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近代战争

近代世界上竟有那些战争,急用啊
比较有名的
最好详细点
有没有详细的名称
关于战争的人物和故事也行,惠加分

英阿马岛争端的由来
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已久。据历史记载,马岛被发现于16世纪,但何人何时发现,说法不一。阿认为,1520年,麦哲伦探险队的一名葡萄牙人戈梅斯最早发现了马岛。英国则认为是由英国航海家戴维斯于1592年8月14日驾驶“希望”号船首先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来到该岛时,发现了东西两个大岛之间的海峡,将其取名为“福克兰海峡”。此后,英国称该岛为“福克兰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上建立了居民点,将其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
1770年,西班牙占领了该岛,将其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独立,并宣布继承对马岛的主权,将马岛定为阿的第24个省。4年后,阿海军又将国旗插上了索莱达岛要塞顶峰,宣布对该岛拥有全部主权。
英国则以该岛为英国人最早发现为由,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西岛和东岛。为显示主权,英国人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及其他行政机构,向该岛移民,并挤走了岛上土著居民。此后,马岛便沦为英国殖民地。但阿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1958年,英阿两国关于马岛的争端被诉诸于合国,联合国先后4次通过决议,要求英阿两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由于双方均不愿从本国的立场上后退,这种谈判只能是谈谈停停,吵吵争争,成为马拉松式的谈判,英国也因此控制着该岛100多年。
1982年2月26日,英阿关于马岛的谈判又重新开始,但是这一次,阿根廷人显然已对谈判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他们已不指望能从谈判桌上得到什么,他们之所以愿意谈判只不过是故意放出来的烟幕。此时阿军方正在悄悄准备一项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他们决心要以牙还牙,用武力来收回对马的主权,于是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英阿马岛之战。

二、英阿马岛大战
1982年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乔治亚岛的利恩港,准备拆除一家鲸鱼加工厂的陈旧机器,遭到英驻军的刁难,绝大部分人被阻止上岸,部分阿人则冲破阻拦,登岛并在岛上竖起阿国旗。英国得知后,向阿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派出40名海军陆战队员前去“恢复秩序”。阿也不肯让步,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马岛主权之争。阿海军迅速派出两艘导弹护卫舰赶赴南乔治亚岛,将该岛的22名英军和13名英考察队员抓了起来,并再次升起阿军旗。英闻讯后,急调2艘军舰和1艘潜艇前往马岛。正当双方箭拔弩张的时候,却传来阿海军舰艇北驶乌拉圭海域要与乌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消息。 但到3月31日晚,阿海军却突然退出演习,掉头南下,全速驶往马岛,具体实施“罗萨里奥”计划。原来这是阿海军临战前的一次佯动。直到此时,英国人才惊呼“上当”�英首相撒切尔夫人火速通知国防、外交官员到首相官邸商讨对策。同时派遣在直布罗陀海峡值勤的一个舰队赴马岛增援。此外,撒切尔夫人还给美国总统里根写信,要求美制止阿占领马岛。但是此时,阿军方已箭在弦上,不能不发。
4月2日拂晓,阿军5000余人突然在马岛登陆。驻岛英军只抵抗几小时便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岛总督垂头丧气地带着英国文武官员登上阿军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军用飞机,先到乌拉圭,再改乘飞机回国。第二天,阿军又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岛上英军又宣布投降。阿政府向全国发表公报,宣布已收复马岛。阿举国群情激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与此相对照,英国朝野哗然。4月3日,英下院举行会议,讨论面临的严重局面,许多议员指责政府“出卖”马岛。有人甚至称“宁可失去5个北爱尔兰,也不愿失去一个福克兰�”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决定抽调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组成一支特混舰队赴马岛。至此,双方摆出一付进行海上决战的架式。阿方:海军拥有各型舰船34艘,主要作战舰艇18艘;空军作战飞机223架,能用于作战的154架;海军作战飞机49架;阿军守岛部队有1个海军陆战旅,3个步兵旅,共约15000人。英方:特遣舰队共有舰船111艘,其中作战舰艇44艘,辅助船只22艘,商船45艘,两栖运输船20艘,舰载“鹞”式飞机28架,空军“鹞”式飞机14架,海军陆战队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还有一些特种部队。值得指出的是,特混舰队还包括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及2艘核动力潜艇。英国防部称是“除两个超级大国以外最大的一支特混舰队”。而以购买西方廉价旧式军舰为主的阿海军与英舰相比,简直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有鉴于此,阿海军不得不收缩于本国的近岸海区。更糟糕的是,当“铁娘子”把全部赌注压在马岛上,宣称“福克兰已经成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时,阿总统加尔铁却承认“做梦也没有想到撒切尔夫人会为了一个荒芜的岛屿派遣如此庞大的特遣舰队,万里迢迢到南大西洋来”。最高统帅心态如此,部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可想而知,战争已一触即发,阿却还在认为英“不可能真打�”显然,战争一开始,就事实上决定了双方的结局。正在双方即将开战时,“公正的”美国人出来调停了。美国是北约的盟主国,美国人的“公正”程度有几何,只要不是弱智就能猜得出来。
从4月7日开始,美国国务卿黑格频繁穿梭于英、阿和美国首都进行调停,但双方都不愿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美国人偏向英国,阿自然心知肚明,对黑格提出的包括考虑马岛居民的“愿望”在内的所谓“七点”新建议,自然不能接受。因为马岛居民是英国人后裔,考虑居民的“愿望”,显然只能是对英国有利。阿不能不拒绝这种“新建议”,美国调解未果。4月29日,美以阿拒绝美建议为由,宣布放弃“中立”,转而支持英国,不仅对阿进行制裁,还让英军使用美阿森松岛上的空军基地和其他军事装备,向英国人提供情报,并让通信卫星成为英国通信中继站。获知这一切,阿总统痛心疾首,称对美国“感到很痛心,我要说,欺人太甚了”。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
4月26日,英国特混舰队首先攻下了南乔治亚岛,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锁部署。随即,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尼治时间4月30日11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在茫茫浓雾中到达马岛以东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经过空中加油,长途跋涉5000公里,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并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同时从英航母上起飞的飞机也对阿阵地进行猛烈攻击。5月2日下午,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目标。巡洋舰在45分钟后沉没,阿军官兵阵亡和失踪321人。次日,英国又在马岛北侧用“海鸥”式导弹击沉了阿军的“索布拉尔”号巡逻艇。面对接连的胜利,英国官兵开始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场噩梦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面对英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阿军发誓要报仇雪恨。加尔铁里把目光投向了从法国购得的5枚“飞鱼”导弹。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英国“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悠闲地游弋在马岛附近海域,这艘当时号称英国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大型军舰”服役刚刚7年,具有非常先进的雷达系统,阿根廷的飞机只要从其大陆起飞就逃不过它的眼睛。因此,舰上的英国官兵悠然自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聊天。此时,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搭载的“超军旗”战斗机利用地球曲线超低空飞行,在300公里以外,已经锁定“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的阿军“超级军旗”战斗轰炸机携带两枚“飞鱼”导弹悄悄起飞了。飞机在接近“谢菲尔德”号雷达警戒区时陡然下降到四五十米的高度,然后关闭机载雷达继续飞行。12时20分左右,“超级军旗”顺利进入到导弹的有效发射区,在距离“谢菲尔德”号32公里处,两枚“飞鱼”导弹带着阿根廷人复仇的怒火发射了出去。其中1枚“飞鱼”成功避过英军的防空系统后准确命中目标。爆炸引起大火,英舰官兵拼命抢救5个小时后,不得不弃舰逃生。就这样,造价高达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被造价才不过3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这给了骄傲自大的英军以沉重打击。5月12日,阿空军12架“天鹰”战斗机分三批重创英护卫舰“大刀”号和“华美”号。
5月21日晨,英军开始登陆马岛,并建立登陆场。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呼啸而来,对英舰进行攻击,击落英机5架,击中英舰8艘,其中1艘护卫舰被击沉。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国庆节,阿军向英军发起了大规模空袭行动。这天,两架携带“飞鱼”导弹的“超级军旗”战机从阿根廷大陆起飞,向游弋在马岛东北海面100多海里的英国航空母舰飞去,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炸毁英军的航母。接近预定目标区域后,阿军飞行员发现飞机雷达的荧屏上出现了一个大的脉冲亮点,他判定这就是英军的航空母舰。于是,阿军飞行员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两枚“飞鱼”导弹同时向敌舰飞去,其中一枚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英舰出现了浓烈的火焰,不长时间之后,就慢慢地沉入了海底。事后阿军才知道,他们炸沉的这艘英舰并不是英国的航空母舰,而是一艘名为“大西洋运送者”号的运输舰,其体积同航空母舰大小相仿。尽管如此,英军也遭受了重创,仅有的4架“支奴干”大载重量直升机中的3架、1个中队的“威赛克斯”支援直升机、大量的补给物资和设备也被炸沉,英6架“鹞”式战斗机也葬身海底。阿机又击沉英驱逐舰“考文垂”号。
受到接连打击之后,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飞鱼”导弹的厉害。伍德沃德下令将所有舰船撤到离马岛和阿根廷海岸较远的地方,以避免遭受新的攻击。马岛战争开始的时候,阿根廷除了已经拥有的5枚“飞鱼”导弹外,还向法国订购了另外9枚。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法国总统密特朗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令不再向阿根廷出售“飞鱼”导弹。此举使阿根廷政府感到十分紧张,被迫寻求从其他国家间接获得“飞鱼”导弹。通过情报部门,阿根廷获悉秘鲁向法国订购的8枚“飞鱼”导弹即将到货。于是,阿根廷政府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希望从秘鲁高价购得这些导弹。法国政府闻讯后,故意寻找各种借口拖延交货时间,直到战争结束才把导弹送交秘鲁政府手中,使得阿根廷从第三国购买“飞鱼”导弹的计划流产。没有“飞鱼”导弹,阿根廷就没有了同英国对抗的资本,形势发生逆转。
为彻底击垮阿军,英军从5月27日起开始实施登岛作战。5月29日,英军攻占了非常重要的达尔文港,毙伤阿军250人,俘获1400人,并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此后的几天中,阿军节节败退。6月8日,为了挽救守岛的部队,加尔铁里孤注一掷,下令集中尚存的空中力量对英军展开大规模空袭,结果打死英军180多人,阿机再呈神勇击沉了包括英国的“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在内的3艘大型登陆舰,并重创“普利茅斯”护卫舰。虽然阿空军表现出色,但陆军表现却有负阿国人,未能很好地实施配合作战。
英军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仍决心夺取马岛。马岛由西岛和东岛组成,中间有一条2�6~8海里宽的海峡,西岛防御较弱,东岛防御较强。就在当晚,3000名英军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登上马岛,使岛上的英军增加到了8000人,而且拥有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英军开始发起总攻,并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马岛首府阿根廷港15公里的哈里特山和朗顿山。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英军从东西岛间的结合部突破,避开正面,尔后再向东推进,分进合击,夺占全岛。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14日。阿陆军孤军奋战,损失惨重。阿统帅部见大势已去,电告马岛守军“在不损害武装部队荣誉和国内政策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行动。至14日中午,英军已经推进到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陆军司令在英方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停火协议上签字时,尽管勾掉了“无条件”三个字,然而这一天对阿军来说,不能不是一个耻辱的日子。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终于结束。
马岛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它留给后人的警示却不断延续。在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中,尽管英国伤亡1000余人的代价,耗资27亿美元巨额花费换来了名义上的胜利,但除了挽回了一点面子外,似乎再也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名义上的失败也没有使阿根廷人放弃争夺马岛主权的斗争,他们在战后把每年的6月10日定为“马岛主权日”。有西方媒体评论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只有输家的战争。”就连英国著名记者汉拉恩也感慨地说:“经过一段漫长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征途,我们才到达那儿。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姑且不说这些代价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丝毫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战争并没有平息两个国家对马岛主权的争执,相反,战争使两个国家的距离更远,仇恨更深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242770.html?si=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18
朝鲜战争

中印边界战争

越南战争

海湾战争

科索沃战争

英阿马岛之战

南联盟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第2个回答  2007-09-19
控制中东石油、并且由于9.11事件的发生,美国政府认为9.11事件的主谋是阿富汗,但也认为伊拉克是帮凶

如果布什政府2003年3月20日信誓旦旦地提出的军事倒萨的理由在这一年中都相继证明站不住脚,那么,究竟什么是这场战争一年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的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呢?

200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民主与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掀起的竞选攻势,倒是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美国人思考为什么白宫要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从克里到迪安,从爱德华兹到利伯曼,这些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的民主党人都无一例外地指责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最真实的想法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如果说政党竞争可能让政治对手措词尖刻,那么,问一问普通美国人,白宫为什么不惜血本进行伊拉克战争,将给我们美国人如何思考战争原因的准确答案。美国媒体通过调查揭示,有将近一半的美国人认为,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石油。其实,石油是布什政府花费了如此巨大代价进行这场战争的真实目的。

美国一年的石油消费量为9.3亿吨,而它自产的石油不足2.5亿吨。为了保障美国永远具有中东石油最大的控制权,保障美国可以不那么受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而对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控制世界上石油储量第二的伊拉克,是美国举足轻重的战略目标,也是美国可以继续保持经济稳定、降低受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影响、并进而对其他工业化大国保持绝对战略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有靠石油起家、自己曾经营过石油公司、权力基础又主要是在美国传统大工业的布什家族来说,对石油利益的敏感几乎是天生的。布什总统也毫不例外地继承了这样的传统。而布什政府中最有权势的人物——副总统切尼更是被视为美国传统石油、军工等部门利益的重要政治代言人。具有这样的家族和权力背景的布什政府,下决心发动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是权力逻辑的必然。

当然,最重要的是,美国的执政者总想不断弥补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权力漏洞,总想着如何确保美国的超强地位永远巩固。这种美国式的霸权利益追求,也让美国政府内外的许多人走到了一起,认同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控制伊拉克石油的战略目的。例如著名的鹰派人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是“军事技术革命”的倡导者,他一上台就竭力推动以“军事技术革命”为宗旨对美国军事力量进行变革,建立21世纪不受挑战的美国军事实力。发动像伊拉克战争这样一场五角大楼认为战争代价和烈度可以控制的有限规模战争,不仅可以检验美军作战能力,更可以争取更多的美国国内政治与舆论的赞同,增加国防拨款,采购新装备,建立军事力量新的发展方向,为美军全面走向21世纪打上一支“强心剂”。“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但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军都觉得“太不过瘾”。在这些强硬派的心目中,伊拉克战争是吹响美军新军事技术革命上新台阶的“冲锋号”。

说到底,推翻萨达姆政权、抓住老萨以及让伊拉克举行民主选举,这样的回报布什政府根本“不看在眼里”。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并进而以伊拉克为战略据点推动对整个中东局势的影响、按照美国的蓝图改造中东,这是美国想要从这场战争中索取的回报。所以,不管现在美国主导的伊拉克重建局势多么艰难,美国都再三强调不会将重建的控制权让给联合国。

我们可以明确地说,未来历史对这场战争的记载绝对不会是什么“反恐战争”,而会称之为21世纪的第一场“石油战争”,或者“第六次中东战争”。
第3个回答  2007-09-19
英阿马岛大战
1982年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乔治亚岛的利恩港,准备拆除一家鲸鱼加工厂的陈旧机器,遭到英驻军的刁难,绝大部分人被阻止上岸,部分阿人则冲破阻拦,登岛并在岛上竖起阿国旗。英国得知后,向阿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派出40名海军陆战队员前去“恢复秩序”。阿也不肯让步,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马岛主权之争。阿海军迅速派出两艘导弹护卫舰赶赴南乔治亚岛,将该岛的22名英军和13名英考察队员抓了起来,并再次升起阿军旗。英闻讯后,急调2艘军舰和1艘潜艇前往马岛。正当双方箭拔弩张的时候,却传来阿海军舰艇北驶乌拉圭海域要与乌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消息。 但到3月31日晚,阿海军却突然退出演习,掉头南下,全速驶往马岛,具体实施“罗萨里奥”计划。原来这是阿海军临战前的一次佯动。直到此时,英国人才惊呼“上当”�英首相撒切尔夫人火速通知国防、外交官员到首相官邸商讨对策。同时派遣在直布罗陀海峡值勤的一个舰队赴马岛增援。此外,撒切尔夫人还给美国总统里根写信,要求美制止阿占领马岛。但是此时,阿军方已箭在弦上,不能不发。
4月2日拂晓,阿军5000余人突然在马岛登陆。驻岛英军只抵抗几小时便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岛总督垂头丧气地带着英国文武官员登上阿军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军用飞机,先到乌拉圭,再改乘飞机回国。第二天,阿军又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岛上英军又宣布投降。阿政府向全国发表公报,宣布已收复马岛。阿举国群情激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与此相对照,英国朝野哗然。4月3日,英下院举行会议,讨论面临的严重局面,许多议员指责政府“出卖”马岛。有人甚至称“宁可失去5个北爱尔兰,也不愿失去一个福克兰�”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决定抽调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组成一支特混舰队赴马岛。至此,双方摆出一付进行海上决战的架式。阿方:海军拥有各型舰船34艘,主要作战舰艇18艘;空军作战飞机223架,能用于作战的154架;海军作战飞机49架;阿军守岛部队有1个海军陆战旅,3个步兵旅,共约15000人。英方:特遣舰队共有舰船111艘,其中作战舰艇44艘,辅助船只22艘,商船45艘,两栖运输船20艘,舰载“鹞”式飞机28架,空军“鹞”式飞机14架,海军陆战队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还有一些特种部队。值得指出的是,特混舰队还包括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及2艘核动力潜艇。英国防部称是“除两个超级大国以外最大的一支特混舰队”。而以购买西方廉价旧式军舰为主的阿海军与英舰相比,简直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有鉴于此,阿海军不得不收缩于本国的近岸海区。更糟糕的是,当“铁娘子”把全部赌注压在马岛上,宣称“福克兰已经成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时,阿总统加尔铁却承认“做梦也没有想到撒切尔夫人会为了一个荒芜的岛屿派遣如此庞大的特遣舰队,万里迢迢到南大西洋来”。最高统帅心态如此,部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可想而知,战争已一触即发,阿却还在认为英“不可能真打�”显然,战争一开始,就事实上决定了双方的结局。正在双方即将开战时,“公正的”美国人出来调停了。美国是北约的盟主国,美国人的“公正”程度有几何,只要不是弱智就能猜得出来。
从4月7日开始,美国国务卿黑格频繁穿梭于英、阿和美国首都进行调停,但双方都不愿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美国人偏向英国,阿自然心知肚明,对黑格提出的包括考虑马岛居民的“愿望”在内的所谓“七点”新建议,自然不能接受。因为马岛居民是英国人后裔,考虑居民的“愿望”,显然只能是对英国有利。阿不能不拒绝这种“新建议”,美国调解未果。4月29日,美以阿拒绝美建议为由,宣布放弃“中立”,转而支持英国,不仅对阿进行制裁,还让英军使用美阿森松岛上的空军基地和其他军事装备,向英国人提供情报,并让通信卫星成为英国通信中继站。获知这一切,阿总统痛心疾首,称对美国“感到很痛心,我要说,欺人太甚了”。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
4月26日,英国特混舰队首先攻下了南乔治亚岛,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锁部署。随即,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尼治时间4月30日11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在茫茫浓雾中到达马岛以东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经过空中加油,长途跋涉5000公里,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并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同时从英航母上起飞的飞机也对阿阵地进行猛烈攻击。5月2日下午,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目标。巡洋舰在45分钟后沉没,阿军官兵阵亡和失踪321人。次日,英国又在马岛北侧用“海鸥”式导弹击沉了阿军的“索布拉尔”号巡逻艇。面对接连的胜利,英国官兵开始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场噩梦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面对英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阿军发誓要报仇雪恨。加尔铁里把目光投向了从法国购得的5枚“飞鱼”导弹。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英国“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悠闲地游弋在马岛附近海域,这艘当时号称英国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大型军舰”服役刚刚7年,具有非常先进的雷达系统,阿根廷的飞机只要从其大陆起飞就逃不过它的眼睛。因此,舰上的英国官兵悠然自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聊天。此时,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搭载的“超军旗”战斗机利用地球曲线超低空飞行,在300公里以外,已经锁定“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的阿军“超级军旗”战斗轰炸机携带两枚“飞鱼”导弹悄悄起飞了。飞机在接近“谢菲尔德”号雷达警戒区时陡然下降到四五十米的高度,然后关闭机载雷达继续飞行。12时20分左右,“超级军旗”顺利进入到导弹的有效发射区,在距离“谢菲尔德”号32公里处,两枚“飞鱼”导弹带着阿根廷人复仇的怒火发射了出去。其中1枚“飞鱼”成功避过英军的防空系统后准确命中目标。爆炸引起大火,英舰官兵拼命抢救5个小时后,不得不弃舰逃生。就这样,造价高达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被造价才不过3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这给了骄傲自大的英军以沉重打击。5月12日,阿空军12架“天鹰”战斗机分三批重创英护卫舰“大刀”号和“华美”号。
5月21日晨,英军开始登陆马岛,并建立登陆场。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呼啸而来,对英舰进行攻击,击落英机5架,击中英舰8艘,其中1艘护卫舰被击沉。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国庆节,阿军向英军发起了大规模空袭行动。这天,两架携带“飞鱼”导弹的“超级军旗”战机从阿根廷大陆起飞,向游弋在马岛东北海面100多海里的英国航空母舰飞去,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炸毁英军的航母。接近预定目标区域后,阿军飞行员发现飞机雷达的荧屏上出现了一个大的脉冲亮点,他判定这就是英军的航空母舰。于是,阿军飞行员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两枚“飞鱼”导弹同时向敌舰飞去,其中一枚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英舰出现了浓烈的火焰,不长时间之后,就慢慢地沉入了海底。事后阿军才知道,他们炸沉的这艘英舰并不是英国的航空母舰,而是一艘名为“大西洋运送者”号的运输舰,其体积同航空母舰大小相仿。尽管如此,英军也遭受了重创,仅有的4架“支奴干”大载重量直升机中的3架、1个中队的“威赛克斯”支援直升机、大量的补给物资和设备也被炸沉,英6架“鹞”式战斗机也葬身海底。阿机又击沉英驱逐舰“考文垂”号。
受到接连打击之后,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飞鱼”导弹的厉害。伍德沃德下令将所有舰船撤到离马岛和阿根廷海岸较远的地方,以避免遭受新的攻击。马岛战争开始的时候,阿根廷除了已经拥有的5枚“飞鱼”导弹外,还向法国订购了另外9枚。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法国总统密特朗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令不再向阿根廷出售“飞鱼”导弹。此举使阿根廷政府感到十分紧张,被迫寻求从其他国家间接获得“飞鱼”导弹。通过情报部门,阿根廷获悉秘鲁向法国订购的8枚“飞鱼”导弹即将到货。于是,阿根廷政府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希望从秘鲁高价购得这些导弹。法国政府闻讯后,故意寻找各种借口拖延交货时间,直到战争结束才把导弹送交秘鲁政府手中,使得阿根廷从第三国购买“飞鱼”导弹的计划流产。没有“飞鱼”导弹,阿根廷就没有了同英国对抗的资本,形势发生逆转。
为彻底击垮阿军,英军从5月27日起开始实施登岛作战。5月29日,英军攻占了非常重要的达尔文港,毙伤阿军250人,俘获1400人,并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此后的几天中,阿军节节败退。6月8日,为了挽救守岛的部队,加尔铁里孤注一掷,下令集中尚存的空中力量对英军展开大规模空袭,结果打死英军180多人,阿机再呈神勇击沉了包括英国的“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在内的3艘大型登陆舰,并重创“普利茅斯”护卫舰。虽然阿空军表现出色,但陆军表现却有负阿国人,未能很好地实施配合作战。
英军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仍决心夺取马岛。马岛由西岛和东岛组成,中间有一条2�6~8海里宽的海峡,西岛防御较弱,东岛防御较强。就在当晚,3000名英军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登上马岛,使岛上的英军增加到了8000人,而且拥有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英军开始发起总攻,并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马岛首府阿根廷港15公里的哈里特山和朗顿山。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英军从东西岛间的结合部突破,避开正面,尔后再向东推进,分进合击,夺占全岛。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14日。阿陆军孤军奋战,损失惨重。阿统帅部见大势已去,电告马岛守军“在不损害武装部队荣誉和国内政策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行动。至14日中午,英军已经推进到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陆军司令在英方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停火协议上签字时,尽管勾掉了“无条件”三个字,然而这一天对阿军来说,不能不是一个耻辱的日子。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终于结束。
马岛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它留给后人的警示却不断延续。在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中,尽管英国伤亡1000余人的代价,耗资27亿美元巨额花费换来了名义上的胜利,但除了挽回了一点面子外,似乎再也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名义上的失败也没有使阿根廷人放弃争夺马岛主权的斗争,他们在战后把每年的6月10日定为“马岛主权日”。有西方媒体评论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只有输家的战争。”就连英国著名记者汉拉恩也感慨地说:“经过一段漫长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征途,我们才到达那儿。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姑且不说这些代价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丝毫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战争并没有平息两个国家对马岛主权的争执,相反,战争使两个国家的距离更远,仇恨更深了。”

是对的
第4个回答  2007-09-21
请求权
第5个回答  2007-09-28
南京大屠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