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程,写“为什么要接受国防教育“的论文1500字。。。

如题所述

一、澄清认识,强化“三个观念”
一切成果的取得,首先取决于认识是否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开放,物质生活日渐富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已经和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有的人就忘了居安思危,淡化了忧患意识,对现代战争的威胁估计不足。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进行存在错误思想。据调查,主要有三点:一是有些干部群众反映,冷战结束,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改善,太平盛世,对国防教育没必要下太大的功夫,甚至有的人认为,加入WTO等于买了“和平保险”对霸权主义心存幻想,由此而解除思想武装。二是有些同志说,国防教育需要动用一些人力、物力,不如用相应的人力物力多搞些经济建设,这样看得见,摸得着。三是相当一部分的单位和人员认为,国防教育是部队和民兵的事,与本单位和自己关系不大,甚至认为“与己无关”。为澄清以上模糊认识,深化全民国防教育要强化“三个观念”。
一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观念。“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靠保证。如果没有稳固强大的国防,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通过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正确树立 “居安思危”和“无军不安”的观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国防建设。
二是新的和平发展观念。经济全球化虽然加速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总趋势,但没有消除霸权主义这个战争的主要根源,他们千方百计推行“西化”、“分化”政策,一有风吹草动,反动势力就会大做文章。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但台独分子并未放弃分裂活动,因此,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要看到当前是相对的和平,有条件的和平,要抓紧时间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要认识到,和平时期的全民国防教育是一个“杀手锏”工程,一旦发生战争,它能集倾国之力、万众一心。
三是“大国防”观念。我们所说的“国防”,是指国家的整体安全利益,它不仅包括领土领空领水安全,而且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海洋等领域的安全,那个领域的安全受到侵犯,都应视为国防利益受到侵害,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必须牢固树立“大国防”观念,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二、依法治教,健全“三个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防教育对象不分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学龄儿童起必须接受国防观念教育,全体公民人人有责。通过教育,使全体公民明白国家安危并非只是军人的事,深深懂得关心国防就是关心民族尊严,关心国家安危,关心民族自尊心。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依法强国的里程碑,是划时代的教育历史文献。新形势下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必须依法教育,健全“三个机制”。
一是责任机制。我国宪法、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等都明确规定了单位和公民应尽的国防义务,国防教育法又明确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有法必依。目前,全民国防教育要全面进入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的创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必须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一样接受国防教育,依法履行国防义务。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使其与全民国防教育相融合、相协调、相统一。对拒绝接受国防教育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使全民国防教育走上依法治教的发展轨道。
二是保障机制。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必须根据本地经济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全民国防教育法规,对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基础设施、经费保障、奖惩等问题作出一些量化和细化的规定,确保国防教育法的真正落实。
三是约束机制。要与干部政绩挂钩起来,组织部门考察干部政绩时,要把干部尽国防义务或接受国防教育情况作为一项内容。特别对担任国防动员委员会职责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考察党管武装及其抓国防教育工作的政绩,对不合格者要摘“帽子”、挪“位子”。
三、拓宽渠道,抓好“三个结合”
全民国防教育是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必须拓宽渠道,选准结合点,增强渗透性,在结合渗透中求广度和深度。
一是把全民国防教育与社会教育体系结合起来。首先要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小学校,要通过“军事夏令营”、参观、课堂教学和升国旗、唱国歌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国防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大专院校,要对学生进行国防法律、法规、国防义务教育,坚持对入学新生进行军事训练。其次,要把国防教育与企业、农村、社区的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丰富社会文化教育的内容。近年来,我市把国防教育与历史教育、致富思源教育、“三现代”( 现代人、现代城市、现代生活)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了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富国强兵、实力安邦的意识。再次,要把国防教育与干部教育结合起来。广大干部正处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历史时期,他们将肩负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历史使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把国防教育与干部教育结合起来,就是要不断培养广大干部的“国家至上”、“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近年来,我市党校为参加轮训的地方干部开办国防专题教育课,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组织各企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到部队过军事日、体验军旅生活,树立“爱我军队,固我长城”的观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把全民国防教育与双拥工作结合起来。国防教育对双拥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双拥工作又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两者相铺相成,互为作用。近年来,我市把国防教育作为建设国防和保卫国防的基础,也作为双拥工作的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双拥创建为载体,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双拥热情,使我市连续5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连续6次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双拥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又为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进一步推动了全民国防教育的不断深化。实践证明,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国防教育就能充满旺盛的活力。
三是把国防教育与重大活动结合起来。把握时机,开展活动,是深化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每年春节、建军节、国庆节期间,都应掀起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高潮。同时,还要结合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开展国防教育。近年来,我市结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0周年、建党80周年、延安双拥运动60周年、每年清明节纪念革命先烈、元旦春节和建军节拥军优属及征兵等重大活动,在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活动,教育面之广,效果之好,都是其他一般性活动不可比拟的,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打造支柱,建设“三个阵地”
全民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教育,通过经常性的思想灌输和必要的训练,使公民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和国家安全观,掌握一定的国防和军事知识,作为一种积极的精神因素,在政治上可以转化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经济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战斗力,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因此,全民国防教育必须以一定的阵地为依托,以实现全民国防教育的经常化、多样化,不断扩大国防在各个教育阵地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精神支柱立而不倒。
一是舆论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现代化传媒的主阵地作用,适时地加大宣传力度,是国防教育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舆论宣传阵地的优势,坚持在《东莞日报》开设国防专版,在电视台设立军事论坛,在广播电台设立双拥专线,做到报纸有文章,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大力营造国防教育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强化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增强了全民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思想教育阵地。党校、民兵训练基地、少年军校、中小学校、各大企业的宣传教育中心等,是进行课堂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应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宣传教育质量。如我市教育局在每年暑假期间,坚持组织中小学校的学生到驻军部队、“少年军校”和“市德育基地”接受国防教育和军训,用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团结友爱,艰苦奋斗,不惧艰险,纪律严明,乐于奉献等优良传统影响和教育学生,进一步激发青少年一代爱国拥军的政治热情,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效果很好。另外,要通过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强国防宣传,不断扩大教育面。如举办军民联欢联谊,开展国防知识讲座,组织国防知识竞赛,参观国防教育基地和英模事迹展览等,全方位营造思想教育阵地,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传统教育阵地。烈士陵园、革命旧址、历史古迹、各种纪念馆,历来是对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基地,应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使其成为一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引导和游人前来参观瞻仰,让历史永远告诉现在和未来: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不会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我市投资3亿多元,在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处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兴建了海战博物馆、林则徐纪念碑等一大批设施,经常组织干部群众和学生到现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他们率先实现现代化、富国强兵、实力安邦的意识。同时,加强对全市烈士陵园等纪念建筑物的维护与管理,进一步绿化、美化和净化纪念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国防教育提供庄严的传统教育阵地。全民国防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这篇不错,楼主参考下:
  ————————————
  尽管已经远离了金戈铁马饮冰河,尽管已经用不着再醉里挑灯看剑,尽管现在我们已经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可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安危,与当代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国防观念和献身精神密不可分。青年学生是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接班人,是国家兴旺和繁荣昌盛的希望。自觉接受国防教育,勇敢地挑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责任,是历史赋予当代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防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是独立自主地行使外交权的强大后盾,是保证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重要支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的蓝图,可是战争、恐怖的阴影还笼罩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全世界,威胁人类的和平稳定。我们可爱的人民军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的重任。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没有他们,就不能与霸权主义、与强权斗争到底;没有他们,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无从说起,经济建设更是一句空话。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是安全利益。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如果忽视国防建设,居安忘战、马放南山,就难以避免战争的灾祸。

  回顾近代百年历史,全世界几乎所有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使中华民族惨遭杀戮、备受欺凌,饱尝了“亡国奴不如丧家犬”的苦难。大家还记得腐败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列强打败后被迫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情形吗?之所以如此,就是当时腐败的旧政府安于享乐、贪图享受,军备废弛,经不起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打击。这个教训值得我们永远深思和汲取。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就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和领土完整;如果平时不注重加强国防建设,战时就要吃大亏、倒大霉。仗可百年不打,国不可一日无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等敌人打进家门口,等刺刀架在脖子上,再想起加强国防建设,一切都为之晚矣。

  古罗马国由昌盛到衰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昌盛时期良好的国防到后来疏于防范。唐太宗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时,余后,天下不太平,各项兵制日益废弛,到唐玄宗天宝年间以后后患无穷,内乱不止,宋朝轻视武力,终于灭亡。清朝末“国困,民穷,兵弱”。导致了丧权辱国的结果,写下了中国历史上耻辱的一页。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见证。

  21世纪的钟声敲响不久,“9.11”事件,阿富汗的战火,中东地区的枪炮声一次次把人们从梦中震醒。“隆隆”的炮火证明:人类的永久和平还不能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而到来,当今的世界还不太平,战争的硝烟,随时会再一次漫延。民族、宗教,领土的争端还未停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台独”势力依然威胁着我国安全。因此,大力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激情,增加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时代的要求。重视国防则国存家安,轻视国防则国破家亡。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呼声。

  当今世界还很不太平,战争危险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更加明显,恐怖活动十分猖獗,局部战争连绵不断,特别是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巴以对抗升级,给世界又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从国内形势看,台独分子气焰嚣张,和平统一面临严峻挑战;民族分裂势力活动不止。在这样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战争和动乱存在着发生的可能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要懂得,只有常备不懈,才能长治久安;只有平时注重加强武装工作,增强国防实力,才能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只有在平时想着打仗、准备战争,才能在战时把握主动、赢得战争。从而,增强国防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入细致、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军队和国防建设跨越式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邓小平曾经说过:“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将来”,“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的事业必定发达的希望所在”。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的建设者、保卫者。青少年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着祖国的千秋能否永固,关系着中华民族能否永远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的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应紧扣朝代的脉搏,应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奋斗。如果有机会,我将毫不犹豫走进庄严的绿色军营,为国防建设添砖加瓦,在军营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谱写自己壮丽的人生篇章。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和军事,如同一个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为了让战争远离,让和平永伴,让国防永远在我心中!让国防永远在中华儿女心中!

  认真回答,请采纳,谢谢

参考资料:作文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21
邮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