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题所述

《咕力学数学之逻辑思维启蒙动画片全集》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发帖内容:美根据6Q法则,循序渐进通过生动有趣地动画,不断启发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是一部励志向上,积极引导幼儿成长、融入数理逻辑学习、寓教于乐的系列动画片。整部动画色彩鲜明,情节引人入胜,能让宝宝在愉快的环境下,轻轻松松打好数学基础,深受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喜爱。这部动画片,耗时一年精心打造,通过一系列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观察,策划出的寓教于乐的动画片。

课程名称:咕力学数学之逻辑思维启蒙动画片全集

资源目录:
第1集 探险家的工具箱
第2集 小小驯狗师
第3集 采蘑菇
第4集 哈哈变高啦
第5集 摘草莓喽
第6集 海岛奇遇记
第7集 超级魔术师
第8集 游乐园的彩灯
第9集 忙碌的厨师数学游戏
第10集 鱼儿舞蹈队
第11集 滑雪训练
第12集 生日蛋糕
第13集 农场的围栏数学游戏
第14集 小鸡去哪儿了数学游戏
第15集 咕力超市
第16集 农场大丰收啦
第17集 谁是大胃王
第18集 巧克力好心情
第19集 三色木桥
第20集 乱糟糟的游乐室
第21集 运货记
第22集 一起玩拼图
第23集 星球历险记
第24集 寻找三色花
第25集 神奇变变变
第26集 咕力们的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6

抓住孩子的好奇心

思维的产生是因为问题,如果在平时生活中孩子不停的问问题,那么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在提升。作为家长,我们就应该积极去把孩子不懂的问题解决掉,帮孩子建立出知识的海洋。




陪孩子阅读

通过阅读书本,孩子能够活跃大脑,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会通过想象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建立一个逻辑模型。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有疑问,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寻找答案,帮助孩子建立思维模型,在读书的过程中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孩子表达

当家长和孩子产生出不一样的观点,那么家长可以跟孩子进行辩论。这不但能让孩子能多思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多角度看问题,还可以让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这对于孩子在以后生活中具备理解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打下了基础。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非常的强,而且孩子天生就偏爱游戏 。“寓教于乐”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玩耍中学习,孩子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让孩子主动去学习,远比被动接受更有效果。当孩子愿意主动去思考的时候,思维就在不断强化,稍加引导,就能够建立完整的逻辑思维模型,逐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时间概念

很多逻辑思维特别差的孩子,他的时间观念也会非常差。所以,作为家长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时,应该明确的让孩子知道,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帮助孩子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


写作总结

孩子的表达能力需要家长的加强培养,家长应该适当的让孩子养成写作的习惯,让孩子进行写一些对平时生活的体验的总结。孩子进行书面表达可以带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孩子在进行书写时可以考虑逻辑的严密性。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完善和修改孩子的写作逻辑。

第2个回答  2019-02-19

1、两步思维训练

▲是什么:

两步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做一件事的时候,做完是第一步,做完以后再做什么是第二步。

▲为什么:

两步思维是在培养孩子“拆解问题”和“考虑周全”的思维能力。事实上,别说小朋友,很多成年人都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前几天我让老公去刷个碗,他就只刷了碗,没有刷锅,刷完的碗也没有放到消毒柜,而是随意扔在桌面上。

培养两步思维,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提高做事的规划性、看问题的长远性,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怎么做:

家长在训练孩子的时候,不要“完了就完了”,要引导孩子在完成一件事的基础上,思考下一步。注意,思考是主动的,要让孩子的大脑活跃起来,而不是告诉他做什么。

1.比如拿出一罐巧克力豆,让孩子数豆子。在让他数以前,问他一个问题,“数完以后怎么办?”如果他不知道,那就继续问他,巧克力豆放在外面是不是会坏,是不是收起来更好,一直启发他说出,数完以后再放回去。

2.假设要吃饭,饭前要问他,吃完以后做什么,引导他自己去收拾碗筷。渐渐的,从行动中训练扩展到人际关系上的训练,他的思维能力、行动力都会越来越强。

老话讲,做事要“走一步,想两步,看三步。”训练两步思维,是一项不可少的功课。

2、能量管理思维

▲是什么:

能量管理不仅是指身体能量,也指情绪能量的管理。

▲为什么:

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大量的课程内容还损耗着他们的情绪能量,如果一直压抑着学习,则会导致孩子对学习越来越厌倦。

因此,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食物来补充身体能量,也需要及时纾解、发泄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高效学习。

▲怎么做:

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食物来补充身体能量,也需要及时纾解、发泄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高效学习。

1.解决身体疲劳,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巧克力之类的食物作为能量补充;

2.解决情绪疲劳,也就是让孩子适当放松,可以让他们听听音乐、到楼下跑跑步、和其他小朋友做做游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等等。

3.解决厌倦感,可以在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在某个热情高涨的时候中断学习,这样会保持对该事物的期待与热情。比如很多作家在写到高潮部分时就会主动停笔,等到第二天再创作,这样更容易找到感觉,从而继续写下去。

3、多解思维

▲是什么:

好学生和差学生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当解决完一道难题的时候,差学生会为找到一个答案感到如获至宝,好学生则不满足,试图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并在答案比较中找到最优解。多解思维正是如此。

▲为什么:

多解思维的形成源自于儿童成长中对“问题-答案”关系的理解,而后演化为追求卓越的意愿。

培养孩子的多解思维,既能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怎么做:

家长应该为孩子打造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解决问题有多种答案,让孩子自己去评估不同答案的利弊,使他养成寻找多个答案的习惯。

1.比方说去动物园,可以走着去,可以开车去,也可以坐公交。要让孩子去分析,走着去,比较累,时间长,但是可以锻炼身体,开车去,方便,但是停车比较麻烦。在这个情景中,孩子了解到,在不同的答案中,有些不相上下,有些有显著的优缺点。久而久之,他的思维会越发活络。

4、联想思维

▲是什么:

联想思维也就是从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是否具有联想思维,考察的是孩子对两个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

▲为什么:

联想不仅仅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还能增进孩子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从知识点到实际运用,或者从实践到理论的联想,能帮助孩子灵活地运用知识。

▲怎么做:

家长们平时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联想思维。

1.比如买菜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联想到数学中的单位、小数、计算等知识。这样既复习了课内知识,又能在培养孩子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在出门游玩时背诵与场景相关的古诗句,巩固语文知识,同时增进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5、质疑思维

▲是什么:

质疑思维也就是怀疑思维,是对既有答案的质疑,敢于质疑的人往往胆大心细,对问题的理解也比较深刻。

▲为什么:

教大一的老师基本都会为一件事苦恼,那就是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之后的大一新生们,往往已经被训练成刻板模式化的思维,他们对老师的话百分之百认同,对书本上的内容百分之百肯定,他们最不擅长的就是“提出问题”。

但我们都知道“质疑”的重要性,“质疑”意味着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意味着主动选择而非盲从接受,质疑思维对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意识和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怎么做:

1.当孩子十分认同某个道理时,鼓励他思考“这个道理真的绝对正确吗?”“在什么情况下才是对的?”

2.在孩子做完题目对完答案之后,鼓励孩子说出答案为什么正确,让他去 推理、查资料佐证或者质疑这个答案,而不是对完答案就算了。

6、仪式思维

▲是什么:

仪式感也就是通过规定性的、有意义的动作准备,让自己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让学习这件事变得仪式化。

▲为什么:

藉由这种仪式带来的仪式感,能够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使自己快速专注于某个任务,进而提升效率。

▲怎么做:

1.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在学习前准备好铅笔、橡皮、尺子、草稿纸等一系列做题时需要用到的工具,并依次排列整齐。

2.规定具体动作准备,比如在学习前对镜子里的自己说“我要去学习了!加油!”或者“我今天一定能按时完成任务”等。

7、编程思维

▲是什么: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家长会不理解什么叫做“编程思维”?为什么现在总是频繁的听到“编程”两个字?

其实,编程思维可谓是七种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能力,因为它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个人能力,还是时代要求下必须掌握的思维方式,是孩子制胜未来的关键!

“编程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并不是编写程序的技巧,而是一种高效解决任何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就是“理解问题—找出路径”的思维过程,它由四个步骤组成:

1、分解(decomposition),把一个复杂的大问题,拆解成更可执行、更好理解的小步骤。

2、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根据经验找出相似模式,高效解决细分问题。

3、抽象(abstraction),聚焦最重要的信息,找到问题的本质,忽视无用因素。

4、算法(algorithms),设计一步一步的解决路径,解决整个问题。

通过这四个步骤,一个复杂的问题先被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被单独检视、思考,寻找解决方案→聚焦几个重要节点,忽视小细节,形成解决思路→设计步骤执行→问题解决 。

▲为什么:

编程思维能充分培养孩子五个方面的能力:策划构思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模式识别能力、问题分解能力、测试纠错能力。编程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新知的能力,并且对校内课程的学习也有帮助。

想把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掌握了编程思维,那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就变得得心应手:

作文→先解题,拆分出可能的层次内容→调用大脑存储的相关信息——例子、格言,类似的文章→列出提纲,理清思路→动笔写。

可以这么说,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运用“编程思维”都能让你更高效地解决问题,逐渐拉开和别人的差距,成为更优秀的赢家。

尽管编程只是一种计算机语言,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机器人等多项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代,掌握编程思维与技能已经不是加分项,而是必选项。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 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不到三岁的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 中进行。孩子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漫无 目的的,以后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了解了动作与 结果之间的关系。例如,一岁的孩子看到桌子上 的娃娃,想拿可够不着,他就会一边叫一边无意 识地抓桌布,结果娃娃随着桌布被拉过来了,孩 子以后就学会了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 的。三岁的孩子拍球时,开始是乱拍,不了解自 己的动作与球弹球的关系,经过学习和训练,他 逐渐理解了其中的关系,学会了正确的拍球动 作。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动作、运动训练很重 要,因此,训练孩子的爬行、滚翻、蹦跳等平衡 协调能力以及捏橡皮泥、摆积木等活动是必不可 少的,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相反, 限制孩子的活动,只让孩子看电视、玩玩具、玩 游戏机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 三到六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 少立体感和空间感。不信,你拿两个同等体积但 形状不一的杯子,让他们挑出谁大谁小,他们肯 定答不出。在做计算时,用苹果来举例子,就容 易理解;用数字加减,他们就反应不过来了。在 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经验,丰富孩 子的词汇,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在孩子拆装玩 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和孩子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孩子从具体中 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经常向他 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 等。有些家长和老师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识 字、写字、计算等,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并没有好 处。 六到十一岁是培养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 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程序 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家长可以问孩子:“有一只 大盒子,内有三只小盒子,每只小盒子里又有四 只小盒子,那么,连大带小一共有几只盒子?” 有些孩子就不能计算出来,因为他们顾此失彼, 不能一步步考虑题目的结构,做出正确的计算。 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让 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孩子的思维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抽象逻辑 思维能力是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因此,孩子早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非 常重要。如果早期训练不足,后期还需科学的强 化弥补,所以,心理学家认为对那些早期运动不 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的知觉――动作综合能力, 以促进其心理发展。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8-15
如何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需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的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

动作思维阶段(0-3岁)
不到3岁的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比如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矮小够不着,怎么办呢?这时候宝宝发现他旁边有凳子,于是把凳子搬过来,自己爬上去,成功地把苹果拿到手。
孩子学会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从不断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的。 孩子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以后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了解了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6岁)
3-6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这也是为什么用数字加减,孩子反应不过来,但是用实物举例子,就容易理解。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经验,丰富孩子的词汇,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有些家长和老师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识字、写字、计算等,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并没有好处。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6-11岁)
6-11岁是培养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比如,一只狗有4条腿,两只狗有8条腿,三只狗有多少条腿?像这些问题,就是属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题。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在日常与孩子相处的细节中,下面这三种方式,效果是最为明显的。
一、丰富孩子的词汇,教孩子说话用词达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尽早教孩子准确用词,不但能防止别人曲解、误解他的意思,而且促使他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家长对孩子的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他的表达要多作分析,这可以使孩子用词准确、鲜明、生动。
二、有意识地对孩子设疑,给孩子留下思考的时间
孩子回答问题往往是凭直觉,如果家长满足于孩子的这点“小聪明”,那么,他们会习惯对问题不假思索地做出回答,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大脑启动思维“程序”。
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急于让他说答案,而是让他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种解决的方案,多几次对自己的否定,然后在否定中寻找最佳答案。
三、利用游戏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分类和归类的游戏。也可以进行比较动、植物或其他事物、训练理解力和创造力的游戏等。
比如收衣服时,让孩子将不同的袜子分类卷起来;去动物园时,告诉孩子如何通过牙齿区别食草和食肉的动物,并让他分辨;给孩子一些零钱,让孩子去买东西……
对孩子而言,说过的话,玩过的游戏或许会忘记,但日复一日默默培养起来的逻辑思维能力会伴随他们终身,使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得更为优秀出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