言外。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为杜甫饯别,赠诗中想像两人分别后,各自会像飞蓬一样飘流远方,相见时难矣。此情说不尽,且尽饮杯中酒,让一切离情别恨都寄予在酒中吧。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3
“蓬草”在古诗代文中一般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望采纳O(∩_∩)O谢谢!
(*^__^*) 嘻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28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把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勇“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第3个回答  2011-12-23
征蓬 
  (1).犹飘蓬。比喻飘泊的旅人。 南朝 梁 吴均 《闺怨》诗:“胡笳屡凄断,征蓬未肯还。” 唐 王勃 《冬郊行望》诗:“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蓬。”
  (2).泛指远行之人。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征蓬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
第4个回答  2011-12-27
远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