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的诗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1. 风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表达了作者对风的喜爱注释: 解落:散落。

三秋:秋季三个月,即指整个秋天。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翻译: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简析: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

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

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2. 有关风的诗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绝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李白《清平调·其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 风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表达了作者对风的喜爱

注释: 解落:散落。 三秋:秋季三个月,即指整个秋天。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翻译: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简析: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4. 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思想感情

伤春悲秋;5、痛苦生活的同情。

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 1,由实到虚; 4,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恬淡的隐居生活; 2; 2,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思念亲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一)边塞诗(建功报国类)唐诗多为。

(四)山水田园诗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闲适; 10、重阳登高。宋词常有、功名利禄。

(五)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借古讽今的情怀.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激愤; 2。写作上; 3.青春易逝的伤感、仰慕、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 2,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 3; 4、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酒; 2.托物传情(月。

(六)思乡怀人类诗歌 1。(九)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 1、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7; 5,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欢乐; 2诗歌的思想内容常见情感.重在劝勉; 5; 2; 3、烦闷。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八)思妇闺情诗 1: 1触景伤情、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3、杨柳.农村景物、壮志难酬的悲叹 8.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告慰平生的喜悦。

常用比喻; 5。诗境隽永优美、象征,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昔胜今衰的感慨; 8; 6。

1; 3、孤独:悲凉慷慨.描写自然风光; 11、奔腾俊伟等、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繁华富贵等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田园的悠闲.因梦寄情.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4,情深意长的勉励、寂寞; 4.仕途失意的苦闷; 5、安慰 3.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夕阳,或抨击社会现实.仅是客观的叙述.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雄浑豪放.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日暮思归).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抒发别离苦情,语言清丽洗练; 4.反映离乱的痛苦、伤感、杀敌报国的意志。(三)送别诗 1; 3、雁.描写美人迟暮.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不舍的留念,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闲适。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2。风格多为; 9.对历史.寄情山水; 3、拟人.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对投降派.妙喻传情、秋等 、笛,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寄寓人生感慨。

(二)忧国伤时类(与上一类多有重复) 1、对比等表现手法,风格恬静淡雅。由物到人.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6.闺中怀人; 2、坚持节操等.征人思乡,坦陈心志的告白.感时生情(中秋望月.从军边塞,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2。

(七)咏史怀古诗 1; 6:长亭,遗世游仙:忧愁,写出精神品格.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柳); 4.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同情人民的疾苦.羁旅愁思、孟浩然; 3、惆怅; 7.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 3.年华消逝,前途艰辛的担忧.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盼望爱兵如子、鼓励.记梦悼亡。

5. 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思想感情

伤春悲秋;5、痛苦生活的同情。

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 1,由实到虚; 4,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恬淡的隐居生活; 2; 2,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思念亲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一)边塞诗(建功报国类)唐诗多为。

(四)山水田园诗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闲适; 10、重阳登高。宋词常有、功名利禄。

(五)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借古讽今的情怀.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激愤; 2。写作上; 3.青春易逝的伤感、仰慕、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 2,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 3; 4、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酒; 2.托物传情(月。

(六)思乡怀人类诗歌 1。(九)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 1、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7; 5,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欢乐; 2诗歌的思想内容常见情感.重在劝勉; 5; 2; 3、烦闷。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八)思妇闺情诗 1: 1触景伤情、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3、杨柳.农村景物、壮志难酬的悲叹 8.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告慰平生的喜悦。

常用比喻; 5。诗境隽永优美、象征,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昔胜今衰的感慨; 8; 6。

1; 3、孤独:悲凉慷慨.描写自然风光; 11、奔腾俊伟等、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繁华富贵等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田园的悠闲.因梦寄情.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4,情深意长的勉励、寂寞; 4.仕途失意的苦闷; 5、安慰 3.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夕阳,或抨击社会现实.仅是客观的叙述.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雄浑豪放.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日暮思归).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抒发别离苦情,语言清丽洗练; 4.反映离乱的痛苦、伤感、杀敌报国的意志。(三)送别诗 1; 3、雁.描写美人迟暮.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不舍的留念,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闲适。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2。风格多为; 9.对历史.寄情山水; 3、拟人.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对投降派.妙喻传情、秋等 、笛,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寄寓人生感慨。

(二)忧国伤时类(与上一类多有重复) 1、对比等表现手法,风格恬静淡雅。由物到人.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6.闺中怀人; 2、坚持节操等.征人思乡,坦陈心志的告白.感时生情(中秋望月.从军边塞,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2。

(七)咏史怀古诗 1; 6:长亭,遗世游仙:忧愁,写出精神品格.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柳); 4.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同情人民的疾苦.羁旅愁思、孟浩然; 3、惆怅; 7.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 3.年华消逝,前途艰辛的担忧.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盼望爱兵如子、鼓励.记梦悼亡。

6. 《风》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如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如下:

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未得确证。有人认为,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

综观此诗,诗人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让人真切地感受“风”之魅力与威力。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而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问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

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

7. 古诗词中的风是代表什么的

【重要提示】仅供参考!古诗词中“风”的意象解析作者:刘 芳 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则是古诗词的生命.意境也叫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表现在诗词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展开浩如烟海的文卷,有关“风”的诗词也比比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是借以抒发对大千世界的赞颂. 一、以风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比如: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中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冬日的风伴着雪搅碎了思乡人的心.元代刘秉忠《江上寄别》中的“好风到枕客愁破,残月入帘归梦醒”,夜风袭来,孤客梦醒,再也无法梦回家园,这是何等凄苦之情.却用“好风”来说,与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汉代刘彻《秋风辞》中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唐代刘禹锡《秋风引》中的“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都写到了秋风,风吹过,花飘落,雁南飞,在这番境地里不会有他种情绪,只有思乡的情.满天的秋风带来满目的萧条又引出满心的相思. 二、以风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愁苦的情怀. “风潇潇,雨潇潇,便作陈抟也睡不着”;“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等等,这许多的诗句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悠悠而来的风吹出满腹的萧瑟孤寂,读来无限凄凉,真是“风飘万点正愁人”. 三、以风展现豪气.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豪气冲天的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塞外无垠的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又是悲壮的风.在这些意境中愁苦、凄清已经全然消失了.风不再是柔婉、哀思的意象,而是幻化作一只无形的大手拨动着人世间豪迈旷达的琴弦,让人不由得激情澎湃,豪情万丈.这样的风是气势,是力量,是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精神的载体. 四、以风彰显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风吹柳花店满香”,风把阴霾一扫而光,带给人们的是生机盎然,是舒展身心的动力,所以此时的春风“更比路人忙”,把春日的生命力撒播开来.“风”又成了欣欣向荣的生命力的象征,此时,世间万物只有风最早吹开文人的心灵,让他们聆听人间的喜悦,即景抒情把春的美好跃然于纸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不同的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词人的不同情怀.内心的思想情感与风互为辉映,又将诗词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古诗词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它展示了民族语言的绰约风姿.只有“走进”古诗词,揣摩其中鲜明的意象,才能深刻地体味、领略语言文字的意韵,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所以,要理解古诗词必须用心去读、去品味、去体验、去发掘.这样,才能对古诗词有全新的认知,才能有新鲜的发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