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如题所述

语源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

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提倡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教育的逻辑起点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从猿到人的转变是由于生产劳动,猿在劳动中逐渐形成以大脑和手为核心的主体机制。大脑可以思维,手可以操作,这就使人区别于一般动物而变成“高级动物”。

有了主体机制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实践认知能力的主体人,人类才能把自己提升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从而把客观世界变成人类改造和认识的客体。而要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需要有主体能力才可以的。人类社会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自身存在形式。



教育之“最早”:

1、在我国,最早出现“教育”一词:《孟子·尽心上》。

2、最早对“教”和“育”进行单字解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3、最早出现“道”和“德”:老子《道德经》

4、最早连用“道德”一词:荀子《劝学》。

5、文艺复兴时期,艾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6、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9世纪中叶,提出较为系统的课程论。把“课程”用于 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7、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

8、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学记》。

9、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0、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凯洛夫的《教育学》

1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12、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的《终身教 育》。

13、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14、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教育家:孔子(中国);苏格拉底(西方)。

15、“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柏拉图。

16、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

17、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教育家:康德。

18、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的教育家:培根。

19、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的教育家;西方教育史上第 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20、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 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赫尔巴特。

21、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

22、第一个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教育家——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23、最早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的教育家——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教育 (汉语词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8

中国最早的教育思想是由孔子提出的。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应,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

扩展资料: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

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4、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29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国家为推行宗教教育,提倡广设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19世纪70年代后实行义务教育。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有关统计资料,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已有近60个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法。
第3个回答  2011-10-29
在中国,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