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颗小豌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如题所述

讲述了一颗小豌豆在一座小楼的窗台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房间里住着一位病得很厉害的小姑娘,小豌豆顽强的生命力,使小姑娘鼓起勇气,战胜病魔,小豌豆从中得到了快乐。学生通过阅读,能感受到小豌豆的活泼、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精神。这种精神随着着名的童话故事而自然的渗透在学生的心中,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25
我觉得小豌豆的活泼,热情,乐于助人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我上课时的答案,老师说的,希望能帮到你

参考资料:老师说的

第2个回答  2011-10-24
《一颗小豌豆》是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颗豌豆》的基础上改编后而写成的一个童话故事。
这篇童话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豌豆五兄弟对将来出去以后各有各的想法,最小的一颗认为该为人们做点事情。后来,它被射到了一座小楼的窗台上,在那里发芽长叶开了花,而正因为它在窗台的裂缝中发芽长叶开了花,给一个身患重病的小姑娘带来了快乐并因此使她的病情逐渐减轻,最后好了起来。
这个故事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情感:人应该有一个爱心,为别人做点事情的爱心,只要这样做了,一定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同时自己也会非常幸福。
童话故事一般情节比较曲折,所以,我概括主要内容也感觉有些不很轻松。
这个故事,大致有这样几个情节——五兄弟的谈话,借此来说明五兄弟在发出去以前各有各的想法;飞出去以后,最小的兄弟落在了一家的窗台上;这个家庭里有一个生病的小姑娘,病得很重,想看外面的绿色,但是不能起来;落在窗台上的小豌豆发芽了,开花了,使小女孩看到了希望看到的绿色,病情好转了,能够站起来了。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表达的:
最小的一颗豌豆只想出去以后能够给人们做点事情——“我可不想飞到太阳里去,也不想跑得很远很远。不过,也不能光想睡觉啊,我要是能给人们做点事情,就高兴了”。“不想”,说明他不像有的兄弟那样对自己的未来有过高的要求;“不能光想”,是说自己不能像有的兄弟那样对未来一点打算都没有;“要是。。。。。。就”这是个假设,这个假设表明了“最小的兄弟”的善良美好的内心——能够给别人做点事情,是自己最基本的愿望,而这个愿望则让人充分感受到了他“以奉献为美”(参考书语)的品质。
事情非常巧,最小的一颗豌豆被射到了生病小女孩家的窗台上,滚落到裂缝里面。
这家有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小女孩家境不很好,而且病很重,“在小黑屋躺了一年了”,“小黑屋”不但反映了家庭的困难,而且也暗示出了这样的意思:一个重病的人,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心境一定会很差,心境不好,自然会不断加重病情;“连坐也坐不起来”具体介绍了病重的程度。这里,作者用了充满怜悯之情的语言来表达了对这个在恶劣居住环境中重病的女孩——“多可怜的小姑娘!她的小脸瘦瘦的,黄黄的,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妈妈以为她快要死了。”“多”是个表示程度的词,“1”加重了语气。这里的“多可怜”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怜悯和同情。“妈妈以为她快要死了。”进一步说明了病重的程度。
小女孩非常渴望看到春天的景色,但是她去不了,非常痛苦。—— “那嫩绿的颜色该有多么美呀?”这是小女孩做出的推测——渴望看到但是看不到,这里面既是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同时也反衬出了小女孩内心的痛苦。“真想”,是向往的欲望的强烈;“可是”、“只好”“呆呆地”反映出了小女孩因为病痛而不能够看到外面美好景色的无奈。
这个时候,作者的笔锋一转,情感的调子变得明快起来:看到了“窗台上一点绿的东西”“叫了起来”“一点”绿色,就让他“叫”了起来,可见,美好的东西,哪怕是一点点都会给这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多大的惊喜和兴奋呢?
他是十分珍惜能够看到这一点点绿色的——“请妈妈把床移到窗子旁边”为什么?更近一点看到这点绿色。富有生机的东西,总会让人向往。小女孩让妈妈“插棍”、“拉线”,目的就是要看到豌豆苗的成长,这样,他的内心就又充满了希望,看到美好的东西的希望。而有了这些,小女孩真的快乐起来了——“笑吟吟”充分说明了小女孩心情的变化。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小豌豆,有了它在窗台裂缝里面的发芽长叶、开花,使得小女孩的生活充满了欢乐,也是他的病情好转了“笑吟吟、乐得叫”,说明了她的快乐程度的逐渐加深;“已经能够自己坐起来了,能坐上整整一个钟点呢。慢慢地竟站了起来!”表现了因为小豌豆苗给它带来的快乐使她的病情一点一点好转的过程。
于是,小豌豆为别人做了点事情,给他人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并且给他人带来了生命的幸福这个主题就逐渐被读者领会了。
我正是从这样的思路领会和语言品味中体会到了主题意义,受到了感动。
再读本文,我重点思考了“小豌豆”,没有过高的要求,同时也不甘于寂寞。查阅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那个故事中,被射到窗台上的豆子说的是这样一句话: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该怎么办?故事里面没说,但是我领回为:该在泥土里发芽长叶。这样,符合原作的意思,也符合改编后的意思。
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
“这个故事来自我儿时的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小木盒,里面盛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根葱和一
粒豆。这就是我的开满了花的花园。”
从安徒生的手记来看,该怎么办?那就是发芽长叶,给孩子们带来春天的生机和快乐。
改编后的故事中的小豌豆的话,更符合安徒生的意思——春天里,植物发芽长叶开花,是可以给儿童带来无限乐趣的事情。本文先介绍了小豌豆的内心美好追求,然后,通过它的变化,来介绍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变化,说明了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意思。
这篇文章,语言非常明白简单。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句子。但是情感的表达非常的充分、深刻。这情感是靠富有特色的语言来。这语言的特色就是“语气”作者用了很多表达强烈情感的语气词。前面说过的“多。。。。。!多美呀!可是、只好、一个钟点呢。竟。。。。!”如参考所说,本文作者好像不是在写故事,而是在讲故事。讲故事就得注意语气。通过语气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文章在用词方面,还有一个特点——三处用了叠词——绿茵茵、懒洋洋、笑吟吟。这些用词,一般也是为了表达一种喜爱之情。这样写,更加使文章富有童趣。
不过,这里面用到的“绿茵茵”这个词,“个人”感觉有些问题:从个人的协作和阅读经验来看,直觉地认为:绿茵茵应该用于写面积比较大的绿色。我查了《词典》和《辞源》,没找到绿茵茵的解释,查到了“茵”,解释为垫子或者褥子。那么,到底绿茵茵,是否可以用来形容“点”或者小的个体事物?——绿茵茵的豆荚、绿茵茵的豌豆?这一点,我自己感觉不很舒服,但是还没找到依据。
我查了其他一些版本的童话故事。那些文本中没有这个字眼,仅仅写的是绿色。我不知道改变后这样写是否合适,有什么依据。所以,这里也请大家指教。
相似回答