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整理有哪些?

如题所述

具体如下:

一、通假字

1、佗邑唯命。佗,同“他”。

2、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4、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5、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6、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7、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

8、永锡尔类。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动词,合法度。

3、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4、有献于公。献,动词作名词,进献的东西

5、公赐之食。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6、隧而相见。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姜氏何厌之有?(“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有何厌”)。

②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谓”的宾语,前置)。

③对曰:“君何患焉?” (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

④其是之谓乎!“之” (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

2、状语后置

①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于武公”为后置状语)。

②郑伯克段于鄢 (“于鄢”为后置状语)。

(二)判断句

制,岩邑也。

蔓,难图也。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颍考叔,纯孝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创作背景: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势的斗争也加剧起来。

隐公之年(公元前722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全文语言生动简洁,人物形象饱满,情节丰富曲折,是一篇极富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