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的故事200字

如题所述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用鲍叔的一部分财产,鲍叔却一直待他很好,不因这而生怨言。后来鲍叔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据说,周初分封了几百个诸侯国,到春秋时期只剩下一百多个,其中比较大的只有齐,晋、楚、秦、鲁、卫、燕、宋、陈、蔡、郑、曹、吴、越等十几个国家。这些诸侯国,都想自己当上霸主。因此,大国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主要特点,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

这就是历史书上所说的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庐、越王勾践。齐桓公最先当上了霸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鲍之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01
春秋时代有“五霸”,就是五个政治上称霸的君主。五霸中的第一人是齐桓公,可是齐桓公能够称霸是靠管仲的辅佐,如果没有管仲,齐桓公就成不了霸业;不过,管仲如果没有他的朋友鲍叔牙,管仲也无法建立他的事业,管鲍之交是历史上的一件美谈。

  管仲是齐国人,字夷吾,少年时结交了一个好朋友名叫鲍叔牙,两人一同做生意。管仲家里比较贫穷,每次做完生意,结账时,管仲都会偷偷地自己多分一点钱。鲍叔牙知道管仲的行为,但一想管仲家里贫穷,又有母亲要奉养,需要多一点钱,也就不计较了。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弃商从政,管仲跟随齐国的一个贵族——公子纠。鲍叔牙则在齐国另一个贵族——公子小白的身边做事。当时齐襄公在位,襄公荒淫无道,引起了内乱,襄公被杀,齐国一片混乱,公孙无知自立为君。

  当齐国大乱之时,管仲和召忽陪伴公子纠逃往鲁国避乱,鲍叔牙则陪伴公子小白逃往莒城。不久,公孙无知被杀,齐国无主,齐国的正卿高侯迎接公子小白回去担任齐国的国君。

  鲁国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准备送公子纠回齐国。同时,为了防止公子小白先回到齐国,便叫管仲带领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果然,在从莒城到齐国的大路上,管仲的军队遇到了公子小白。管仲在很远的地方,拉开了弓,对准公子小白射了一箭。这一箭正射在公子小白的金属制的腰带上,所以公子小白并没有受伤。然而,公子小白却机警地倒下去,假装被射死,让随从的人抬入军中,立刻撤退。

  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经被射死,立刻派人到鲁国去送信,要公子纠从从容容回到齐国,齐国的王位非公子纠莫属了。

  但是,公子小白却早已悄悄地从小路赶回齐国,被齐国的大臣们拥立为齐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等到公子纠带领鲁国的军队到达齐国边境的时候,才知道公子小白已经取得齐国国君之位,而且齐国派了军队来抵御公子纠。于是齐兵和鲁兵在齐国的乾时(山东省博兴县南)打了一仗,鲁兵大败。

  齐桓公得胜以后,立刻逼迫鲁国杀了公子纠,召忽见大势已去,也就自杀而死。但是,管仲却不肯死,鲁国便把管仲捆绑起来,用囚车送到齐国。

  管仲被押解到齐国,齐桓公下令将管仲处死。

  “且慢,”鲍叔牙阻止齐桓公下达处死的命令,“大王不能杀掉管仲。”

  “那一天管仲用箭射我,如果不是我命大,箭正好射在腰带上,恐怕我早已经死了,所以管仲是我的仇人,我怎能放过他?”桓公生气地说。

  “人都各为其主,管仲也不过是忠于其主罢了。”鲍叔牙说,“如果大王只想平平凡凡做个国君,那么就杀掉管仲吧;如果大王想做一番大事业,那么便要重用管仲。”

  “难道你不能辅佐我做一番大事业吗?”

  “我自知才能比管仲差远了,希望大王能重用管仲,管仲必能帮助大王创造许多大事业。”鲍叔牙诚恳地说。

  齐桓公是个心胸宽大的人,听从了鲍叔牙的话,不念旧日的仇恨,反而任用管仲为相,鲍叔牙则自愿在管仲的手下做事。

  管仲为相之后,积极提出许多富国强兵的计划,使得齐国的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军力强盛,于是连续讨伐许多外族,并且要求各国诸侯尊重周天子,这就是齐桓公和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口号。齐桓公受到许多诸侯的推戴,多次主持诸侯间的盟会,维持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秩序,俨然是诸侯的领袖。

  有一次,管仲和朋友们聊天,朋友们都在称赞管仲的才能和功勋,管仲深叹一口气,对朋友们说道:“我今天能有这点成绩,最要感激的人是鲍叔牙。我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我总是自己多分一些,给鲍叔牙少一些,可是鲍叔牙不以我为贪,他知道我穷啊!我曾帮鲍叔牙办事,总是没办成,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那是时机不对。

  “我曾经三次出来做官,三次被国君免职,鲍叔牙从不讥笑我无能。他知道那是我没有遇上好的国君。我曾经三次参加战争,三次因为战败而逃亡,鲍叔牙不认为我怯懦,他知道我还有老母,不能轻易牺牲生命。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殉了节,我却不肯死,宁愿被囚禁受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介意小节,却恨不能成大功立大业,扬名于天下。所以我要感激鲍叔牙,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朋友们听了管仲的话深受感动,大家都觉得管仲之贤固然难得,鲍叔牙的知人才是更难得啊!

参考资料:xxxx

第3个回答  2011-12-16
从前,齐国有一对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zhū)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ìng)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jiū)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裤腰,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
管仲
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第4个回答  2020-10-08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用鲍叔的一部分财产,鲍叔却一直待他很好,不因这而生怨言。后来鲍叔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据说,周初分封了几百个诸侯国,到春秋时期只剩下一百多个,其中比较大的只有齐,晋、楚、秦、鲁、卫、燕、宋、陈、蔡、郑、曹、吴、越等十几个国家。这些诸侯国,都想自己当上霸主。因此,大国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主要特点,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

这就是历史书上所说的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庐、越王勾践。齐桓公最先当上了霸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