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是怎么产生的,池塘里没有放鱼,但是过一段时间有小鱼了?

如题所述

鱼到底是怎么来的,尤其是一些没有撒鱼苗的村旁的池塘,有时夏天干旱的时候,已经见到池塘底部,晒得干裂出大缝子,可是过几年之后,塘内有水,还会出现一些小鱼小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事看起来好象很奇怪,但是仔细想想,应该主要来自三种可能:

第一个是,自古就有“千年草籽、万年鱼籽”,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千年前的草籽在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能发出嫩芽,而作为鱼籽来讲,可能存活的时间比草籽更加久远。虽然这只是一句民间的老俗话,鱼籽的存活也达不到1万年,但也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鱼籽的生存能力是很强的,很可能在此前池塘部位有曾经有过鱼的踪迹,后来塘干鱼死,这些鱼籽沉淀在泥土当中,当雨水聚集成塘之后,沉睡的鱼籽漫漫苏醒,化卵成鱼,这样也许就出现了题主所看到的情景,塘干多年后,仍然有小鱼出现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当野塘有水之后,即无鱼也无鱼卵可孵化成鱼,而因为水的原因,如果该塘与其他水域有相联的地方,这样有小鱼就会顺流而行,一些其他水体中的鱼、虾也就来到了塘中安家了。在我们村内有个闲置的地方,农民“脱坯”(形似砖块,比砖块大的土坯,早年用来盖土坯房用)用的土坑子,人工取土,里边是黄泥,由于年年挖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谁也不知道有鱼,有一年天太势,我们一大帮小孩就到这个脱坯坑子里洗澡,洗着洗着,感觉腿上氧氧的,不知道是什么,大家都吓坏了,以为是水虫子呢,就找来大人,看看到底是啥,这一看不要紧,里边全是一些小鱼,有泥鳅鱼,山胖头,老头鱼,柳根子,葫芦籽,扁担钩子等,太多了,后来大家就拿来小网、筛子捞,都收获不少,后来老人们就说,这是下雨时随首水流串过来的鱼。

还有一种可能,也是“最不可能的可能”,有的老人说,在天气下大雨的时候,通俗点说就象瓢泼的大雨的时候,鱼会飞,也就是鱼借着雨就“飞”过来了,尤其是鲤鱼、鲫鱼,都能在雨里飞,这个可没见过,只是听说而已,也可能会是真的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2
1.大多数泥土都被河流覆盖,之前的鱼会把鱼籽埋藏在泥土中。泥土干涸以后,他们会吸收之前留存下来的物质和水分。一直等待遇到合适的环境后,便会孵化成小鱼。
2.当野生动物或者是鸟类在河边活动时,鱼卵会粘附在他们的身上,被带到其他水塘中。
第2个回答  2020-12-01
有时候小鸟在其他有鱼的水源喝水脚上或者肠胃里有鱼籽,小鸟飞来飞去的,飞到这边没有放鱼苗的池塘喝水或者拉屎,都有可能将鱼籽带到这片池塘,从而长出小鱼来。
第3个回答  2020-12-02
因为池塘并不是全封闭的,有些鱼会跟随上流的水来到池塘里,久而久之就越来越多了
第4个回答  2020-12-02
鱼只能通过不断繁殖产生后代,鱼肯定是通过外界的方式进入了没有鱼的鱼塘中,下雨产生径流就会使鱼扩散到其他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