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的工作原理

电感为什么能阻截交流电

【工作原理】

电感线圈当加上交流电时,自身电流变化,引起自身磁通量发生变化而引起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自感,自感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的电流变化,当交流电流增强时,自感电流跟交流电方向相反,当交流电流减弱时,自感电流跟交流电方向相同,这样对交流就具有阻截作用。

1、【电感】

电感是将电流转变为磁场能的元件,电感值表示电流产生磁场的能力。相同电流下,将导线绕成多匝线圈,可以加大磁场,在线圈内部加入诸如铁芯等导磁材料,可大幅度加大磁场,因此,常见的电感都是内置铁芯的线圈。

2、 【代换原则】

1、电感线圈必须原值代换(匝数相等,大小相同)。

2、贴片电感只须大小相同即可,还可用0欧电阻或导线代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电感线圈当加上交流电时,自身电流变化,引起自身磁通量发生变化而引起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自感,自感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的电流变化,当交流电流增强时,自感电流跟交流电方向相反,当交流电流减弱时,自感电流跟交流电方向相同,这样对交流就具有阻截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02
东莞市福鹰电子有限公司为您解答关于电感作用和原理
电感线圈作用:感线圈的电特性和电容器相反,“阻高频,通低频“。高频信号经过电感线圈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很难经过;而对低频信号经过它时所出现的阻力则比较小,即低频信号能够较简略的经过它。电感线圈对直流电的电阻几乎为零。

电感线圈原理
  电感是导线内通过交流电流时,在导线的内部及其周围发生交变磁通,导线的磁通量与出产此磁通的电流之比。
  当电感中通过直流电流时,其周围只出现固定的磁力线,不随时间而改动;可是当在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将出现出随时间而改动的磁力线。根据法拉弟电磁感应规则---磁生电来剖析,改动的磁力线在线圈两端会发生感应电势,此感应电势相当于一个“新电源”。当构成闭合回路时,此感应电势就要发生感应电流。由楞次规则知道感应电流所发生的磁力线总量要力求阻遏正本磁力线的改动的。因为正本磁力线改动来源于外加交变电源的改动,故从客观效果看,电感线圈有阻遏交流电路中电流改动的特性。电感线圈有与力学中的惯性相类似的特性,在电学上取名为“自感应”,一般在摆开闸刀开关或接通闸刀开关的霎时间,会发生火花,这即是自感现象发生很高的感应电势所构成的。
  总之,当电感线圈接到交流电源上时,线圈内部的磁力线将随电流的交变而时间在改动着,致使线圈不断发生电磁感应。这种因线圈本身电流的改动而发生的电动势 ,称为“自感电动势”。
  由此可见,电感量仅仅一个与线圈的圈数、大小形状和介质有关的一个参量,它是电感线圈惯性的测量而与外加电流无关。
第3个回答  2011-11-10
你的理解是对的,电流经过电感后,电感会产生磁场,磁场又产生电场,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的电动势可以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生电动势总是阻碍了原电流的变化。这句话理解为:当电感中的电流增大时,感生电动势的方向与原电流相反,阻碍原电流的增大;当电感中的电流减小时,感生电动势的方向与原电流相同,阻碍原电流的减小;当电感中的电流不变时,感生电动势消失。
一切的一切都跟这个磁生电,电生磁有关,彻底的了解电磁之间的关系,是理解电感的关键。
当恒定的电流经过电感时,电感周围存在了恒定的磁场,所以电感没有感生电动势,这点在物理课上的实验中已有了证明。当电感的电流增大时,电感的磁场必定增大,使得电感产生感生电动势,这个电动势的方向可以用右手定则来确定。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试验中把磁铁插入到线圈的过程相同,不难理解。而电感中的电流减小时,电感的磁场必定减小,这个感生电动势就正好与上述相反,这个也可以通过右手定则来确定。这个过程就是从线圈中拔出磁铁是一样的,这个也不难理解。所以:电流增大,感生电动势相反,阻碍电流增大;电流减小,感生电动势相同,阻碍电流减小。这就是电感的复杂的电磁转换原理。这也就是为什么楞次定律会写感生电流总是阻碍了原电流的变化。
当然感生电流的产生跟感生磁场有关,他只能起到阻碍的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断原电流变化。当电流升高到一定值不变时,电感的电流还是会在一定的时间后跟原电流相同大小,只是表现出来的是变化的速度比较滞后而已,所以电感有稳定电流的作用,在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这个结论就是从这得到的。
第4个回答  2011-12-15
电流流经一线圈时就会产生磁场,当电流发生变化时这个磁场也会相应变化,而磁场的变化会在电流的反方向感应一电流试图阻止电流的变化,线圈这种抑制电流变化的特性被称为电感。原理为自感原理。
直流不会引起磁场的变化,因此能顺利通过电感,而交流会引起磁场的变化,因此会产生阻碍作用,因此电感有“通直阻交”的特性,很多电路也正是利用电感这一特性用来滤波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