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原名是什么?

如题所述

萧红的原名是张秀环。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扩展资料:

萧红写作特点:

清丽新鲜、纯朴自然的语言。萧红的语言是新鲜自然,清新活泼,它反映着作者直觉思维的纯朴心境。

比如《后花园》里的一段文字:“这花园从园主一直到来游园的人,没有一个人是爱护这花的。这些花从来不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可是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把园子炫耀得闪眼,把六月夸奖得和水滚着那么热。”

从语言的组织上看,单单就“水滚”两字就把六月的天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六月的特征自然而然地就随手描绘了出来,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纯粹是如清水出芙蓉般纯真的语言,寥寥数笔就抒发出了作者的感受,给读者带来了新鲜感与美的享受。

此外,她的语言还多数运用了比喻等的修辞手法。比如《王阿嫂之死》里的一句话:“月亮穿透树林的时节,棺材带着哭声向西岗子移动。”这个比喻句的运用,不露人为雕琢的痕迹,完全是出于作者的丰富想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0
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 萧红
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27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乃莹,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其中《呼兰河传》最为出名
第3个回答  2020-04-17
萧红的原名张逎莹,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幼年丧母。
第4个回答  2020-03-25

萧红,原名张秀环,笔名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34年到上海,在鲁迅帮助下发表《生死场》等小说。 据《东昌张氏宗谱书》记载,张氏祖籍地为“山东东昌府莘县长兴社杨皮营村”,清末属莘县南乡中二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