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发展史么

如题所述

我们都把无人机当做是现代的新发明,但它们参战的历史可是远比你想象得要长。以下展现的就是无人机的演进发展历史,以及它们是如何改变战争方式的。
27037544_1.jpg
1917:斯皮里“空中鱼雷”式
动力飞行器直到一战末期时仍然处于其婴儿期:莱特兄弟驾着他们那原始的双翼机飞过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的沙丘也不过是十年之前的事儿。但这同样是一个充斥着奇妙发明的时代。1917年,彼得.库伯和艾尔姆.A.斯皮里发明了第一台自动陀螺稳定仪,该装置可以帮助飞机在飞行时保持平直向前,无人飞行从此诞生了。美国海军采用了这一新技术,将他们的一架柯蒂斯N-9式教练机改装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无人飞行载具(UAV)——当时是用无线电波来控制的。斯皮里“空中鱼雷”式在飞行测试中挂载一枚300磅重的炸弹飞行了50英里,但它却从来没有参加过战斗。
27037544_2.jpg
1917:凯特林“空中鱼雷”式
凯特林“空中鱼雷”式也被昵称为“凯特林小飞虫”,这种木制飞机在1917年的造价为400美元,载重为300磅。这种“小虫”由通用公司的查尔斯.F.凯特林设计,飞机配有可拆卸机翼,并且可以从自带滚轮的小车上起飞。到一战末期时,美国军方为“凯特林小飞虫”下了大批订单,但还未来得及投入使用,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27037544_3.jpg
1935:DH.82B“蜂后”式
直到1935年以前为止,当时的无人机在起飞后都无法回到原点,所以没法对其加以再利用。随着“蜂后”式的问世,无人机得以返回其起飞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它们变得更为实用了。“蜂后”式的飞行高度达17,000英尺,最大速度为100英里/小时,它在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中一直服役到了1947年。
27037544_4.jpg
1944:V-1(复仇武器1号)
阿道夫.XTL想要用一种会飞行的炸弹来对付非军事目标,于是在1944年时,一个名叫弗莱舍.弗鲁岑豪的德国工程师设计了这种飞行速度为470英里/小时的无人机。V-1是现代巡航导弹的先驱,得名于“Vergeltungswaffe”——即“复仇武器”1号,当时准备用来轰炸英伦诸岛。V-1的载重量大大超越了它的前辈,而且携带的弹头往往都达到了2000磅。V-1从发射斜坡上起飞之后会先按照预定轨道飞行150英里,然后再释放战斗部,有900名以上的英国平民死于V-1之手。
27037544_5.jpg
1995:瑞安“火蜂”式
瑞安飞机公司于1951年制造了第一架“火蜂”原型机XQ-2,并在四年后实现了首飞。火蜂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动力无人机,被美国空军率先装备。这种无人机被用来执行情报收集和监听无线信号的任务。
27037544_6.jpg
1963:洛克希德M-21与D-21
M-21是A-12的型号之一,也是黑鸟家族中问世最早的一款型号,这型飞机被用来发射洛克希德的一款高空无人机——D-21。M-21和D-21诞生于1963-1968年之间那场秘密项目的一个子工程中,该项目在后来的40多年中始终保持机密状态。M-21的设计比起之前来得到了不少改进,其中包括为发射控制员新增加的一个副驾驶舱。在1969-1971年之间,这两款型号的飞机在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一起执行了4次间谍任务。1966年,一架D-21无人机在发射时与M-21母机相撞,此后这个“21家族”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27037544_7.jpg
1986:“先锋”RQ-2A
“先锋”无人机系统于1986年12月实现首飞,它能够为战地指挥官们提供特定目标或战场的实时图像——按照美国海军的说法,它能够执行包括“侦察、监视和目标获取”在内的一系列任务。“先锋”于1980年代末期首次投入使用,它在格林纳达、黎巴嫩和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以较低的损失满足了军方以无人机获取目标的要求。“先锋”至今仍在服役,它由一个火箭助推器发射升空,负重为416磅,每小时飞行速度超过109英里。它可以在空中悬停,而且即使是降落在海上之后也可以回收。
27037544_8.jpg
1994:MQ“捕食者”无人机
1994年,通用公司开始生产MQ“捕食者”无人机。“捕食者”的最新型号已经从一种纯粹的侦察用机变成了可以携带武器并攻击目标的飞机,而这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迄今为止已经有125架以上的“捕食者”移交给了美国空军,还有6架则在意大利空军中服役。从1995年开始,“捕食者”无人机就被北约和联合国用于执行在波斯尼亚的任务,后来也参加了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不过目前正在逐渐退出现役。
27037544_9.jpg
2004:RQ-7B“暗影”200
RQ-7B“暗影”是无人机大家族中最袖珍的型号,目前在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中服役。该系统可以对距离战术行动中心125千米之外的目标进行定位和识别,从而使得旅一级的指挥官们能够更为迅速地进行观察、指挥和行动。这款无人机在中东的用途很广泛,截至2010年5月,其飞行总时数已达500,000小时。
27037544_10.jpg
2005:“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正在发射火箭
“火力侦察兵”这款无人直升机以其能够在任何适宜的军舰上和不适宜的地表上自动起降的能力而著称,它是于2000年初由美军开发出来的。在此图中,这架“火力侦察兵”正在试射2.75英寸非制导火箭弹,摄于亚利桑那州犹马试验场的一次武器试验期间。(俊鹰无人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01
随着国家综合力量的强盛,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也随之出现,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无人机”就是其中的一种,大家应该都了解他了吧,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应用很广泛,有的应用于电视综艺,有的出现在田间地头,现在来给大家讲讲关于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历史。世界各国对农用无人机应用程度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农业航空技术是国家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重不断加大。一八五@2371@五六零八
日本是很早将微小型农用无人机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1987年,Yamaha公司受日本农业部委托,生产出一台农用无人机——20kg级喷药无人机“R-50”,之后日本将无人直升机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已经从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现在的2400多架,操作人员14000多人,kt02成为世界上农用无人机喷药大国。
美国是农业航空应用技术很成熟的国家之一,经历了由有人驾驶直升机植保技术向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发展过程,现已形成较完善的农业航空产业体系。据统计,美国目前农用飞机达9000多架,占世界总拥有量28%,农业航空对农业的直接贡献率为15%以上。
除日本、美国之外,俄罗斯、韩国等国家也将农用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农业。俄罗斯地广人稀,拥有数目庞大的农用飞机作业队伍,数量高达1.1万架,年处理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35%以上。韩国于2003年首次引进无人直升机用于农业航空作业,其后农用无人机数量以及农业航空作业面积都在逐年增加,韩国的农林水产食品部和农协中央会计划以后每年增加100架,到2003年共增加到500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5-15
无人机研制背景:
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
20世纪20年代最早出现,当时是作为训练用的靶机使用的。是一个许多国家用于描述最新一代无人驾驶飞机的术语。从字面上讲,这个术语可以描述从风筝,无线电遥控飞机,到V-1飞弹从发展来的巡航导弹,但是在军方的术语中仅限于可重复使用的比空气重的飞行器。
研发历程:
20世纪40年代,二战中无人靶机用于训练防空炮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将多於或者是退役的飞机改装成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机,成为近代无人机使用趋势的先河。随著电子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在担任侦查任务的角色上开始展露他的弹性与重要性。
20世纪55年到74年的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乃至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过程中,无人机都被频繁地用于执行军事任务。
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首创以无人机担任其他角色的军事任务。在加利利和平行动(黎巴嫩战争)时期,侦察者无人机无人机系统曾经在以色列陆军和以色列空军的服役中担任重要战斗角色。 以色列国防军主要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兵,情报收集,跟踪和通讯。
1991年的沙漠风暴作战当中,美军曾经发射专门设计欺骗雷达系统的小型无人机作为诱饵,这种诱饵也成为其他国家效彷的对象。
1996年3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出两架试验机:X-36试验型无尾无人战斗机。该机长5.7米,重88公斤,其大小相当于普通战斗机的28%。该机使用的分列式副翼和转向推力系统比常规战斗机更具有灵活性。水平垂直的机尾既减轻了重量和拉力,也缩小了雷达反射截面。无人驾驶战斗机将执行的理想任务是压制敌防空、遮断、战斗损失评估、战区导弹防御以及超高空攻击,特别适合在政治敏感区执行任务。
20世纪晚期之前, 他们不过是比全尺寸的遥控飞机小一些而已。美国军方在这类飞行器上的兴趣不断增长,因为他们提供了成本低廉,极富任务弹性的战斗机器,这些战斗机器可以被使用而不存在机组人员死亡的风险。
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后,无人机开始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美国军队曾经购买和自制先锋无人机在对伊拉克的第二次和第三次 海湾战争中作为可靠的系统
第3个回答  2023-08-20
以下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发展历程:
2006
• DJI 大疆创新于2006年11月6日扬帆起航,正式踏上征程
2007
• 发布直升机飞控XP2.0
• DJI 大疆飞控第一次达成超视距飞行,突破视野疆界
2008
发布第一架自动化电动无人直升机EH-1
• 直升机飞控XP3.1 第三代产品研发成功
• 奔赴汶川地震灾区,采集第一手图像资料
• DJI大疆创新搬进西丽创业园的办公大楼
2009
• 珠峰高原测试成功,突破技术疆界
2010
• 发布第一款基于飞控技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Ace One
• 发布全自动导航的地面站系统DJI XP3.1 地面站
• 销售额猛增,享誉国际
2011
• 发布高端专业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Ace Waypoint 地面站
• 发布第一台专为仿真/娱乐直升机设计的飞控系统Wookong-H
• 发布面向商用及工业用多旋翼平台的飞控系统Wookong-M
• 发布专为爱好者提供的多旋翼飞行平台风火轮
• 发布专为多旋翼模型爱好者打造的新一代轻量级多旋翼控制平台Naza-M
2012
• 发布全球首款航拍一体机“精灵”Phantom
• 发布全球首款专业一体化多旋翼飞行器“筋斗云”S800
• 发布风火轮系列新成员F330、F550
• 发布专业三轴云台“禅思”Zenmuse
• 发布重量级直升机飞控产品Naza-H
• 发布IOSD&5.8G 图传
• 成立美国与德国分公司
2013
• 发布全球首款会飞的照相机“精灵”Phantom 2 Vision
2014
• 发布誉满世界明星产品“精灵”Phantom 2 Vision+
• 发布全球首款自带4K相机的可变形航拍器 “悟” Inspire 1
• 发布专为电影摄影师而开发的三轴手持云台系统“如影”Ronin
• 发布全高清数字图像传输系统Lightbridge
• 发布专业航拍八旋翼飞行平台“筋斗云”S1000、S1000+
• SDK软件开发套件助力开发者扩展航拍应用领域
2015
• 发布“精灵”Phantom 3系列新品
• 发布一体化手持云台相机“灵眸”Osmo
• 发布专为农作物保护领域设计的MG-1 农业植保机
• 发布全新一代三轴手持云台系统“如影”Ronin-M
• 发布全球首款M4/3航拍相机“禅思”Zenmuse X5 系列
• 发布热成像相机“禅思”XT
• 发布Onboard-SDK、开发者平台经纬M100 与视觉传感导航系统Guidance
• 举办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积极推进高校新型人才培养
2016
• 发布新一代的消费级航拍无人机“精灵”Phantom 4
• 推出多旋翼飞行控制系统A3 飞控
• 发布顶级飞行平台“经纬”M600
• 发布三轴手持云台系统“如影”Ronin-MX
• 发布首款具备光学变焦功能的手持云台相机“灵眸”Osmo+
• 发布首款主打便携性的折叠式航拍无人机“御”Mavic Pro
• 发布专业航拍无人机“精灵”Phantom 4 Pro
• 发布专业影视航拍无人机“悟”Inspire 2
2017
• 发布专业级行业应用飞行平台“经纬”M200 系列
• 推出专业级多用途三轴增稳系统“如影”Ronin 2
• 发布首款飞行眼镜DJI Goggles
• 发布首款支持手势操控及人脸识别的掌上无人机“晓”Spark
• 发布专为专业航空摄影设计的S35数字电影相机“禅思”Zenmuse X7 云台相机
• 发布无人机综合在线管理平台大疆司空
• 发布MG-1P 系列及MG-1S Advanced 植保无人机以及大疆农业服务平台、PC GS PRO、Phantom 4 RTK、播撒系统,为行业用户提供全套农业植保解决方案
• 入选《机器人商业评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榜单,位列第九
2018
• 发布专为现代智能手机设计的手持稳定器“灵眸”Osmo 手机云台 2
• 发布首款针对单反相机及微单相机打造的专业单手手持云台“如影”Ronin-S
• 发布折叠随行无人机“御”Mavic Air
• 发布负载软件开发包PSDK 与双光热成像相机“禅思”Zenmuse XT2
• 发布专业级摇轮控制器DJI大师摇轮及DJI体感控制器专业版
• 发布“精灵”Phantom 4 Pro V2.0
• 发布小型多旋翼高精度航测无人机“精灵”Phantom 4 RTK
• 发布新一代消费级航拍旗舰无人机“御”Mavic 2
• 发布集变焦影像系统、扩展配件、更高信息安全于一体的“御”Mavic 2 行业版
• 发布迄今为止最小的三轴机械增稳云台相机“灵眸”Osmo Pocket
• 发布全新旗舰植保无人飞机T16
• 国内首档原创科技竞技真人秀《超能理工派》上线,引爆大众对工程师文化的热议追捧
• 正式推出行业无忧计划,最大限度保障行业用户的权益
• 公司员工数量突破14000人,遍布全球7个国家的18间办公室
2019
• 发布适配“御”Mavic 2系列航拍无人机的 DJI 带屏遥控器
• 发布针对户外运动与视频拍摄爱好者推出的 Osmo Action 灵眸运动相机
• 发布首款教育机器人机甲大师 RoboMaster S1
• 发布针对微单相机设计的单手持微单稳定器如影SC
• 发布为穿越飞行打造的高清晰度、低延时图传解决方案DJI FPV 数字图传系统
• 发布一秒可折叠的视频创作工具Osmo Mobile 灵眸手机云台 3
• 发布颠覆性轻巧机身的入门无人机御 Mavic Mini航拍小飞机
• 发布国内首款搭载全向雷达的植保无人机T20
• 发布PC端无人机航测软件大疆智图
• 发布高性能机载计算机妙算Manifold 2
• 发布更高性价比及高帧率的红外热成像相机大疆禅思 Zenmuse XT S
• 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的 2019 年“50 家聪明的公司” (TR50)榜单
• 获评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十大年度新锐品牌
• 获评2019年全国质量标杆
• 获评2019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 获评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金奖
2020
• 发布 RoboMaster EP 教育拓展套装及青少年挑战赛
• 发布航拍新旗舰御 Mavic Air 2
• 发布行业无人机平台经纬 M300 RTK 及云台相机禅思 H20 系列
• 发布第一款搭载磁吸设计的手机云台 DJI OM 4
• 发布编程无人机 RoboMaster TT 创造力套装
• 成立大疆教育分公司并推出首款产品 RoboMaster EP Core
• 推出全栈式教育解决方案——大疆教育平台
• 发布测绘双负载:DJI L1 激光雷达和 DJI P1 全画幅相机
• 发布全新手持稳定器 DJI RS 2 和 DJI RSC 2
• 发布全新口袋智能小相机 DJI Pocket 2
• 发布航拍小飞机 DJI Mini 2
• 发布新款植保无人机 T30 和 T10
• 发布全新行业级无人机——“御”2 行业进阶版
• 入选《2020 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
• 入选《快公司》2020 "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 (MIC50) 榜单
• 获评 2020 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
2021
• DJI FPV 问世,带来沉浸式飞行体验
• 发布 DJI Air 2S,打造一英寸传感器无人机新标杆
• 发布 DJI OM 5
• DJI Ronin 4D 问世,一体化四轴电影机开拍未来
• 发布 DJI Action 2,产品形态全方位变革
• 发布 DJI Mavic 3,卓越影像,引领航拍新高度
• 发布农业无人飞机 T40 和 T20P
2022
• 发布经纬 M30 行业级飞行器,兼具强劲飞行性能及便携机身
• 发布大疆司空 2,一站式无人机任务管理云平台
• 发布大疆机场,解决无人值守的业务痛点,实现自动化作业新突破
• 发布 DJI Mini 3 Pro,实现 Mini 系列影像实力大跃升
• 发布 DJI RS 3 Pro 和 DJI RS 3 单手持稳定器
• 发布 DJI Transmission 图传解决方案,用非凡体验革新行业
• 发布 DJI Avata,让更多人体验沉浸式飞行乐趣
• 发布 DJI Goggles 2,沉浸式视觉体验再提升
• 发布 Osmo Action 3 运动相机
• 发布 Osmo Mobile 6 手机云台
• 发布 DJI Mavic 3E/3T,重新定义轻便高效的小型行业无人机
• DJI 大疆总部搬迁至天空之城
• 发布 DJI Mavic 3 Classic
• 发布 T50 及 T25 农业无人飞机,开启双雷达双视觉新形态
• 发布 DJI Mavic 3M 航测无人机,实现农业生产精准管理

12月18日至1月1日,探索丰厚礼遇

年末礼遇季

¥查看活动详情

Osmo Pocket 3

一英寸口袋云台相机

¥3499起

DJI Mini 4 Pro

全向避障的迷你航拍机

¥4788起

DJI Power 1000

1度电全场景户外电源

¥3499起

Osmo Action 4

旗舰画质运动相机

¥2598起

DJI Air 3

双主摄准旗舰航拍机

¥6988起

DJI Mavic 3 Pro

三摄旗舰影像航拍机

¥13888起

Osmo Mobile 6 浅银灰

智能三轴防抖手机云台

¥899起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维修中心维修进度以旧换新查找旗舰店自助寄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