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公式有哪些?

如题所述

会计公式主要有以下一些:

1、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即在所得税完税前的利润。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4、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 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6、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7、其中,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8、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9、税后利润=净利润

10、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1、毛利润=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支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拓展资料:

会计基本特征:

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参考资料:会计公式-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9
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
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它反映了
企业产品
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高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与同行业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着高于同业水平,说明公司
产品附加值
高,产品定价高,或与同行比较公司存在成本上的优势,有竞争力。与历史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着提高,则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处于复苏时期,产品价格大幅上升,2003年的钢铁行业就是典型的
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需考虑这种价格的上升是否能持续,公司将来的盈利能力是否有保证。相反,如果公司毛利率显着降低,则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激烈,在发生价格战的情况下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这时投资者就要警觉了,我国
上世纪
90年代的彩电业就是这样的例子。
销售净利率
编辑本段  是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它与净利润成正比关系,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营业利润率
编辑本段  是营业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100%。它比销售净利率能更好地刻画公司
主营业务
对盈利的贡献情况,因为净利润是以营业利润为
基础
加上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及营业外支出净额后得到的,而这些
收入
或损失的持续性较差,排除这些影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变化及不同公司盈利能力的
差别

资产
净利率编辑本段  是净利润除以平均
总资产

比率
  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销售净利润率×
资产周转率
。资产净利率反映
企业资产
利用的综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净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
乘积
,这样可以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资产净利率的增加或减少。
净资产
收益率编辑本段  是净利润除以平均
所有者权益
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00%=(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所有者权益)×100%=(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平均资产负债率)
第2个回答  2011-11-01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其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会计等式 英语为:accounting equation。在会计记账过程中资产和负债之间的等恒关系。如公司资产减去负债等于股东权益。
  [编辑本段]基本会计等式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如果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即资产)让渡出去,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表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
  而权益通常分为两种: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我们称为所有者权益;
  另一种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我们称之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
  这样,上述等式又可表达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
  然而上述等式仍存在不足。一方面,企业一旦进入正常的经营活动循环,其资产就会不断地变换形态。这时,再试图区分哪部分资产是业主投入形成的,哪部分资产是通过借款等渠道形成的,相当困难。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从性质上看,债权人和业主对企业的要求权(权益)也是不同的。债权人希望借款人到期能顺利偿还本金,并能支付预定的利息;业主则希望通过有效的经营等活动,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赚得再多,债权人也只能得到约定的本息,多余的就归所有者了,这样,上述资产负债表等式也可以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一方面表明,负债的求偿能力高于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表明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全部资产抵减全部负债后的剩余部分,因此,所有者权益也被称为“剩余权益”。这一术语,形象、贴切地说明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所享有的权益和风险:当企业经营成功、不断实现利润时,剩余权益就越来越大;反之,如果企业经营失败,不断出现亏损,剩余权益就会越来越小;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剩余权益就为零或负数。
  对基本会计等式,我们要理解、牢记的是:任何时点,企业的所有资产,无论其处于何种形态(如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都必须有相应的来源。或者是借入的,或者是所有者投入的,或者是经营过程中所赚取的(这一部分也归所有者)。换言之,企业的所有资产都必定有相应的来源,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任何情况下,其左右平衡的关系都不会被破坏。
  [编辑本段]会计等式的含义
  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
  [编辑本段]会计等式包括: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个企业的资产和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从资金的占用形式和来源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就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和权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在数量上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定相等。即:
  资产=权益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
  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因此,又称之为资产负债表等式。
  有时资产负债表等式也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二)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表示如下:
  收入-费用=利润 (2)
  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因此,又称之利润表等式。
  (三)资产负债等式与利润表等式之间的关系
  等式(1)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时点的全部资产及其相应的来源情况,是反映资金运动的静态公式。等式(2)反映的是某企业某一时期的盈利或亏损情况,是反映资金运动的动态公式但仅从这两个等式还不能完整反映会计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等式(1)与等式(2)可合并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3)
  企业定期结算并计算出取得的利润,取得的利润在按规定分配给投资者(股东)之后,余下的部分归投资者共同享有,也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因此上述等式又回复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此可见,等式(1)是会计的基本等式,通常称之为基本会计等式或会计恒等式。等式(2)和等式(3)虽不是基本会计等式,但等式(2)是对基本会计等式的补充;等式(3)是基本会计等式的发展,它将财务状况要素,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要素,即收入、费用和利润,进行有机结合,完整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内在联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9-30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第4个回答  2020-02-08
你好,会计公式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