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有哪些技术要点?

如题所述

混凝土工程是整体式衬砌施工的主要作业、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以及地下建筑的正常使用。它是地下建筑施工中劳动条件最差的作业。

一、混凝土的制备

1.配料

即将各种砂石料和水泥、水以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合。配料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分为人工和机械化配料两种。

2.搅拌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机。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

(1)自落式:用于拌和低流动性混凝土和塑性混凝土,地下建筑工程中大多数采用自落式滚筒搅拌机。

(2)强制式:用于拌和干硬性混凝土。

二、混凝土的运输

1.混凝土运输中的技术要求

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输送混凝土,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输送过程均须符合以下要求:

(1)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不得产生分层离析现象,以免破坏混凝土的均匀性。

(2)保证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时,仍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其坍落度的降低值不得超过原规定的30%。

(3)从搅拌机出料到捣固完毕的全过程,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混凝土的运输方式和运输机械

施工中常用的运输方式如图13-7 所示,当前通常情况下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

图13-7 常用的混凝土运输方式

三、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包括混凝土的浇筑(把混凝土注入模板的过程)和混凝土的捣固(经振动使混凝土密实)的过程。

1.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浇筑和捣固的如何,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整体性。所以混凝土浇筑应充满模板,振动密实,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切实做到内实外光。

为达到上述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

(1)混凝土必须有次序和均衡地分层浇筑,以便于混凝土捣固和不使模板受力不衡而发生位移变形。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固时,每层厚度不超过 40cm,采用表面振捣时每层厚度不超过20cm,人工捣固时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

(2)必须保证浇注的连续性。即混凝土浇筑层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能使混凝土在前一层初凝前浇捣完毕,以使衬砌有较好的整体性。若特殊情况必须中断时,超过 2h 者,则按施工缝要求处理。

(3)混凝土浇筑时不应发生离析现象,使混凝土获得较好的匀质性和密实性。

2.浇筑顺序

洞室衬砌部位分为:侧墙、拱部和底板。浇筑顺序与开挖方案有关,可分为:先墙后拱、先拱后墙、拱墙一次施工。

(1)底板一般最后浇筑;但设计要求底板必须与侧墙整体浇筑时,则先浇筑底板,也可以采用纵向(墙拱)分段浇筑:一种是随开挖作业由外向内逐段浇筑;另一种是等开挖作业结束后由内向两端浇筑。底板一般由内向外进行,边浇边振捣边抹平。

(2)侧墙浇筑时,要对称均匀上升,以免模板框架受力不均。拱部浇筑时,一般由拱脚开始,保持一定坡度,对称地向拱顶中央成“八”字型浇筑。

(3)当为钢筋混凝土时,为施工方便,采用水平分层浇筑封顶。拱部浇筑顺序如图13-8 所示。

图13-8 拱部浇筑顺序

(4)拱圈混凝土由两侧拱脚自下而上灌注到拱顶部位,0.8~1.0m 宽时需进行封顶工作。封顶包括活封顶和死封顶。

活封顶(刹尖):浇筑到顶部汇合时,改为沿洞室轴线方向进行浇筑,如图13-9所示。

死封顶:当浇筑到最后一个连接段,拱圈衬砌由两方向对着灌注碰到一起时,均会形成死封顶。

死封顶施工(50cm×50cm的孔洞):衬砌混凝土结硬后,拆除四周模板,然后支模压浆;或者浇筑24h后,四周挡板拆除、凿毛,把缺口需要的混凝土按量装入一个活底木盒中,使其顶入缺口中。

图13-9 围岩较稳定或离壁式结构则采用预制盖板型式的活动封口

3.混凝土捣固

(1)捣固,分为:①人工捣固;②机械捣固。

(2)机械捣固分类:①插入式内部捣固器:墙、拱;②平板(截面)振动捣固器:底板、预制板。

(3)捣固器的选用:对于粗骨料粒径大(80mm)的混凝土宜采用低频、大振幅的捣固器;反之,则采用高频、振幅小的振捣器。

4.浇筑方案

衬砌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主要需要确定以下三个内容:混凝土浇筑方式、混凝土浇筑长度、混凝土浇筑强度,以此进行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捣固等作业组织。

1)混凝土的浇筑方式

分段浇筑:是把洞室在长度方向上分成大致相等的若干段,每一段是连续浇筑的,段与段之间设置施工缝(或结合变形缝分段)。

连续浇筑:沿洞室纵向长度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如引水洞、竖井(采用滑模浇筑)。

2)混凝土的浇筑分段长度

浇筑分段长度:从防水角度宜长些,以减少漏水的薄弱环节。但考虑混凝土的干缩应力和温度应力可能引起衬砌裂缝,分段长度又不宜过长。另外还要考虑施工技术装备条件、劳动力数量、每一分段混凝土工程量和连续作业时间等因素,一般为 15m。大跨度地下工程常采用跳格开挖、跳格衬砌,一般取 4~8m;小跨度取 20m。确定分段长度后,即可计算混凝土浇筑强度(工作量)。

3)混凝土浇筑的强度(每小时浇筑量 m3/h)

混凝土浇筑强度(M)

M≥Qmax/T

Qmax为浇筑段的最大混凝土工程量(m3),根据段长、断面周长、衬砌厚度确定;T为完成浇筑段所需要的时间(h)。

确定M后,就可以组织搅拌站、选择运输方式和机具,以及确定捣固方式和捣固机具的数量。

四、混凝土衬砌机械化作业线

混凝土浇筑机械化作业线由配料、混凝土搅拌、运输、立模、浇注、捣固等主要是工的机械化配套组成。主要是指:机械化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活动式模板的配套应用。采用机械化作业线施工,由以下几种组织方式:

(1)当混凝土运输距离不超过混凝土输送泵的有效运距时(压气式水平 200m,垂直 35m 以上;活塞式水平 300m,垂直 40m)可将混凝土输送泵和搅拌机布置在洞口附近。

(2)当运距很长时,可将混凝土输送泵设在洞内,混凝土在洞外搅拌好后运至混凝土输送泵处。

(3)当运距特长,即使输送混凝土困难时,而且断面较大,则可将混凝土搅拌机和混凝土输送泵都设置在洞内。骨料和水泥按配合比在洞外准备好,运到洞内搅拌。

(4)开设辅助洞口(运距特长时)机械仍可放在洞内。

另外,输送泵串联,运距加倍,提高洞口输送泵的位置也可以增加运距。

五、混凝土的养护

为了给混凝土创造是以得硬化条件,防止其发生不正常得干缩,浇筑后必须进行养护,保证在混凝土硬化期间有足够的湿度和适宜得温度外,还应保证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kg/cm2前,不得受撞击和振动,以免发生开裂和掉角。

养护方法有:

(1)喷水自然养护(12h后进行,和工程地段、品种、温度、湿度有关)。

(2)蒸气养护(洞内不少于 7d,洞口不少于20d,防渗 11d)。

(3)薄膜养护,在结构构件表面喷涂或刷涂养护剂,溶液中水分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上结成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缝,阻止内部水分蒸发,而使水泥水化作用完成,本材料具有防水、防冻、成膜时间快等特点。

六、施工缝及变形缝的处理

1.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是造成渗漏的薄弱环节。施工缝分为:①预留施工缝:是指两段衬砌之间的结合缝;②间歇施工缝:是指因特殊原因造成混凝土作业中断2h以上留置的施工缝。

预留施工缝的处理:预留施工缝的设置应尽量与变形缝设置结合考虑,以便简化施工缝的处理。

预留施工缝和间歇施工缝的一般处理方法:将先浇筑的混凝土断面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后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特别注意接缝处混凝土的捣实。为提高施工缝防水性能,衬砌断面作适当处理。①侧墙:做成梯形凹凸槽;②拱部:搭接头处理如图13-10 所示。③接缝处外侧设置混凝土预制板,板厚3cm,宽50cm,高等于起拱线,如图13-11 所示。④ 重要工程的严重渗水段,在衬砌的断面上设置一圈外涂沥青,厚度为 2cm的钢板止水片,如图13-12所示。

图13-10 边墙、拱部施工缝

2.变形缝处理

为避免混凝土衬砌因温度变化、胀缩变形或地质条件变化而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必须沿纵向轴线相隔一定距离设置变形缝,以保持衬砌能自由地变形。变形缝分沉降缝和伸缩缝,根据变形的要求设置,并保证满足防水和变形的要求。

1)填缝式变形缝(防水要求不高时用,图13-13)

图13-11 外贴预制板施工缝

图13-12 钢板止水片施工缝

一般采用预制油毡纸、预制石棉沥青板或预制浸沥青木丝板直接嵌填在缝内,内侧再用防水胶膏嵌填密实。有时外贴防水层。

2)止水片(带)变形缝(防水要求较高,图13-14)

图13-13 填缝式变形缝

图13-14 止水片(带)变形缝

防水要求较高的变形缝,可沿整个缝设置一环镀锌钢板止水片或橡胶止水带。钢板止水片适用于衬砌沿轴线方向的变形;橡胶止水带适用于任意方向的变形。

钢板止水片和橡胶止水带变形缝施工时,要求埋设位置准确,接头处混凝土振捣密实,这种处理方式止水效果好,但端头模板制作较复杂。

七、混凝土的冬季施工

1.混凝土受冻对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正常凝结温度 15~20℃。冬季施工低温和冰冻会大大阻碍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如0~4℃时,凝结时间要比 15℃时大三倍。

如果温度降到0℃以下(混凝土冻结温度 3℃),混凝土中水就会结冰,水泥的水化作用完全停止。不但强度无法增长,而水结冰后体积膨胀(约膨胀 8%~9%),即有被冻裂的危险。

混凝土在凝结前(即浇筑后3~6 h)受冻,强度至少降低5 0%,难以挽回。如果在浇筑后2~3d受冻,强度降低 15%~20%。只有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50%,且不低于50kg/cm3时,再受冻对其强度没有太大影响。

如在硬化过程中,重复受冻,其结果比一次受冻的影响更大。

在冬季施工中,为确保质量,凡昼夜室外平均温度(按每日 6、14、21h 三个时间的平均温度)低于 5℃或最低温度低于-3℃时,就需要采取一定的冬季施工措施,创造条件,促进凝结。

2.冬季施工方法

除采取一定的防冻保温措施以外,还采取材料加热法和掺入速凝剂法。

1)材料加热法

一般先加热水,加热至80℃,不能满足石料温度要求(1 5℃)。再加热骨料。骨料的加热温度取决于外界温度、配比、作业时热损及养护方法。任何时候均不允许加热水泥。

2)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速凝剂

速凝剂可以加速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及抗冻性,故也叫做早强剂。早强剂种类很多,这里仅介绍常用的氯盐早强剂。氯盐溶液的冰点低于 20℃,因此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氯盐(氯化钙、氯化钠或混合物),不仅能促进混凝土凝结硬化,还可以降低其冻结温度。

掺有氯盐的混凝土在-10~-20℃时,不仅不会冻结,而且还能硬化,所以有冷混凝土之称。最常用的氯盐为氯化钙。一般随氯化钙的掺入量的增加,混凝土相对强度也随之提高。但过量掺入会使混凝土凝结过快来不及施工,导致收缩过大出现裂缝、强度降低。氯盐的存在对混凝土和钢筋有腐蚀作用。

一般用量:素混凝土不超过水泥用量的 3%;钢筋混凝土不超过水泥用量的 2%;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总用量不超过 6kg(水泥用量为280~350kg/m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