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中教师通过哪些方法控制课堂秩序?

如题所述

云课堂中教师要通过以下方法来控制课堂秩序:
一、上下课仪式

任何一种网络直播教学平台,都有消息框,学生可以在消息框中输入文字信息,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可以将传统课堂中的上下课仪式进行适配,例如我在上课前,说“上课”之后,约定好学生在消息框中打数字6,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数字,纯粹个人喜好,而在下课前,说“下课”之后,约定打数字8。实际上学生打几个数字都无所谓,关键是仪式感。

至于为什么选择打字而不是用语音,是由于网络交流中,打字相对发语音更为快捷,毕竟还有部分直播平台并不支持语音,同时在网络上一片语音,除了嘈杂并无其它优势,数百人一起喊“老师好”,也无法做到整齐划一。

在细节上,学生是否在屏幕另一端起立,还是别做统一要求,因为做不到掌控,千万不要自找苦吃。

小建议:在电脑或手机上设置闹铃,提醒自己上下课时间,这个很重要!

二、课堂举手问答

通常在教室里,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非常普遍,然而在网络课堂上,类似这样的功能实现却相对麻烦。

教室中,刷刷刷举起一片小手,老师一眼便能分辨出有哪些同学,在网络上,社交类软件都有连麦功能,例如钉钉和QQ,就是将原有的语音通话功能用于教学直播,但云课堂相比之下有个小细节特别贴心,学生申请连麦之后有个倒计时,如果申请人数较多,则倒计时结束的学生自动从列表中消失,同步,列表是按举手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于是利用这个功能,直播中便可以进行提问和查询,提问操作较为简单,出示问题,然后请学生举手,选择靠前或随机选都行,取决于教学策略需要,而查询就是不需要学生回答,例如我想知道一道习题有多少同学有思路了,举个手我看一下即可,这比调出消息框,再打字要快多了,学生端只需要按一下,老师就知道了。

为什么要纠结这个细节,因为和其它教学环节一样,网络直播课堂的总时长是少于传统45分钟的,要分秒必争,越是步骤多的操作,越是浪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5
疫情尚未平息,为了不耽误教学进程,“停课不停学”,各校教师都开启了网课形式的教学。于是,教师们的工作岗位从讲台上变成了“直播间”,这让很多教师面临了意外挑战,压力倍增,焦虑骤升。

那么,对于教师来说,网课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呢?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教师们可以怎样调节情绪呢?

一、教师们最常见的问题:焦虑

对于网课教师来说,首先,他们面临着教学模式的改变,这种陌生的新异情境会使教师进入压力下的应激状态;其次,新冠疫情本身也是一种应激和压力事件,疫情带来的心理应激、对疫情的不确定性、负面新闻带来的负面感受等等因素,也放大了教师的这些压力。在双重压力下,教师们容易高估网络授课的困难,认为自己难以达到教学目标,难以获得效能感和胜任感,为此焦虑不安,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师们产生焦虑的原因

①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

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们需要将传统教师与网络主播的角色结合,但这种角色的结合与转换并不容易,教师们普遍缺乏线上授课的经验,并且没有太多的备课时间,就要掌握各种直播软件的使用技术;此外,线上教学的互动性大大降低。这些原因都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以及对新型教学环境的不适应,从而降低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和胜任感,产生无助、易怒等负面情绪。

②难以控制外在因素

传统的线下课程大多以黑板或PPT为主,教师只要做好教案和设备准备,就能很大程度上保障课堂的质量。而线上直播则主要依赖于网络质量、师生所用的设备、直播app平台,网课中如果突然出现延迟、掉线等问题,会大大影响授课内容的流畅性,而这些因素都很难控制。这些原因容易导致教师对课堂质量的把握下降,高估学习新技能的困难,并且产生无力感。

③难以维护课堂秩序

隔着手机屏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大增加,教师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此刻的学习状态,并且难以对学生施加直接影响。当学生调皮捣蛋时,比如采取遮蔽摄像头、播着网课玩手机、恶意弹幕评论等行为,挑战课堂秩序时,老师很难像当面上课一样有效地管理学生、维持课堂秩序。这些原因容易导致教师产生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认为自己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④难以将工作和生活分开

与很多网上办公的人们一样,自从直播授课之后,教师们的生活和办公时间难以区分,不仅要化身“客服”给学生们解决设备使用问题,布置作业也只能采用文件或视频的格式,操作繁琐,工作量加大,面对屏幕的时间延长,导致腰椎、颈椎、眼睛疼痛,身体疲惫。

三、教师们可采取的调节方法

①自我评估。

教师们可以通过自我观察,评估自己现阶段是否出现焦虑,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1、饮食是否正常?睡眠时间是否不足,睡眠质量是否下降?

2、自己刷手机的时间、洗手次数等是否已经影响生活?

3、是否担心、忧虑过度?

4、是否对孩子不耐烦?

5、是否容易冲家人发火?

6、是否坐立不安?

7、是否静不下心来备课?

②接纳情绪。

评估后,教师们若发现自己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有些反应过度,首先要接纳目前的情绪状态。当我们的角色发生转换的时候,产生焦虑情绪是正常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适度的焦虑情绪是有积极意义的。首先,当我们忙于学习直播相关的新技能、忙于直播授课时,能够更好地从对疫情信息的关注中抽离出来,回归正常的环境,缓解心理应激带来的负性情绪,减少负面信息导致的负强化,增加对生活的掌控感。其次,焦虑会促使我们进步,当教师们能熟练使用设备,能够良好应对在线授课中的突发情况时,焦虑情绪会自然消失,也会建立我们的成就感。

②调试情绪。

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教师们可以开始自我调试。情绪调试的方法很多,可以先考虑自己惯用的情绪调节方法,可能是深呼吸,可能是做一次冥想,可能是一次正念练习,可能是先转移注意力完成一些简单轻松的任务。当然,也可求助专业的心理援助热线,获得情绪调试的具体方法。

③巩固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能对应激状态下的人们提供保护作用。在我们在线授课的过程中,与学校、同事和学生的联系增加,本身就能够帮我们巩固社会支持。此外,在线授课时如果遇到困难,教师们可以找有网课经验的老师请教,也可以请亲友帮忙支招。这些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网络提供情感、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的行为,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的同时,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情感上的慰藉。

④建立信心。

调节情绪之后,教师们也可以调整自己的认知偏差,进行自我鼓励。例如,自己并不是不能胜任网络授课,只是因为不适应,逐渐调整后已经在越变越好;自己也并非做得很糟糕,虽然有不足之处,但也有成功之处,等等。面临压力时,积极对已习得的技能、已有的进步进行自我肯定,以喜欢的娱乐方式适当奖励自己,能帮助我们培养积极情绪、建立迎难而上的勇气。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各位网课教师面临着陌生的教学环境,依然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为学生们传授着知识,保证学生们不落下学习进度。你们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和千千万万中国人并肩前行。春色正好,花开正盛,疫情总会过去,生活最终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教师们,你们辛苦了!

(全国“抗击疫情从心开始”心理专项志愿服务 志愿者:刘林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