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兄弟成功路上的坎坷

如题所述

每当看到“歼十”战机承载国人梦想冲天而起的震撼画面,我就想起了他;站在辛亥百年的历史坐标上,回眸中国航空科技史,我就想起了他。那是一个永远年轻、满身革命豪情的伟大背影,他就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

  1909年9月21日,冯如这个曾游历美国、誓言为祖国制造飞机“苟无成,毋宁死”的26岁岭南青年美梦成真,在经历挫折失败和死亡考验后,他终于驾驶自己研制的飞机飞向蓝天,并且首飞就比莱特兄弟的首飞纪录远1788英尺。美国一家报纸惊呼《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冯如不仅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而且极大地鼓舞了正在遭受西方列强奴役的中国人民。

  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冯如毅然参加革命军,被任命为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长,筹建了中国第一支革命军飞行队伍。之后,他建立了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即广东飞行器公司。1912年8月25日,为在国人中普及航空知识,激发广大群众和华侨保卫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冯如进行飞行表演,不幸遇难,年仅29岁。他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

  冯如之所以以短暂的生命书写了壮丽的科技传奇,是因为他那颗拳拳爱国的心和不畏艰辛向上攀登的科学精神。幼年远走北美谋生的坎坷经历使他深刻明白,为摆脱苦难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必须走自强之路。在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后,他认为飞机已经成为“军事上不可缺少的装备”,提出:“如能制造出千百万架飞机,分别驻守在中国的各港口,足以使中国的国防强大起来,外国列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向着这个目标,他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壮志未酬的怅惘,但始终不变的是那颗火热的赤子之心。甚至临终前,他仍然念念不忘祖国航空事业,告诫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

  冯如是那个时代,中国科技标志性人物,他蒙难的噩耗传来,社会各界纷纷表达哀思和怀念。在1912年9月24日举行的追悼大会上,很多人自发前来悼念,文学家何淡如更是挥笔写下饱含深情的挽联: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风。

  沧桑的百年之后,我们的航空事业已经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今天的中国正在复兴之路上阔步前行,我们足可以告慰冯如这位以生命开启中国航空事业的科技先驱。是的,人们一直铭记他,以各种方式纪念他,今年,广东省航空联谊会即将在他的故乡广东恩平市举办冯如纪念航展,故乡牛江镇也将为其设立塑像,新建成的冯如文史馆也将揭幕。

  相信历史将永远铭记冯如和他创造的科技奇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