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59%的奥数冠军比例,为何却鲜有菲尔茨奖和诺贝尔奖呢?

如题所述

如果评选出上学时期的噩梦,想必数学肯定能够榜上有名,而数学中的奥数那可是一度“折磨”无数学习的噩梦般的存在,奥数一度成为复杂、困难、聪明的代言词,有谁能够完美的解决一套奥数题,那就让许多人佩服的。

作为一个教育大国,我们怎么会缺席世界奥数比赛呢,在人们对奥数狂热追捧的气氛下,中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成绩收获颇丰。自1985年至2018年,中国总共获得516枚奥数奖牌,其中金牌204枚,银牌179枚,铜牌133枚。

在参加世界奥数的35年间,中国拿下59%的奥数冠军,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啊,这是不是可以说我国数学的厉害,在国际上都是那么的出彩,但是为什么却鲜有菲尔茨奖和诺贝尔奖呢?这是为什么呢?

截止2018年,世界上共有60位数学家获得过菲尔兹奖,其中2位为华裔数学家,1982年获奖的丘成桐为美籍,2006年获奖的陶哲轩为澳大利亚籍,且他们都没有在国内接受教育的经历。人们突然意识到,拿了那么多的奥赛金牌,中国却始终没有出现数学大师。被称为“数学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迄今没有中国国籍的获奖者。

虽然说奥数是为青少年准备的,菲尔茨奖是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的,那么那些在青少年时期曾在奥数间大放异彩的人成长后都去哪个?又有多少泯然众人矣呢?又有多少继续为数学事业奋斗终身呢?又有多少奥数金牌人员成为失意者呢?

环看世界,又有哪个国家曾把奥数看做为全民学习,强迫性教育呢?从最开始的兴趣到最后的厌恶,从天分的学习到机器般的刷题,带来的奥数金牌又有何种意义呢?

当家庭、学校、社会不断因为“奥数”让一些学生享受着种种特权,却让他们在成长教育的学习中丧失了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人文教育。奥数明明就是个小众事物,但在中国却变成了大众的狂欢,甚至是负担。

获得菲尔茨奖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毫不客气地炮轰:做奥数竞赛绝对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数学其实是在做研究,而奥数却只是在做题。

在这里并不是说没有得到菲尔茨奖和诺贝尔奖的学者不是好学者,我们要知道真正意义上的学者,真正意义上闻名中外的大家,对于拔尖性教育,我们要正确对待,否则泯然众人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因为中国在前沿科技上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所以得不了很多奖。
第2个回答  2020-11-18
我们中国拥有59%的奥数冠军比例,但是却鲜有菲尔兹奖和诺贝尔奖这种顶尖奖项,是因为我国发展时间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比较短,底蕴还不够。
第3个回答  2020-11-18
因为我们没有创造力,多数时候都在传承,但是创新的能力不高,所以造成了很少有创造性的奖给到我们的国人,不过这几年还是有长足的发展的,相信马上就会有属于我们的菲尔茨奖以及学术界的诺贝尔奖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