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有何优越性?

如题,哪位高人指点指点!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以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为根本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可能脱离人民这个历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存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而且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制度保证的直接承担者;不仅是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知主体,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践者;不仅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活动的价值主体,而且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推动者。
我们只有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使最广大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政策的和法规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才能竞相迸发,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才能充分涌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是以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为根本条件的。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按照人民的愿望拓展前进道路,是社会主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根据人民的意志把握改革创新的契机,是社会主义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努力把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是社会主义赢得最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的唯一途径。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深刻教训之一,就在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未能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结果导致社会主义严重偏离正确轨道,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和困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中蓬勃发展,日益显示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正确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自觉把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贯彻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始终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去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把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作为自己繁荣发展的内在根据和条件,不仅能从后者那里获得万世不竭的“能源”,而且还将随着人民这个历史主体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力的增长,使自己赢得新的更大的优势。
必须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由于社会多样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由于广大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不断增多,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将日益得到提升,他们创造历史的社会作用也将日趋普遍地凸显出来,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25
  第一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私人手里,生产的目的是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这就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弊病。首先是整个社会经济被分割成千千万万个资本家私人经营单位,他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以资本家追逐利益为转移,他们各有各的打算,并且互相激烈竞争,所以,整个社会生产不可能有通盘计划,而是瞎摸瞎碰,处于无政府状态;同时,社会生产越是发展,越是给资本家带来大量利润,而工人生活水平提高,却大大落后于生产和社会财富增长的程度。这样,生产发展与群众购买力相对萎缩之间就发生尖锐的矛盾。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周期地发生危机。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西德,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经历了四次到七次大的经济危机,每次危及都造成大批工厂,企业倒闭,千百万工人流落街头,大量的工农业产品被强制销毁,使社会人力,物力遭受惨重损失,严重阻滞了社会生产的继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基本生产资料都是劳动人民的共有财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使国家能够运用统一的计划,协调各生产部门的关系,组织和指导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全社会 的人力,物力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合理的使用。即使有时候由于工作指导的失误,发生了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的情况,也能够由国家自觉地进行调整,使之从新达到平衡,稳步地向前发展,避免资本主义国家那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第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对人剥削人的旧制度的彻底革命。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在对社会产品作了各项社会扣除之后,以劳动为尺度,给劳动者分配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实现这一原则,劳动人民在也不是为地主资本家卖命,而是为自己,为社会 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劳动,能激发劳动群众的极大热情,促进生产发展。列宁说过,在按劳分配原则中,‘包含了社会主义的基础,社会主义力量的取之不尽的源泉,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不可摧毁的保障’。它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一个重要方面。
  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行按资分配,劳动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大多为资本家所占有。例如,目前美国十大垄断财团的资产总额,已超过八千亿美元,他们控制了美国的产品总量的70%~80%,其中的洛克菲勒才财团,1863年时,仅有四千美元资金,有老洛克菲勒开炼油厂,残酷剥削工人发了家,到现在,这个财团的资产已达两千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一大财团,这充分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充满血和坑脏东西的丑恶本质。
  目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虽然比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但正如马克思所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事实上,在现今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增长率,远远落后于资本家利润的增长率,如美国五百家最大公司,1975~1977年利润由378亿增至525亿美元,增长39%,而工人的工资从1967~1976年却只增加5%。可见,工人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都流入了资本家的腰包。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完全用于社会,相当大一部分直接用于人民,只要经济建设的方针对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农轻重的关系等处理得当,人民群众的生活必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有较大的改善。
  第三,社会主义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人民群众享受着广泛的民主权利,劳动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有权管理国家,管理各项经济文化事业,国家也从法律,物质上,为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保障。这是任何资本国家都不能办到的。
  有人看到西方国家有议会,实行民主选举,就以为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民主。实际上,西方国家尽管有五光十色的民主形式,但它毕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只能是供资产阶级少数人享用的民主,是对劳动人民的专政。在那里,国家的真正主宰者,是各个垄断集团,大资本家及其政治代表,劳动人民谈不上有真正的民主权利。美国资产阶级学者马尔库塞就曾在【白宫的柏拉图】中写道,在美国,民主是属于少数人的,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就必须改变现存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
  第四,社会主义有着高度的精神文明,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革命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公有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都与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忠诚老实,以及勤劳,节俭,团结,友爱的美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等等,逐渐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作为领导阶级的无产阶级,他的先进的科学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成为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成为各项工作的统一指导方针,指导着人们同心同德地为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奋斗不懈。
  与此相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们没有共同理想,信念,精神空虚,颓废,社会文化腐朽,萎靡,黄色戏剧,电影。音乐充斥社会,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猖狂,社会风气严重败坏,据统计,美国近年来平均每24分钟就发生一起凶杀案,每10秒钟就有一家被盗,每7分钟有一名妇女被强奸。美国有近1千万赌徒,4300多万人吸毒,日本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5万,西班牙平均每半小时就有一人因酗酒死亡。这些光怪陆离的腐败现象,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十分腐朽。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已被实践证明并有待进一步发展
  有人觉得,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在理论上可以讲得通,但在实践上似乎还看不出来。不对。应该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早已为实践所证明,并有待于在未来的实践中进一步发挥。
  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经济建设,曾经在实践上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20年前后,当苏联刚刚结束国内战争时,不少西方国家曾经断言,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恢复苏联的经济,更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事实是;从1921年~1951年苏联工业生产增长了11.7倍,而同期,美国只增长了1倍,英国只增长了60%,法国只增长了4%。这样,连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从朝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的对比来看,朝鲜1957年~1970年,平均每年增长19.1%,罗马尼亚1951年~1976年,平均每年增长12.9%,南斯拉夫1948年~1976年,平均每年增长9.5%,而从1951年~1870年英国每年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美国是4.1%,西德7.5%。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发展速度,一般都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国家。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三十年来,从1950年到1978年,我国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3.5%,如果从我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1952年算起,到1978年,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每年仍然达到11.2%,而同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正处在所谓战后飞速发展时期,工业产值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也不超过6%左右,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2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1.“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公正、更公平、更先进、更科学的社会制度”。
  2.社会主人与社会公仆的区分,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分权原则。
  就目前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制度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精髓,又切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
  新中国60年,是经济建设硕果累累的60年。中国不仅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既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又注重加强宏观调控,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证。经过60年奋斗,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当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中国的果断决策和政策效应,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许多外国政治家、学者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了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新中国60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60年。中国从实际出发,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这套制度同时借鉴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面对举世震惊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国展现出的紧急应变能力、动员能力和众志成城的集体意志,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巨大威力。许多国外学者由衷地赞叹:“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激发了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
  新中国60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6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致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60年来,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全社会展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必然要求。6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岁,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免除,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成就激励斗志,历史昭示真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再一次深刻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繁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充分地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就一定能创造更大的辉煌,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明天。
第3个回答  2011-12-06
精神境界比较高,理想状态下有优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