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写文章~立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写作过程中,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立意如同文章的基石,只有基石打得好,才能建成高楼大厦。立意,决定着一篇文章的高度。那么,好的立意要具备哪些特质呢?

01立意要真

1.关注现实生活,勇于表达自我。

2011年版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应“关注现实”,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就告诉我们,好的作文一定是我手写我心。因此作文立意的前提是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挖掘,真诚而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体会、感受、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2.作文立意体现精神魅力。

统编版教材中的经典课文都是这方面的典范。例如,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至诚至深的回忆, 体现了作者内心深藏的愧憾;郑振锋在《猫》中展现了自己对悲修生命的深度悲阀以及对自己无心伤害生灵的沉重忏悔: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激情洋溢的战斗姿态,源于他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中展现的高远见识、旺盛斗志火一样的激情,源于鲁迅先生一贯的责任心、正义感和公平心以皮疾恶如仇的精神品格。

02.考场作文,立意要符合题目要求。

考场作文不同于自由写作。考场作文有题目的限制,只有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作文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

1.抓住“题眼,确保立意不偏题。

审读作文题目,要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也就是抓住“题眼”保证立意方向不偏题。

例如“生活真美好”这个文题, “美好”就是关键词,写作时要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悟,不能发泄消极、负面的情绪。

再如“二十年后的自己”这个题日 “二十年后“是关键词。围烧这个词,我们可以想象二十年后自己的状态、所做的事情以及理想的生活日标。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则需要先完善题日。完善题日也属于审题,因为填写的内容往往就是写作的重点。

2.立足“题眼,研究材料内涵。

材料作文的审题不仅要审好关键词, 还要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推敲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你看到我的快乐,就像庄子看到了鱼。你不是庄子,我不是鱼。

以上诗句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拟题日写一篇文章 可以讲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

审读这则材料,我们抓住的关键词是“看到”和“不是立是这两个关键词,再进一步研完材料可以发现,这则材料要传达的核心信息是“你看不到我的快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围绕原因,我们便可以寻求不同的立意。

03立意要明确,表达的思想要有深度。

1.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现大主题。

作文题目只提供了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限制,给大家的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以便我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 如果写作的口子开得太大,就容易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问题。因此,不管所给的作文题目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点,如一件事,一个人,样物品, 一种感受,种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做到“化大为小”。

“小”与“大”是对立统一的,“小”是现象, “大”是本质。写作中,从大处着眼,在小处落笔,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

从一些生活中的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横向拓展、纵向挖掘, 往往更能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旨。

例如 《走一步 再走一步》写了“我”小时候一次冒险并获救的经历。事情很小,但是作者详细描写了惊恐万分的自已在父亲的指导下如何一步一步成功走下山的过程,并从中抗据出了摆脱恐惧走向成功的秘诀 专注于如何克服困难,积小胜为大胜这样别具一格的极具人生哲理的主旨,从一个平凡故事中寻找到了不平凡的立意。

再如莫怀成的《散步》,通过描写一个祖孙三代的四口之家在田野散步的家庭小事,表达了对生命的费叹。作者的母亲

处在表偶综合征中,经历了病痛折磨后“又热过了一个冬季为了让母亲延长生命,作者陪母亲出来散步,这种陪伴是对生命的一种责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薄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者和妻子肩负着承上启下的生命的责任,他们用陪伴和担当为生命的长幼相续护航,这是生命最美的费歌。

2.由表及里,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意义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危思就是写文章要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要对客观存在的大量现象进行认真思考、分析、比较、鉴别,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反映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内部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深刻、新颖的主题。

例如,宗璞的《紫藤萝布》的立意就可以分出由浅到深的不同层次:最浅显的层次是折发“我观察茂盛的帐藤萝花朵时的喜悦之情:更深一层次是讲述“我,从现实生活的疑惑和痛楚中挣脱出来,获得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我只是仁立凝望· 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最深一层次是表达大自然和人类生命的普遍哲理一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因此,全文立意的层次表现为:普通的自然关的感知、个人痛楚的解脱感受普遍的生命哲理感悟。由此,情感与哲理相融合,创造了文章的高深价值。

再如 梁衡的《壶口瀑布》写了一处尽人皆知的景观,但是因为作者站位高,眼界远,赋子了文本高深的立意。作者先是由壶口瀑布看到了黄河的性格,又由黄河联想到了人的性格最后联想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经过这种由表及里的层层挖掘,带领读者陷入了一种庄严的思考——关于历史,关于人生关于我们这个历经磨难而不屈生存的民族。

这些经典课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不满是于寻常立意,追求卓越与独特,在别人思想止步的地方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而进入更加闻达的境界。因此,我们在构思作文时,也要从浅近的导常立意开始,层层挖掘,使最终的立意更深更高远。

3.多向思维,另辟径展现独特见解

作文最忌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要避免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打破思维定式,学会变换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甚至可以尝试从习见观点的对立角度反向立意。

例如,常理说不要班门弄爷,若用“弄爷就要到班门”这样的立意来写作,并展开合理的论述,就能令人耳目一新。

又如 雪景是许多作家都喜欢费美的自然景色,大多作家笔下的雪景都是那样的洁白、美丽、壮观,大家都把意旨归结到歌颂纯洁的心灵、费美自然等方面。但鲁讯先生收入《野草》中的《雪》则通过对“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细致描写,

做出了“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

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这样带有倾向性的判断。作者认为江南的雪具有温润的美,相比而言,他更想赞美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这就显示了一个新的思维角度。作者另辟溪径,从异向深入开掘,看到了北方的雪具有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它“奋飞” “旋转” “升腾” 由此使人进一步想到:只有像朝方的雪一样有着坚韧不屈的意志、教于直面修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升华的人,才是最可数的。

再如 刘离锡的《陋室铭》,虽然名为“陋室”

却反其意而用之,极力表现“陋室”环境清幽、主人情趣高雅、 但作者

交往之人博学等优点,点明“惟吾德馨”的主旨,表达作者高洁做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手法运用到写作中即逆向立意,可以使文章立意独特新颖。

英国哲学家休谈说: “一切优雅的文章不是别的,只是各种角度、各种方位下所见的人生的图画。 要使作文不落俗套就要进行多向思维、多向立意,然后从多个立意中筛选最合适的一个。

4.推陈出新,鲜明地体现时代精神

读文如品肴,贵新而弃旧。有道是: “文章合为时而著。 ”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时代,我们察物、析事、评人、论世,都离不开“时代”这个立足点。优秀的文章,无不跃动着时代的脉搏,表现时代的特征。

例如,采超先生的《敬业与乐止》中的职业平等意识,彰显了他博大的胸襟和挑战传统的超前思想,这在当时“万般皆下品,性有读书高”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振华发#的力量。

写作的真谛其实就是完成我们自己。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知识多元、精神多无的社会转型发展翔,应该关心时代发展,关心时事。然后,把这些通过各种途径接收到的时代信息传递或落实到周边的人和事上,让它们承载时代的烙印,然后通过画面、故事、感悟等,转化为可感知的语言文字,再通过重组创作,实现独一无二的再现,这就是带有时代色彩的个性表达。

当然,作文的时代性还应体现在文章的背景材料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上,文章所传达出的精神理念以皮语言应用让它们焕发出时代的活力,逆发出时代的灵感,散发出时代的热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